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偏方能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0827.html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白头翁

Baitouweng

PULSATILLAERADIX

羊胡子花、老冠花、老公花、老姑子花、毛姑朵花。

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伤寒论》中有“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的记载。陶弘景谓:“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新修本草》云:“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正似白头老翁”。以上描述与现今所用白头翁基本一致。

植株高15~35cm。根状茎粗0.8~1.5cm。基生叶4~5,通常在开花时刚刚生出,有长柄;叶片宽卵形,长4.5~14cm,宽6.5~16cm,三全裂,中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宽卵形,三深裂,中深裂片楔状倒卵形,少有狭楔形或倒梯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二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三深裂,表面无毛,背面有长柔毛;叶柄长7~15cm,有密长柔毛。花葶,有柔毛;苞片3,基部合生成长3~10mm的筒,三深裂,深裂片线形,不分裂或上部三浅裂,背面密被长柔毛;花梗长2.5~5.5cm,结果时长达23cm;花直立;萼片蓝紫色,长圆状卵形,长2.8~4.4cm,宽0.9~2cm,背面有密柔毛;雄蕊长约为萼片之半。聚合果直径9~12cm;瘦果纺锤形,扁,长3.5~4mm,有长柔毛,宿存花柱长3.5~6.5cm,有向上斜展的长柔毛。4~5月开花。生平原和低山山坡草丛中、林边或干旱多石的坡地。分布于四川(宝兴,海拔m)、湖北北部、江苏、安徽、河南、甘肃南部、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海拔~m)、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东北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产量大,质量佳,销全国。

1.生物学特性喜凉爽气候,耐寒。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好,冲积土和黏壤土次之,但不宜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栽种。

2.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早春或晚秋播种。早春多在3~4月于苗床条播,行距3~5cm,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苗床覆盖稻草保湿。第二年春,越冬幼苗未萌芽前,按行距约30cm,株距约10cm移栽。生长期间注意松土、除草,雨季注意排水。

野生品春、秋两季采根;栽培品于播种第三、四年3~4月或9~10月采根,一般认为春采质量较好,采收时,将根挖出,剪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白头翁药材图

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苦,寒。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1.抗菌作用白头翁鲜汁、煎剂、乙醇提取物于体外均有明显抗菌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等的生长。

2.抗阿米巴原虫作用体外实验白头翁煎剂于1∶60、白头翁皂苷于1∶能抑制阿米巴的繁殖,而煎剂于1∶40、皂苷于1∶时能完全抑制阿米巴的生长。

3.抗其他病原体作用白头翁60%乙醇浸膏或水液于5%浓度5分钟即可杀死阴道滴虫。此外,白头翁及其复方如白头翁汤对皮肤真菌、酵母菌、锥虫、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白头翁提取物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B4与羟基二十碳四烯酸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白三烯B4产生的抑制率为94.9%,对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产生的抑制率为44.4%,并可明显抑制内毒素细胞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6,从而避免集体过度炎性反应,保护脏器,降低全身性脏器损伤。

5.抗氧化作用白头翁水提物能够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消除氧自由基、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以及增强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有关。

6.抗肿瘤作用白头翁醇提物能明显抑制小鼠S肉瘤、HepA肝癌的生长。

7.其他作用白头翁乙醇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作用。

以上节选自《新编中国药材学》获取更多药材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