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往期精选 \01\18 “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上句是什么? 吕洞宾的一首小词,很短很有味道 关于雪的诗词,你想读的都在这里 之前介绍过,“宋之问,人品不咋地,写诗很有一套”,像“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这样唯美而性灵的诗句,便是他的手笔。然后就是,“或许因为太拘泥于形式,宋之问的大多数作品,内容贫乏,缺少真情实感”,但今天介绍的这首诗例外,因为刻画久未回家游子的归家心路历程,没有比他更有真情实感的了。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 解析 有读者可能急了:宋之问人品到底咋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宋之问人生的一大污点——“因诗杀人”。 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写了一首著名的《代悲白头翁》,想必很多读者都知道。刘希夷是唐高宗时期的进士,善写闺中之词,且多伤情之作,很有才名。读者们只要读过《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词》便可知,《葬花词》和《代悲白头翁》有着很深的渊源。 《代悲白头翁》中有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谓绝唱。据说,宋之问读后以为绝佳,感叹这样的句子自己无论如何也写不出,便叫来刘希夷,想将此句据为己有。刘希夷当时生活落魄,毫无名声,而宋之问已经是名满京城的文坛领袖。刘希夷虽然清贫,但是再三考虑之后,还是拒绝了这个荒唐的请求。本来事情到了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宋之问做出了一个极其疯狂的决定——杀掉自己的外甥,然后将此句占为己有。于是宋之问命下人拖来一个千斤重的麻袋,将刘希夷槌杀。这首《代悲白头翁》,后来便出现在了宋之问的《有所思》中。 当然这只是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传说,到底有无其事,众说纷纭。我们还是来看这首回家的小诗。 这是一首简单的五言诗,写诗人在年老返乡的途中,对阔别已久的家乡表现出的一种特殊情感,细致,真切,令人感慨。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宋之问是武后朝的大学士,但是他谄媚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后失势之后,唐中宗秋后算账,将宋之问贬到岭南的泷州。岭南为偏远之地,去者十有八九难返,宋之问没待多久就偷偷地逃回了洛阳,途中路过汉江,便是这首诗的缘由了。通过这句“岭外音书断”,我们可知,岭南之地确实是偏僻的不毛之地,连平常的书信也难以到达。一个“断”字,非常传神,看似用得并不经意,实则愈见功力。断的不仅是书信,还是亲人之间的感情纽带。“经冬复历春”,季节变换,由冬转入次年春天,对于离家在外的思乡人,对于时间的变化尤为敏感、留意。看来诗人只在岭南待了一年不到,便家事旧情难忘,准备潜返故乡。 在这方面,后人苏轼做得比他要强多了,苏轼被贬惠州,也是远至岭南,称“不辞长作岭南人”,何其潇洒、乐天。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的老家是河南虢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汉江是长江的支流,渡过汉江就到了河南的境内了。在这即将到家之际,诗人的内心升起了一股颇为复杂的情感。好不容易由偏远的岭南奔波回家,内心原本是归心似箭,是煎熬和焦急,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家人面前;但是,离家的距离越近,他的心中反而越怕起来,怕熟悉的一切。一方面是焦急,一方面又是害怕,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忧虑,以至于不敢面对现实了。离家在外,思念是难免的,可为什么怕呢?他或许是担心家人的消息,由于音信全断,很长时间不知家里面的情况,如今他们可好?又或许是自己的仕途相关,毕竟偷偷潜回不是一个体面的事情,一旦被发现,家人是否会因此受到牵连呢?他又或许是在想…… 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亲爱的诗友们是不是已经在回家的途中呢?挤挤攘攘的返乡火车上,你在想着什么呢?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5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了不起,真优秀揭西这个人上电视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