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朋友圈里,清明节都发生了些什么
来源:周公子爱读书(ID:yushanzhaji) 01 公元年,清明。 湖北麻城,歧亭镇,杏花村。 一位中年大叔走在纷纷细雨中,心里用陕西话骂着娘:额滴神啊,这雨咋还没个完了,萧敬腾的生日不是已经过了吗?! 掏出手机想搜索个歇歇脚的小酒馆,却发现,朋友圈已经被清明诗篇和踏青出游刷屏了。 帝都(长安)的朋友们都在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组团玩蹴鞠、拔河,斗鸡……好不热闹。 哎,好好的清明黄金周(唐宋清明节7天假哦),别人都在嗨,只有我一个人孤独的走在旅途中,好伤感哦…… 虽然从比部员外郎调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是从六品到四品,名义上是升官了,可是黄州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啊,帝都的朋友们都说那里是“鄙陋州郡”,这算什么升官,分明是在整我嘛! “哞嗯嗯~” 一头水牛把大叔的思绪扯了回来,抬首望见牛背上的小小牧童正好奇地打量着自己,满目的清澈与童真。 “小朋友,你们这哪有农家乐?”牧童手指一伸:我们杏花村就有哇,跟我来吧。 “咔嚓~” 大叔随手把这个瞬间抓拍了下来,发了条朋友圈: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然后苦笑一声道:今日断魂的也许只有我杜牧一人吧? 02 还有我!还有我! 年后(多亏不是),另一位大叔读了杜同学的这条状态后,急吼吼地在下面留言道:今日断魂的还有一个我呀! 而且杏花村这地方他也熟,两年前他在来黄州的路上就是在那跟好基友陈季常邂逅重逢。 历史上,杜同学在黄州待了二年,这位大叔现在可是在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了。 “同是黄州断魂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大叔叹罢,起身打开电脑,登陆了自己的公号“眉州子瞻爱作赋”。 我也来写写我的断魂事吧。(以上情节我猜的) 《黄州寒食二首》 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备注:作于年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 破屋偏遭连夜雨,江水滔滔欲进门。 唯一赖以栖身的公租房犹如一叶渔舟,飘荡于水云之间,家里是“空庖”、“寒菜”、“破灶”、“湿苇”,食不果腹。 想我为官四方,所到之处无不为人民办事,替人民说话,却因为几句针砭时弊的诗词,落得如今下场,君门深九重,欲归而不得! 父母和妻子(第一任)的坟墓在远隔万里的四川眉州,如今已有十多个年头没有回乡祭拜了。(事实是整个余生都没再有机会) 长歌当哭! 要学阮籍做穷途末路之哭吗?人生至此或许真的如死灰般再没有复燃的机会了吧。 当大叔在诗末痛苦地敲下“右《黄州寒食二首》”七个字时,已抑制不住内心的酸楚,泪水夺眶而出。 第二天,一向对他礼遇有加的黄州徐太守特地给他送来了清明新火。 《徐使君分新火》 临皋亭中一危坐, 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 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 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 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屋, 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 照破十方昏暗锁。 (新火:唐宋习俗,寒食节禁火。清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前一日还勉强“空庖煮寒菜”,清明已是“欲事烹煎无一可”,做为宋代文艺圈、娱乐圈第一男神,却已经到了无米无面、“弹尽粮绝”的境地。 这是一个无奈无助、饥寒交迫的清明,在这个清明,这位曾被称为“人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几至绝境。 粉丝们看到偶像这两天的更新,一个个小心脏都揪了起来。也有一小撮人读完之后,那叫一个通体舒畅:哼哼,小样,不是有才吗?来呀,继续讽刺呀! 而清明次日,大叔却又更文一篇,掷地有声: 《定风波.三月七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来,有几个要好的粉丝朋友陪同大叔去一个叫沙湖的地方相田买地去了。归来途中,大叔于风雨之中,泰然处之,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横扫寒食清明的悲苦低落。 公号上的百万粉丝,读罢精神均为之一振,纷纷留言,买田差钱吗,赶紧开通赞赏,我们帮你众筹! 大叔欣然一笑,置顶了自己的留言:世人皆赞我达观,那是因为我曾痛的深沉。 署名:东坡居士。 03 说到痛的深沉,我觉得我也比较有发言权。 一个低沉缓慢的声音从历史深处传来。 画面来到公元年的清明节,一个形销骨立的背景立在洞庭湖的一叶扁舟之上。 画面所及之处,湖光春色,新烟袅袅,天空中不时有轻鸟掠过,远处陆上孩童们骑着竹马追逐嬉闹,还有腰肢纤细的湖南妹子娉婷往来。 镜头转到前面,原来又是一位大叔,但比前两位却要年长许多,目测接近六十岁的样子。 只见他眉头深锁,满目愁绪。 此时此刻,他知道,自己心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是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 这位五十八岁的老大叔出身于名门望族京兆杜氏,自幼胸怀报国之志,却生不逢时,北漂十年,未得一官半职(零星做过芝麻小官,可忽略不计),半世东飘西荡,寄人篱下。 如今更在江舟上漂泊两载,老病缠身,生活困极。老大叔抬首四望,浩荡的湖水中白苹茫茫,想到归路受阻,故乡俨然已变成了回不去的远方,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愁啊! 叹罢,艰难的举起偏枯的右臂,想要在这个节日里写下点什么。 《清明二首》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 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 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 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 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 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 浊醪粗饭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飘泊苦西东, 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 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 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 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 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去春来洞庭阔, 白苹愁杀白头翁。 写罢,想到自己已白首苍苍,半身入土,却终究是一事无成…… 不由泪雨滂沱,心如刀割。 就这样,这位后来被誉为诗圣的大叔无比寂寥的度过了生命中倒数第二个清明节。 和前面的苏大叔不一样,他的公号是在死后很多年才迎来粉丝爆发式增长的。这些后世的粉丝们在读罢他的公号《杜工部集》之后,一个个激动的拍案而起: 谁敢说你一事无成?!你这首作品连起来,哪里是诗,简直就是一个时代最伟大的现实纪录片!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04 你们的故事都太沉重了,其实清明节也有别样的画风,比如:爱情与浪漫。 一位玉树临风的书生朗声说道。 此时,他正立在长安南郊一户人家的柴门之外,思绪却不禁回到了一年之前…… 一年前的清明节(年前后),他高考落榜,一个人跑到京城南郊春游。 当天天气极好,玩耍了大半天,忽觉口渴。 就近找到一户人家,轻叩柴门,不一会儿,一位妙龄少女翩然而出。 姑娘盈盈十六七,亭亭而立,如新月清晕,如花树堆雪。 虽是乡野人家,眉目间却隐然有书卷清气。 书生不禁看痴了。 姑娘莞尔一笑,低声浅问:公子何事? 书生这才察觉自己失态,急急作揖道:小生崔护,春游遇渴,来讨清水一杯。 少女返身取水而来。 这一杯水,书生喝的很慢很慢,他很想跟姑娘要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8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96岁摆摊老奶奶刷爆热搜我们不怕老去,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