撰稿

赵佳琪

排版

赵佳琪

编辑

蒙玮迪赵佳琪

全文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国家发展,一定是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在总书记的指引下,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投身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那里默默耕耘,如同一个个沙漠中的绿洲建造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从沙漠边缘走来

阿卜杜拉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策勒县。这是一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国家级贫困县。小小的县城,从东走到西只用半小时,如同南疆夜幕中的一颗孤星。沙漠是天然的屏障,而贫困则是另一堵高墙,它们拦住了前往更广阔世界的路。阿卜杜拉在上高中之前没有离开过这里,对外面世界的理解也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新闻画面和课外书上的描述中。

年起,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内地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了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阿卜杜拉努力学习,最终在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考试取得了超出分数线50多分的好成绩。可惜,天不遂人愿,因为体检不达标,阿卜杜拉没能获得进入内高班的机会。

“正当我‘万念俱灰’准备去县城读高中时,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三中学的教务处给家里打电话,介绍了中央文明办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特办的“宏志班”项目,问我愿不愿意到乌鲁木齐读高中。在父母的支持下,我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乌鲁木齐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时隔多年,阿卜杜拉的语气中仍然充满了感激。

在乌鲁木齐第二十三中学的经历给了阿卜杜拉巨大的影响。这是他第一次望见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世界。而亲身经历的高中生活与身边师友的见闻使他逐渐意识到新疆在教学设计、学生管理经验等各方面和内地高中班存在的差距。这使得阿卜杜拉坚定了做一名老师的决心。

年,阿卜杜拉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录取。此后,他在两年预科期间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表达能力、文言文、英语、初级数学等,并获得学习成绩突出奖,为本科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

阿卜杜拉

收集一粒粒草籽

由于初中才系统学习汉语,对于英语更是少有接触,刚进入大学的阿卜杜拉必须克服语言上的困难。

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来到图书馆认真阅读学院编写的教材,不明白的专业概念就在回宿舍后向室友请教。幸运的是,他并非在孤军奋战,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老师同学们总是在他身侧——他的室友会在他翻译英文资料时主动帮忙;中国古代史的老师会在课后关心他听课的体验;学院的师兄师姐也会在他请教学习经验时毫不吝啬地同他交流分享……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如同烛火,一点点缩减着困难的巨影。阿卜杜拉逐渐追上了课业进度,并慢慢适应了本科的学习。

通往远方旅途总少不了诗篇相伴。在刻苦奋斗之余,阿卜杜拉也不断发展着自己的爱好。作为一名军迷,他加入了北师大国防爱好者协会,在国防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个人二等奖,并和其他伙伴组队冲入团体决赛四强。这项爱好不仅在以后成为了他生活的调味剂,更对日后的支教工作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而除此之外,他还在年参加了北师大校电视台的“希说历史”第12期节目的录制,并在其中扮演灵魂穿越到现代的后秦高僧鸠摩罗什。

阿卜杜拉参加国防知识竞赛

在享受多彩的大学生活的同时,阿卜杜拉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扎根的大地,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和责任。一方面,他跟随着学校的教学安排,努力学习中学历史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专业相关课程,以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他也积极主动地寻找实践平台,通过观看全国历史教学大赛的视频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到周边中学听课、参加公费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比赛等方式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北师大的学习使他较早地适应了自己的教师身份,为日后在家乡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年5月,阿卜杜拉通过乌鲁木齐第二十中学的电话面试后,正式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

初出茅庐的阿卜杜拉很快就察觉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知识跨度比较大、历史课的课程考核方式变化显著、文理分科又使得许多同学对历史缺乏重视,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的抵触情绪。针对这些问题,阿卜杜拉在讲课过程中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多讲初中学过的历史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和背诵。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高中闭卷的学业水平考试。

半年后,阿卜杜拉在进行一线历史教学工作之余,开始负责整个学校网上阅卷的管理、维护任务。第二年,他即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被派去复旦大学参加由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组织的年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智慧教育、信息化管理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接触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科学的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进退步情况,可以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今后的教育肯定是面向信息化的,而且新高考改革对学校的智能管理系统和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阿卜杜拉稍显严肃地说,“通过这次培训,我明显感觉到了目前学校的管理体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让我有了职业危机感,也再次提醒我学习是无止境的。”

阿卜杜拉顺利从研修班结业

在乌鲁木齐第二十中学工作两年后,阿卜杜拉积极响应乌鲁木齐教育局的号召,与一众青年教师到南疆支教,并最终去到急需历史教师的和田市第五中学。

雏鹰衔着教育的草籽飞回家乡,立志以心血灌溉一片绿洲。

“我是和田人啊,不用适应当地环境,能更好的展开各项工作,也算是为自己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的一点点贡献。况且作为公费师范生,这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一种责任。”阿卜杜拉语中满是平静与坚定。

回去造一片绿洲

年8月31日,阿卜杜拉回到童年生长的地方。和田市第五中学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但初三年级学生却还没有上历史新课。教学进度的差距让阿卜杜拉猝不及防,准备不足的他只能靠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完成了他支教生涯的第一节课。

“这应该是我整个支教过程中最难忘的一堂课。虽然在进教室之前有一些紧张感,好在教室后还是做到了从容组织学生。可能是学生处在满满的新鲜感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内容有点多。总体上,我的第一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第一节课给阿卜杜拉在和田五中的支教开了个好头,但教学环境的变化和经验的不足仍然给需要负责三个初三班级的他带来了很大压力。面对快要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阿卜杜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唯恐对孩子们的中考成绩产生些负面影响。

结合以往的经验,加上不断的尝试与摸索,阿卜杜拉最终成功找到了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将自己的军事爱好和历史教学结合在了一起:在课堂上插入一些武器装备的介绍和战时趣闻,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第一次月考结束后,对比了其他班的成绩,差距在3分之内,从这时候开始,我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

阿卜杜拉在课堂上

顺利结束了第一学期的工作后,阿卜杜拉回到策勒县老家看望父母。然而,疫情的爆发突然打破了原本循规蹈矩的支教工作,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未知也骤然降临。家中没有宽带,线上教学如何顺利进行?教辅和教材都放在了学校,正常的授课工作要怎样开展?本学期的线下教学将何时恢复?学生们的复习效果怎么保证?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当中,每一步都充满了难以逾越的挑战。但是,阿卜杜拉并没有被它们吓倒,而是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投入到线上支教中去。没有宽带,就使用手机热点按时上课;没有教材教辅,就利用网上的资源弥补。凭借满腔的热忱和责任感,以及简陋的设备,阿卜杜拉与其他老师们打好配合,一点点完成了本来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线上教学。

一段时间后,学校复课。为了弥补线上教学可能存在的复习效果不足,全力备战中考,阿卜杜拉开展了高强度的复习和培优补差。而除此之外,一部分消毒、测温和护送学生等繁琐却必需的工作也落在了他的肩头。

疫情下支教第二学期的工作如此劳累,令人不由得想去问他:假如能够在年提前预见到新冠疫情,你还会选择报名支教吗?

“会的。”他的回答毫不犹豫。

功夫不负有心人,阿卜杜拉负责的三个班级中有两个班的中考历史成绩都在和田市名列前茅——他梦想中的绿洲已经长出了嫩绿的新草。结束了第一年的工作后,阿卜杜拉主动要求延长一年支教时间,继续为家乡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如今,阿卜杜拉任教的班级增加到了五个,主要面对学习习惯尚待养成的初一学生,兼有副班主任、护送学生上下学等工作的他比去年更加忙碌。

“总之,我的支教过程充满了各种艰辛和困难,但既然选择了到这儿来,吃点苦是必须的……偶尔也有负能量爆棚的时候,但我还是时刻提醒自己当年毕业典礼面向国旗和校旗发的誓:必须要去祖国需要的地方……等到支教结束后,我想调回和田,继续扎根在基层学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阿卜杜拉的语气坚定而诚恳,“教书育人是神圣的,也是非常辛苦的,但我相信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会有回报!我真的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关心,以及党和国家的政策,让我这个出生在沙漠边缘的男孩有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阿卜杜拉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在广阔天地尽情遨游,又带着知识和热爱回来建设亘待发展的家乡,阿卜杜拉的人生的确精彩。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像他一样的优秀学子毕业后扎根中西部边远地区基层,年,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面向有志于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毕业生,鼓励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希望更多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为师兄,阿卜杜拉向师弟师妹们表达了殷切的期望:

“要去基层支教,首先需要一颗爱心,在基层上学的孩子们首先需要来自老师的关心,心里有爱,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其次是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心理准备。我们去支教的学校可能没法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自己去克服遇到的大部分困难。最后一点就是放平心态,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是名校毕业或从大城市来,有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心态,这样会拉开你和学生的距离……总之,支教工作会成为我们人生中最难的精神财富和难忘的回忆。”

从沙漠边缘走出来的北师大毕业生阿卜杜拉回到了家乡,带着知识与理想要在那里灌溉一片教育的绿洲。现在,这绿洲如同夜色中的炬火,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前来一同耕耘。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阿卜杜拉亲手在这里栽培的树木也会一点点变得茁壮,最终成长为参天大树,让家乡不再寂寥,焕发出新的生机。

点击图片阅读近期推荐

青年莫笑白头翁迟,科技需得适老而生

凤凰翼其承旗,高翱翔之翼翼

空巢青年:困顿与破局

投稿邮箱

chunqiurenwen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1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