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王京朗读音频

音乐:延近輝之-lastly+mou歌曲:巴奈-看到你的脸

所有小朋友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去上学。爸爸妈妈要不要上学呢?

其实,小朋友们很可能也在暗暗地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送去学校呢!不是去学、ABCD,而是去学如何听懂孩子的心声。

11年前,尹建莉老师在她出版的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就“另类”地提出:要学会做“听话”的父母,倡导“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家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做父母需要学习”的观念。

然而,做父母最该学习的是什么呢?我们如何分辨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育儿观点呢?

教你一个诀窍!一旦掌握,你就能变得火眼金睛!

看似纷繁的育儿观点,其底层逻辑只可能居以下两者之一:

要么是教父母如何驯服孩子、让孩子听话;要么是教父母如何理解孩子、听懂孩子的话。

前者以家长为中心,后者以孩子为中心。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所以,你知道怎么分辨了吧!)

当父母能够读懂孩子,时时处处转换到孩子的位置上体会、思考,亲子关系便会发生质的改善,孩子的绝大部分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了。

一个好妈妈,

替天下儿童说话的妈妈

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好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后在美国常春藤盟校攻读硕士学位。

许多人羡慕她,不仅因为她的出色,更因为她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好妈妈。

相信熟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这个“小女孩”就是尹建莉老师的女儿圆圆!

▲孩子们热爱的尹建莉老师

一部11年来稳居家庭教育类图书榜首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走进了中国超过万个家庭。书中每篇文章都在讲同一件事:如何换位思考,理解孩子。

它不仅是点亮众多家长智慧的“启蒙书”,也为万千儿童所喜爱。孩子们都觉得尹老师替他们说出了心声!

▲尹建莉父母学堂用户留言

尹建莉老师的教育思想,不仅惠泽了圆圆一个孩子。许多大朋友通过阅读尹老师的书籍,疗愈了自己的童年,又成长为懂得保护小朋友童年的优秀父母。

父母改变了,健康、幸福的孩子就诞生了。

三个“坏爸爸”,

育儿路上的学渣爸爸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出版后,三个幸运的“坏爸爸”陆续接触到它。

曾经,他们是“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中的典型,且看不见亲子关系问题、孩子行为问题中自身的责任。

1

“坏爸爸”自述之虎鹿哒哒篇

(两个男孩的爸爸,大宝14岁,二宝9岁)

▲虎鹿哒哒与尹建莉老师

“作为福建人的我,信奉男主外、女主内。因此,虽然事业上常常得高分,家庭中却常常交白卷。返回头来看,最愧对的是我家大宝。

大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我就把他们母子扔在老家,自己到异地打拼。孩子出生后,妻子也来我工作的城市上班,大宝由爷爷奶奶带到了1岁,后来又交给姥姥姥爷。

尹建莉老师说:‘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那时,我们夫妻都没有这样的意识。

犯下这个错误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比如:大宝缺乏生命早期亲子依恋带给他的安全感,到现在14岁了,睡觉还离不开毛绒玩具。

我们一度不理解孩子,当孩子回到我们身边,表现出认生、不喜欢爸爸妈妈时,还去勉强、责怪过孩子。

大宝11岁左右,因为一件小事和他妈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那时他站起来已经比他妈妈高了,态度很凶地顶嘴,把他妈妈都吓哭了。我们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

对家庭教育,从前我是个门外汉,也不屑于在上面花工夫。为了解决大宝的教育问题,有天听了一节尹建莉老师的公开课。其中一个案例一下点醒了我:

尹老师讲的是:小孩子在街上闹着买零食,妈妈就是不给买,又是安抚又是讲道理,采取所谓‘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拒绝了孩子。孩子很伤心,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却会评判是孩子不听话、‘欠修理’。

尹老师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全职主妇,不挣钱,在街上看中一件衣服,老公就是不给买,你都哭了,他还是‘温柔而坚定’地拒绝你,并且想让你相信他很爱你——你还会信吗?

哇,这个案例一听,我好像一通百通了。一直以来,我会换位去理解客户、理解员工,就是不曾真正去理解过自己的孩子——多么可悲啊!孩子也是有着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啊!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有意识地走近大宝,平等地沟通,站在他的立场去理解他的感受;也支持妻子去学习了儿童心理学。

我家大宝很喜欢网络游戏,酷爱看网文,我们一度很担心他会‘沉迷’在虚拟世界中。

随着更多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才越来越认识到,玩游戏会成为一种‘问题’,不过是因为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我们大人心中所期待的标准。

既然爱一个人,应该‘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那么我们的目光,就不应该盯着如何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出来,而应该盯着如何去重建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是按‘我以为’的标准,简单地去要求和改造孩子,否则,不但所有‘我以为’的期待达不到,还会带来更多的冲突,把亲子关系变得更疏远。那不是更加得不偿失?

我们放平了心态,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做孩子的聆听者、陪伴者。为此,我们全家都参与进了大宝喜欢的一款网络游戏。通过共同游戏,一家人在感情上更亲密了。

最明显的变化是:大宝开始在睡前主动找我们道‘晚安’;每天出门前会跟妈妈说‘我走了’。我们深知,这些微小的亲子关系上的变化都得来不易,因此倍加感动、倍加珍惜。

其实让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真的一点都不难。当我们放下所有‘我以为’的标准,收回审视的眼光,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态,才发现,孩子是如此渴望与父母沟通。

我家大宝有一次对着我们滔滔不绝‘喷’了整整3个小时,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了沟通,才能看见。

我们原来只看到他酷爱看网文,却不知道他小学时早已看遍了学校图书馆所有的书。

我们原以为网文没营养,甚至有毒,却不知道当中也有那么多思考深刻、世界观宏大、同时具备时代性的好作品。

我们原来只看到孩子热爱玩游戏,却不知道他在玩游戏的同时,还在学习着像一个游戏公司产品经理那样思考——什么样的游戏设计才能让用户喜欢。他在游戏装备道具市场投资,年投资回报率居然已超过30%。

我们原来总觉得孩子抗拒写作文,却不知道孩子的抗拒,实则源于对套路作文的反感。细细读完几篇孩子用心写的‘真话作文’后,我被他文章中显露出的思辨深度所震撼。

我们原来只看到孩子上初一后数学成绩下滑,焦虑不已,并归罪于游戏;却不知道数学是孩子喜欢的学科,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是他不适应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在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后,孩子最新的数学测试成绩,就从达不到班级平均分,上升到了全班第三名。

亲子关系向好后,大宝也开始逐渐乐于接受我们的帮助、听取我们的建议。

现在,我很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很享受跟儿子聊一些关于自由/规则/目标、社会/亲情/友情的带有哲学思辨性的话题。妻子跟孩子的母子情感链接也更亲密了。

孩子已经在积极、主动地寻找游戏与学习的平衡。

我相信,在家庭教育上,我们家已经走上正轨。

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就是孩子的人生起跑线。力不需用在改造孩子,而应用在成长自己。我们做父母的自己成长了,孩子的未来差不了!”

2

“坏爸爸”自述之大灰狼篇

(一个女孩的爸爸,女儿名叫“不不”,14岁)

“不不小时候,我工作很忙很忙,经常半夜12点、1点下班,干通宵也是常事。

我给自己的理由是:我要奋斗挣钱,要为女儿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

也有时早回家了,可当不不妈让我跟女儿玩会儿时,我却打着还有工作要忙为由,自己偷着看个大片放松去了。

到不不10岁左右,我发现,她有什么心事都不跟我说了;每天她都会跟妈妈海阔天空地聊上至少一个小时,但见到我就没话。我很失落。

在不不心中,家里人的排名是这样的: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保姆,爸爸。意识到问题后,我开始确保每年寒暑假带她出去旅行。

但这个排名仍很难发生变化——我就是错过了孩子小时候的成长时光,缺乏对她的陪伴,便只好承受这份难以弥补的遗憾。

不不2岁左右,我因书际会,结识了尹建莉老师,所以在家庭教育上也做对了一些事。其中最对的就是培养不不的阅读习惯。

尹建莉老师说,父母能送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有三样,一是阅读,二是自由,三是良好表率。

我从小爱书,职业又是干图书出版的,虽然当时房子只有两室一厅,可有8个书柜。不不是在书籍的环抱中出生、长大的。

连不不小时候选看护阿姨时,我也提了个硬性条件——阿姨可以做饭不好吃,不会用家用电器,但必须要识字。这样,白天我们两口子不在家时,她能给不不读绘本。晚上下班回来,再由不不妈读。

这样,到三四岁时,不不已认得很多字了,喜欢书,开始甩开大人,要求自己看书。

读书于不不而言,跟吃饭、刷牙、洗脸、上厕所一样,成为了生活必须。

她每天早晚都要看课外书,每年阅读超过本书(约合万字)。有丰富的阅读做基础,写作文对她根本不是事儿,金句随口就来。

小学阶段,不不的课业成绩只是中等,我没着急。临近期末考试,她照常花大量时间看课外书,几乎不复习——我从不制止。

我权衡过:是让她复习功课,多考个10分、20分重要,还是保护她已经形成的每日阅读习惯重要?我选择了后者。

因为要花时间尽情地玩儿、读喜欢的书,不不不乐意像其他小孩那样,周末去上辅导班,那就不上——我们尊重她。

我的‘放任’做法,被很多朋友‘唾弃’。他们那时候总说:‘你这是无原则地溺爱,输在起跑线上,早晚要后悔。’

尹老师说,爱上阅读的孩子,长大错不了,早晚会爆发出惊人的学习能力。我信了,我等待。

果然,不不到了初一,开始彰显爆发力,门门功课得优,关键我们还贼省心,从来不用监督,她全部是自动自发地学习。

这时,那些嘲笑我、等着看我哭的朋友们,全部开始嫉妒我,觉得是我运气好,赶上这么个天上掉下来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通过阅读,不不已培养出超强的逻辑力、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取得好的课内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也印证了尹老师不同俗流却直击本质的判断: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3

“坏爸爸”自述之白头翁篇

(两个女孩的爸爸,大宝8岁,二宝6岁)

“我这个人,从小就是不听话的‘坏小子’。男孩子能干的坏事,都被我干遍了。比如:

往女同学座位上放摁钉;拔别人自行车的气门芯;甚至在门框上搁大便——谁推门进来就掉在谁的头上。

父亲为了让我‘学乖’,也打过,也骂过,都没能改造我。

什么事都有两面性——我特别淘气,相应地,也就很少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凡事看得开。

做爸爸后,我唯一的想法是:孩子因我而来,我要对得起她们;我不期待孩子用什么工具性的价值回报我;她们只要幸福快乐过好每一天就足够了。

我小时候那么淘气,现在当然不会要求女儿乖。即使她们在外面闯祸了、打架了,我这个老爸也会甘心情愿去替她们跟人道歉。

对于女儿,我是有求必应、不求不应的——可以无条件地满足她们,又不僭越她们的边界。因此,女儿和我关系不错。

去年,大女儿还出国参加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大赛,获得钢琴少儿组银奖。

我做得不好的地方是对妻子、孩子陪伴不够。平时我工作比较忙,孩子由妻子主带。

如何给孩子更和谐的家庭环境,引导孩子构建强大的内在品质、建立自主自律的好习惯,是我面临的课题。

结识尹建莉老师、开始运营尹建莉父母学堂粉丝社群后,我发现许许多多的家庭与我家一样,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教育难题。

我是个实用主义者,如何能真正帮助到家长,让家长真正帮助到孩子,是我工作的重点。

不仅仅要帮家长认识到正确的教育理念,更要帮大家从‘知道’到‘做到’。家长‘做到’了,孩子受益了,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

从学堂公号发布第一篇推文至今,已有上百万妈妈加入我们的学习群。开始,妈妈们互帮互助;后来,我们从中选出一些妈妈接受尹建莉老师的培训,成为学堂第一批辅导员。

我们的学习群每天会产生群聊记录十多万条;最多时,我要用9部手机操作11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