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庐锦泗门镇楝树下村潘春兰的家中,家具虽少,但透露着俭朴和井井有条。楼上,潘春兰帮助瘫痪了13年的丈夫王小海换上了夏季被褥,干净的卧室在她的打理下没有一丝异味。潘春兰看着床上的丈夫,满眼温柔,然后转身对记者说:“我们是夫妻,同根同心、同甘共苦,照顾他是应该的。”潘春兰出生于年,湖南长沙人,来泗门镇工作后经人介绍与王小海结识并结婚,到现在两人携手走过了近30个年头。那是年平凡的一天,王小海像往常一样骑电动车送潘春兰上班,却在路上与一辆大卡车相撞,两人当场昏迷,医院紧急救治。两人受伤的部位都在头部,但王小海伤势更重,直接进了ICU,头部两侧都动了大手术。关于这段记忆,潘春兰因为头部受伤已经模糊不清了,医院里至少住了三个月,等王小海出院后,他就半身瘫痪、意识不清了。刚出院的那段时间是艰难的,潘春兰不仅要照顾丈夫王小海,还要承受自己因为头部受伤而不定时发作的抽搐,最严重的一次,潘春兰呼吸困难、脸呈绛紫色,不停呕吐甚至小便失禁。就算如此,潘春兰每天都尽心尽力地照顾王小海,为他擦背翻身、喂饭喂水、清理污秽。由于受伤,王小海性情大变,有时会神志不清地指着她大骂,潘春兰也只是默默地承受、耐心地抚慰,没有一句怨言。有邻居看不下去,劝潘春兰趁着年轻改嫁算了,潘春兰却说:“这是我丈夫,我们曾经同甘,现在就要共苦。”那段时间潘春兰没有工作,因为她不能受累,劳累太过就会剧烈头痛。全家的收入只有几百元的低保,多亏了还有王小海住在附近的姐姐王爱芬时常照顾他们,为他们送菜送饭、照顾十几岁的女儿。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下,潘春兰逐渐掌握了如何更好地照顾王小海,每日与他聊天、每月定期为他剪发……王小海的状态也逐渐稳定了。年4月,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潘春兰到楝树下村村委会大楼从事保洁工作。考虑到她的家庭和身体状况,村委会只要求潘春兰上午工作,下午就可以回家照顾丈夫。去年,潘春兰到了退休年纪,但是为了保证她的生活,楝树下村村委会决定继续为她提供工作岗位。如今,潘春兰靠着每月元的工资,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的女儿也在泗门镇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日子流水般过去,自车祸后潘春兰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早已去世,对老家也没什么念想了。“我就想守着丈夫,就如我们当初许下的誓言那样——同甘共苦,白头偕老。村里人说这是‘美德’,可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份做人的基本良心。”潘春兰说。图为潘春兰在照顾卧床的王小海。    记者 黄庐锦摄本文来源:余姚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1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