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作者:周建理

药典山茱萸标准的石细胞是不是搞错了?药典山茱萸(1)本品粉末红褐色。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30μm,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外平周壁颗粒状角质增厚,胞腔含淡橙黄色物。中果皮细胞橙棕色,多皱缩。草酸钙簇晶少数,直径12~32μm。石细胞类方形、卵圆形或长方形,纹孔明显,胞腔大。

山茱萸在显微检测中找不到石细胞,多年前就遇上了这事儿了,仔细对照了徐国钧先生的红宝书,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徐先生在结尾的[附注]中有——“石细胞及纤维存在于近果柄处的中果皮部分”。

后来我们对这一部分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发现的情况是,山茱萸果柄在靠近果皮的地方有大量的石细胞群和纤维群存在,以上是果梗最前部的石细胞。但是果梗伸入果皮以后,只能见到纤维而找不到石细胞了。看起来,徐先生的描述还是有一点小小的不妥。

这是在果肉中的纤维——

药典规定,果核、果梗均为杂质。而杂质的特征不应入药典。希望国家药典委的领导,能够组织专家再观察一下,以确保标准的严谨性。

最后多说两句,如果山茱萸的石细胞不被收入山茱萸的显微特征就太少了,其实在我看来还有一个东西可以用来鉴定,这就是山茱萸果肉中的导管,作为生长的必需,果肉中必然分布着一定密度的导管。山茱萸的导管的特点是,直径变化相当小,约在10~20μm。建议收入。

药典白头翁“梭形或纺锤形”?药典白头翁(1)本品粉末灰棕色。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μm,直径16~42μm,壁木化。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

1、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

“梭形”与“纺锤形”之间有什么区别?徐国钧老先生在这里只用了“呈梭形”,不知是谁个在后面加了一个“或纺锤形”,那可真是……

2、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

上图是在直接撕下其白毛做的显微,如果经过打粉和过筛,再看到的非腺毛大部分都是破碎的,如下图——

先生在这里强调非腺毛“大多碎断”,并且特别指出“本品毛茸碎片似纤维,宜注意区别”,这些起草者都没有看见?

数字是照抄徐先生的了。显然,但起草者根本就没有仔细阅读徐先生的书。“硬锥形”?老鹳草药典标准?药典老鹳草

本品叶表面观:牻牛儿苗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或稍弯曲,少数波状弯曲。单细胞非腺毛多见,直立或弯曲,壁具细小疣状突起。腺毛较少,头部单细胞,类圆形,柄部1~4细胞。叶肉中含草酸钙簇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多为不定式,少见不等式。

老鹳草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有时可见连珠状增厚。非腺毛单细胞,硬锥形,基部膨大。腺毛头部卵圆形,柄部多单细胞。

野老鹳草叶肉中偶见草酸钙簇晶。腺毛头部长卵圆形,柄部多单细胞。硬锥形?!这个词说得通吗?在显微镜下不难看出“锥形”,但这个“硬”又是怎么看到的?

硬和锥形这是不同方面的感觉通过各种人体器官在人脑子里形成的不同的概念,如形、色、温度、质地、质量等。如果把它们强行拉到一起,就会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一如“红方形”、“热黑色”一样可笑。

严谨的描述应该是,“质地硬,锥形"。

问题又来了,我们在显微镜下,如何能够看到“硬”?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专注销售高含量银杏叶:同样价格比含量,同样含量比质量,同样含量质量比服务。

银杏产业:种植销售银杏苗木、银杏叶、银杏叶粉、银杏果、银杏果仁、银杏果粉、姜片、牛膝、蛇床子、桑叶等地产中草药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