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书大草书法艺术作品100幅及诗词鉴赏
1、《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重阳席上赋白菊》1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是一首富有意趣和韵味的诗歌,他在诗中通过对白菊的独特描绘,表达了诗人尽管年老却仍保持少年情趣的内心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专业解读:首先,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独特的视角和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效果十分显著。首联“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以反衬的手法,使满园金黄的菊花与其中一丛雪白的菊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白头翁人少年场”的比喻做了铺垫。《重阳席上赋白菊》2其次,白居易在描绘白菊时使用了“色似霜”这一生动的比喻,将白菊的皎洁出尘的气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读者能够通过这个比喻深入地理解白菊的特性。而“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一句,将白菊与酒席上的情景相联系,以白头翁与少年郎同席共乐比喻“孤丛”白菊于满园郁金黄中的情景,既贴切又紧扣题意。此外,这首诗也充满了诗人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思想。诗中的“满”与“孤”两相对照,既突出了白菊的与众不同,又揭示了白菊的隐士风骨。这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的手法,是白居易诗歌的典型特点。《重阳席上赋白菊》3总的来说,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是白居易的优秀诗作之一,通过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比喻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白菊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白居易诗歌的重要主题。2、《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唐李白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李白《之广陵》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对朋友常二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描绘了常二南郭幽居的环境,绿水环绕,柴门之内犹如桃花源般的美丽。“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则表明主人种植花草以忘却世态纷纭,无忧无虑。李白《之广陵》2“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描绘了天色已晚,湖光返照,微雨飘飞,景色宜人。“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常二的深厚友谊,他们相聚在茅屋中,鸟儿栖息在杨树枝头,和谐美好。“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他们在一起吟诗饮酒,畅谈天下大事,情深意长。最后两句“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则表达了诗人即将踏上离开广陵的路途,对今晚与朋友的欢聚时光难以忘怀,倾杯畅饮。李白《之广陵》3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常二南郭幽居的喜爱和对自然与友情的赞美。3、《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文中的西林寺在江西的庐山,诗人题写诗文于西林寺的墙壁上。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庐山奇景伟观的赞美,而且蕴含着深远的哲理。苏轼《题西林壁》1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诗人对庐山山岭的客观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看庐山,其山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姿态。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山岭,显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准确表达。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是诗人借景说理的发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无法看清庐山的真实面貌,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这是一种以物寓理的写法,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苏轼《题西林壁》2这个道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换句话说,人们往往因为身处某个事物之中,而无法全面、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这个事物。因此,《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仅具有浓厚的诗意和美感,还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示。它提醒人们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被表面现象所限制,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视角,用更客观全面的方式看待问题。这也是苏轼在诗歌创作中所追求的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的特点之一。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以言理为特色。这种诗风强调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情感和描绘美景,还要通过诗歌来传达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庐山山岭的形象和自己的感受,巧妙地引申出人生的哲理,使诗歌成为了一种智慧的传达和思想的启示。苏轼《题西林壁》3最后,这首诗的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了经典的诗句,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它们提醒人们要跳出自己的视角,用更客观全面的方式看待问题。同时,这两句话也表达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困惑和迷茫,鼓励人们勇于探索和认识未知的世界。综上所述,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启示的诗歌。它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准确表达,同时也体现了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以言理为特色。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苏轼作为诗人的卓越才华。苏轼《题西林壁》4本章节是本专栏的第20期,每周推出一章节,三幅作品,敬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13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夜静虫鸣月色中,独坐意朦胧,秋风吹落心头
- 下一篇文章: 端午挂在门楣上的艾草,竟有这么多美容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