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医院皮肤科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本期人物——孙士承孙士承老师是我校高三历史组集备组长,从教多年,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课业之余,孙老师非常乐于研究历史文化方面的掌故知识,文化现象等等,经常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繁花似锦,孙老师徜徉其间,总能怀着一份温情和敬意,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快乐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定义,每个人的快乐都值得被欣赏被祝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孙老师的这份快乐。动人言语不须多▲▲▲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在西汉的首都长安发生了一件史称“巫蛊之祸”的惨案——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因畏惧酷吏江充罗织的巫蛊之罪而公开起兵与其父对抗,最终导致包括皇后卫子夫和刘据等在内的数万人受此牵连而死。

在这场血腥争斗中幸存下来的大多数朝廷官员都不满江充的恶行,也都清楚皇后和太子的无奈和无辜,但在年迈且情绪并不稳定的汉武帝面前,谁也不敢对此多提一字。就在这鸦雀无声之际,一份来自数百里之外的上书被呈送到了汉武帝的御前,写这份上书的人是时为壶关三老的令狐茂。

虽然令狐茂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小吏,可当时的宫廷史官却并不以人废言,把这封写得情真意切且文采斐然的《上武帝讼太子冤书》全文存档。百余年后,班固在为官方修正史《汉书》时,也非常郑重地将这长达七百余字的文章完整地收录下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此文之重要性。

然而,这篇如此受时人和后人看重的文章在其最初读者汉武帝那里却并不受待见,皇帝只是简单地浏览了一番后就搁置在了一边,倒是在不久之后就同一问题提出相似意见的另一份上书却猛然打动了汉武帝的心。那份同样来自基层的奏章的作者就是时为管理供奉汉高祖陵寝的一个小小郎官田千秋。

田千秋的上书并不长,也没多少文采,但他却蒙受了汉武帝亲自召见,并很快被拜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就升为丞相,受封为富民侯——《汉书》上用“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尝有也”来对这一过程做出点赞式的概括。而最先向汉武帝上书的令狐茂,则只为所在村子争取到一个御赐的“崇贤”村名,然后就如流星闪电一般地销声匿迹了,空余下那一篇情理兼通的文章让后人回味。为何两人相似的举动竟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呢?

令狐茂的文章讲了很多道理,如“父者犹天,母者犹地,子犹万物”“天平地安,阴阳和调”“父慈母爱,子乃孝顺”等等,这些话对于崇尚儒学的汉武帝来说早就是耳熟能详了。拿大道理开导人,多数时候收效是不大的。令狐茂还在文章中详细分析了刘据因江充诬陷而被迫起兵的原因,用“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这句话做出了直接点明。此举无异于将皇家最隐秘的私事暴露于阳光下,这绝对是不愿承担错误的汉武帝不能接受的。

相反,田千秋在上书中的关键语句“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说得却是恰到好处——他把为刘据平反的意思曲折地说成是“一白头翁”(暗指汉高祖刘邦)所教。要知道,汉朝讲究以孝治天下,田千秋于是就拿汉朝皇帝的老祖宗来说事儿,彻底绕开了现实中的矛盾纠葛,给了汉武帝一个绝佳的台阶,使拨乱反正的理由变得无比光明正大。

而且,田千秋只提给太子刘据平反,有意回避了给皇后卫子夫平反的话茬,说明他深知汉武帝夫妻(包括汉武帝与卫氏家族)之间存在的巨大利益冲突,故而不愿涉及过多。能将汉武帝的心思捏拿得如此精准,田千秋不愧为高人!

凡事必有因果。这两位上书人不同的命运,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什么才是好文章。华丽的辞藻,宏大的道理和貌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说教,其实都只是外在的形式,能不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最适合读者需要的方式来打动他的内心,才是最最关键的啊!

文字/孙士承

编辑/宫健宇

责任编辑/徐敬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