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cm/a_z2psoxg.html
西湖-三潭印月昨晚,微雨恼人,湖岸迷茫,而今日天色稍晴,但视野依旧灰蒙。来到了渡船口,预备前往「三潭印月岛」。人潮拥挤散乱,像要逃难般,让人不晓得从何排起,导游叫我们等会儿,他自行钻前连络。我呆站须臾便嫌无聊,多走几步挤到岸旁,看水边柳色一路轻摆至云烟里。小舟舱房用木头搭建,虽然旧了点,但较合此间意境。往前飘荡没多久,本来隐透于远方矮丘后的「雷峰塔」尖也渐趋清晰,虽不是斑斓晚霞间的「雷峰夕照」,但它淡淡身影,也成空茫湖面中的焦点。夕照山上的它原名「皇妃塔」,建于吴越时代,本是八角五层的砖木结构,但也因此毁于火焚。而残余的砖石骨干,又被迷信民众敲挖去磨成粉末,说是能祛病强身,终于二十世纪初期完全倒塌,令人唏嘘。现今仿古外形的「雷峰塔」,使用新式建材立于原址,在底层仍可看到刻意保存的古塔遗迹。我后来从网路翻了些图片,塔内另还妆点许多近代艺品,例如一幅环塔木面雕刻,以白蛇传为主题,用多层次细腻工法,呈现这凄美故事中的曲折回荡。舟只缓缓转向驶前,雷峰的飘忽剪影落于身后,眼前再度是开阔湖面。看不清边界的西湖,让我们仿佛置身汪洋,但没有起伏波澜,只是一片沉静。它似仍在晨雾中深眠,仅露出清丽面容,偶尔随着气息浅吐,飞扬了发梢。再过一会儿,我们就抵达「三潭印月岛」。在岛南的“我心相印亭”向湖观看,三座为观测积淤状态而建的小石塔,并未如想像中的大,但仍可看出它带有五个圆孔的瓶状优雅线条,在水间彼此远远相视。据说中秋时节,塔内会点上灯火,天上,湖面,三塔与人心,月辉交映,柔亮了团圆气氛。接续,大伙往岛内行去,此岛又名「小瀛洲」,由湖中疏浚后之淤泥堆筑而成,并于清代加添经营其间园林造景。穿过环岛外堤的林树后,中央是个小湖,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贴水弯折而前的九曲桥,与当中横越的土堤,将湖面交划成田字,桥间有各色亭阁。我们先遇上「御碑亭」,亭内立有乾隆书写的「三潭印月」石碑。中心交会的岛中岛,则是林木扶疏,在绿叶中依序布局了「花鸟厅」,「迎翠轩」,「鱼沼秋蓉」,若是居住于此池水环拥的雅致空间,想必被浊世污秽的心灵都能清明澄净。再循桥往北,「卍字亭」边一道以洞门与漏窗拼组的短墙门楼引向「竹径通幽」,往内探望,青竹遍植,绿荫织出一片沁凉,只惜跟着队伍不能向里深入,观明究竟是何等清幽地。之后的九曲桥串起「亭亭亭」,「开网亭「与」先贤祠」,拐拐绕绕宛如迷阵,旁边一座立石假山攀满枝叶,称作「九狮石」。在亭桥间漫步,倒映枝影绿意的静湖上,间或点缀盛开粉白睡莲,不禁令我每走两三步便停驻凝望,或许今日迷蒙天气将西湖笼上纱雾,反而让人更珍惜眼前这清朗景致吧。桥道的尽头是「小瀛洲轩」,里面一方雕板,以金漆点绘出岛上鸟瞰,两侧内墙则以三幅一组,勾勒雍正年间品题的西湖十八景,队伍行进速度很快,没法让我细观这些水墨湖山里的趣致之处。但从名称看来,与我们现今熟知的南宋西湖十景,无一相同。在岛北渡口等待船只接驳时,一直很想趁隙往两侧堤道逛去,但又怕这回大伙径自上船,真把我扔在岛上了,只得在轩外林树,岸旁垂柳边绕转。等到了船,再度驶回苏堤,靠岸前,与我们错身的大游艇上居然有人朗声哼唱起来,接着应和的人越来越多,该为当地耳熟能详的曲子,只是在这应静心游观的西湖,人多已经令人烦躁,如此地吆喝,更显得焚琴煮鹤。顺着苏堤,我们反来时方向,行回入口,走没几步,瞥见另旁湖边有着些许舞台布景与画舫,莫非这便是昨晚「西湖印象」的演出场地?我兴奋地招着旁人来看。而在夜幕被拭去后,此刻如此端望,眼前这些显得曲终人散,但当时的激荡又再度被勾起,低回不已。走至堤外苏轼像旁,西湖之旅也宣告结束了,然团内一位大婶比我还不死心,在车上求着导游带大家去「雷峰塔」,说她前次来西湖没去成,这次发愿一定要到,就算不能入内,在周边稍微晃绕也行但导游平时俊秀斯文,笑容可掬,此时倒铁石心肠,直说着:「行程很赶,不可能」,连面色都僵了。最后,杭州行结束于此地的植物园餐厅。用餐完,我闲踱于园区,各色植树环绕中心水池,步道串缀着巧致亭轩,池间荷莲盛开,岛上还有大小花鹿雕像,整体布局相当清雅。外加除了我们几无游客,静谧地走着,心情都轻快起来。若行于西湖时,也能有这样氛围,想必更能体会属于它的气质沉凝与眉目娟秀吧。望着望着,不禁幻想乘上一叶扁舟,轻漂缓荡,西湖时而清晰翠绿,时而朦胧迷醉,我伸指勾画水面,将涟漪一波波远送,直至天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1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