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唐朝最有才华,最无耻的诗人
提起宋之问,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他的那首家喻户晓的名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这些年来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心情怎能不忐忑呢?诗人寥寥几笔,把游子归乡时的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实乃令人拍案叫绝! 如果就这首诗来评价宋之问其人,两个字:有才;但如果发掘这首诗背后的作者经历和历史文化背景,再来评价问之问其人,那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也是两个字:无德。 1 才华过人,喜登“龙门”宋之问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名气不小。看看的的朋友圈,就可见一斑:他和同时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诗的定型,并称“沈宋”;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合称为“仙宗十友”。 宋之问是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人,其家世并不显赫。宋之问的父亲宋令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农村青年,自幼矢志于学,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宋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辞,一时成士人相传的佳话美谈。唐高宗上元二年,年仅20岁的宋之问进士及第,喜登“龙门”,从而踏上了仕途之路。 在才华上,宋之问只沿袭了父亲的“文韬”,而丢弃父亲“武略”;在处世哲学上,宋之问只仿效父亲的“仕途”,而摒弃了父亲的“品行”。 2 写诗拍马,龙门夺袍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有一次,御驾临幸洛阳龙门游玩,春光大好,心情舒畅至极。“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并由她的文学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主持这场“诗词大会”,并裁定优劣。结果左史东方虬首先写好,题为《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这场诗词大会有点“击鼓传花”的性质,如果下一位交上来的诗词,胜过已夺得锦袍的前者,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则锦袍归后者。东方虬的《咏春雪》在先交卷的诗词作品中脱颖而出,于是,按事先约定的规则把锦袍赐给东方虬,成了“擂主”。东方虬“拜赐。坐未安”,宋之问的诗《龙门应制》写好了,上官婉儿认为“文理兼美”,而且也得到大家的公认:“左右莫不称善”。于是,武则天“乃就夺锦袍衣之。”这就是文坛佳话“龙门夺袍”。 宋之问的《龙门应制》四十二句,二百八十六字都是歌功颂德的,能不招领导喜欢吗? 3 自荐枕席,欲沾雨露得到领导武则天赏识的宋之问平步青云,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升到五品学士。宋之问的应制诗得到了武皇的赏识,加之自己长的一表人材,不乏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他认为,武皇不仅喜欢他的诗,也许会喜欢他这个人,毕竟他与武皇的男宠张易之兄弟相比,有太多的优势。他是这么想的,也真就这么做了,居然向武皇自荐枕席,要“沾女皇的雨露”。自荐枕席,说白了也就是“以身相许”。武皇毕竟是个政治家,早已看透了他的真面目。我喜欢你的诗,因为那是政治需要,你只管歌功颂德罢了,怎么还惦记上老娘了? 宋之问走后,武皇对身边的人说:“我也不是有意打击宋之问,他是很有才学,但他的某些地方朕实在不能接受。”原来,宋之问患有牙疾,所以诱发了口臭。由于口臭,宋之问的美梦化作了泡影。 宋之问一时觉得有点丢脸,但转念一想,脸面算什么?只要能往上爬,脸就不要了。为了能让张易之多吹点枕边风,他转而去巴结张易之。有一天,他早上去见张易之,张易之内急,他急忙就去提尿壶。 4 因诗杀亲,据为己有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中过进士但无心仕途,也是一位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此诗尚未公之于众,宋之问先睹为快,并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 宋之问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可不久又反悔,因为他实在难以割爱。宋之问恼羞成怒,为了将此诗据为己有,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这首只差了两个字的诗,成了宋之问杀亲夺诗悬案的佐证。 5 恩将仇报、卖友求荣唐中宗神龙元年,太子李显复位,深得武则天宠爱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宋之问作为张氏兄弟的党羽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他难以忍受岭南蛮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瞒着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阳,顺便写了那首《渡汉江》,表达一下“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情。他能不怯吗?干了太多“不是人”的事儿,哪好意思去见“江东父老。 他藏匿于好友张仲之家中。当时虽然武则天已死,但武姓残余势力仍在,武三思等人依然声势显赫,包括张仲之在内的一些朝廷大臣对此愤恨不已。一天,张仲之正与人密谋杀掉武三思,宋之问听到后立即派侄子前去告发,结果张仲之全家被杀。 宋之问卖友求荣,依附武三思,不但其擅自逃回洛阳一事没有被追究,反而被提拔为鸿胪主簿,后又改任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为时人所不齿。 6 穷途末路,赐死桂州武三思一党很快就倒台了,被太子李重俊联合大将军李多祚杀死。宋之问一时惶惶无主,旋即考虑抱哪颗大腿的问题。 这一次他抱上了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的大腿。后来,他考虑还是安乐公主这颗大树更可靠,他觉得皇帝的妹妹不够给力,似乎皇帝的女儿、后来居上的安乐公主更加炙手可热一些,便改抱安乐公主的大腿。 宋之问以为,自己是招人稀罕的小蜜蜂呢,煽乎着小翅膀,在两朵花之间飞来飞去,采了采这朵花的花粉,再尝一尝那朵花的花粉。殊不知,人家这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哪个你也惹不起。 小人宋之问反复无常的态度,终于惹怒了太平公主。她在唐中宗面前弹劾宋之问,把他的所有丑行全部抖了出来,唐中宗闻之,便把他发配到越州做长史。次年,被流放钦州、桂州。 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这位皇帝可不像那些女人好糊弄,他对宋之问这个恶贯满盈的伪君子深恶痛绝,直接下令把宋之问赐死在徙所。这位时年56岁的伪君子,就这样结束了他传奇却作恶多端的一生。 作者:仲秋,木兰书香平台主编,如家诗社总编。创作理念:力避“诗言愁、词说忧",追求简约、唯美、豁达之文风。ID:zhongqiu。ng。 1、胡耀邦:历史是混不过去的!2、当年放弃国籍,嫁入一夫多妻制王室的中国顶级棋手诸宸,现怎样了3、池莉:漂亮误终身!4、年天安门广场“白日点灯”案5、听华国锋讲不为人知的往事6、假如没有邓小平:你我命运会怎样?7、易中天:历史是由流氓导演并主演的8、驳历史上“粟裕三次擅权”的谎言9、冯骥才:一个八岁的女孩被押上了刑场10、秦国历史第一渣人、大阴谋家赵高11、哈儿师长范绍增一辈子娶了40个老婆,享福到晚年到83岁12、一代战神——林彪将将13、考个近古:黄桥决战、皖南事变背后的拳打脚踢!14、王树声在西路军战败后返回陕北的秘闻15、秦晖:秦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总枷锁”1千古体制仍属秦2、地域溯源-泰兴故土上消失的宁海古城3、江西奇侠“细黑”传奇4周总理泰国养女的中国情缘5、民国背影:金庸逝去,风采犹在6、“军国主义”是“明治维新”的必然“变种”?7、秦国历史第一渣人、大阴谋家赵高8、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黑人皇后——李陵容9、“长江断流”不是两次,是五次!10、打工人的“眼泪”唐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亲历的“咒术杀人”案苏北小镇的“鬼叫餐”事件 唐天宝六年极其诡异的“血田事件” "惨烈无比""的李唐王朝奉天保卫战,战争胜负决定魔幻一样的细节! 《资治通鉴》记述的“柳谷口异象之谜” 病已当立(汉) 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叶琪上将离奇死亡后,李宗仁为其招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