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28372.html
不祈隋珠与和璧只祈乡关新信息■及时

准确

全面

价值

情怀

声音■

乡音亘古今,乡愁暖人心

临淄人的乡愁记忆

不仅在山水、人文、民俗

也在那忘不掉的老故事

和悠悠情韵

金阳庄拾遗

人们一说留住乡愁,我就想起小时候的金阳庄。

金阳庄,因立村于金山之阳而得名。村虽小,但背倚金山,面向小河,环境幽雅,又名“雅庄”。普济寺与天齐庙两处佛道古建筑,分别坐落在东、西两面一二里处,这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村后金山,是我小时候和伙伴们游玩的好去处。金山主峰原有古文化建筑十多处。玉皇殿、碧霞圣母行宫、南天门、望海楼、钟鼓楼等,断壁残垣至上世纪90年代犹存(现已重修)。残碑载:玉皇殿、南天门重建于清康熙六年,碧霞圣母行宫、望海楼、钟鼓楼等分别重建于康熙十一年及雍正、乾隆年间。主峰以下,十八盘中途,现在仍然较完好的“灵官庙”,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年),其门右石刻载:灵官庙“谨择于本土金山碧霞行宫十八盘中途设立”。庙旁的古十八盘至今犹存。由此可见,其始建年代十分久远。

金山

金山像一只金雀兀立于鲁北平原与鲁中山区交界处,其支脉绵延达数十平方公里。该山雄浑中透出灵秀,巍峨中不失清韵。泱泱五千年历史文明,给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远古年代即有人类先祖在此繁衍生息。《临淄区志》载:金山前的瑟雅村曾发现石斧等原始社会末期文物,崔碾村南有龙山文化遗址。据《临淄区文物志》载:北刘村有春秋、战国遗址,小寨村(原名金勇寨)有战国遗址,至今村西有“咸阳桥”“校场地”等古地名,并有“临淄为京、小寨为城”的传说。坡子村的摩崖石刻镌制于明成化元年(年)。田旺村西的“白马关”与北刘村的“白马寺”,赵庄村的“天齐庙”与边河村的“普济寺”等,都是历史上青州西境著名的佛道建筑。这一切,无不透射出历史文明的璀璨光芒。

据《山东通志》载:“金山在县(指益都县,即今青州)西八十里,一曰金碏山,即《魏志》之金雀山也。”《辞源》载:“山东益都境有金山,即金雀山……山出金雀石,可制砚。五代梁朱珍与淄人战于金雀山,即此。”

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金山的优美的民间故事:山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赶着金马驹,碾着金豆子;对母至孝的少年感动了山神,使其找到了打开山门的钥匙……古时山上有只金鸡,每天清晨面向东方引颈长鸣,每当金鸡鸣唱时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金山,又是一座宝山。其裸露的奥陶系石灰岩,具有坚实质朴的性格。在它那看似丑陋的表象下,蕴藏着温润俊雅、大家闺秀般的石中瑰宝----金雀石。《辞源》载:“金雀石:砚石名……石色绀青润密,叩如金玉,用墨不逮歙。”该山自古就是著名的金雀砚的产地。金山植被丰厚,物种众多。树上结的、土里长的、山上跑的、地下爬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头堰边,宅旁院内,虫鱼鸟兽,山果野菜……,都是治病救人的中草药,这野草和野菜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金山儿女。你看那决明子菟丝子枣子柿子车前子,石榴皮地骨皮丹参远志五加皮,马榨菜茵陈菜苦菜荠菜青青菜,牵牛花金银花槐花菊花鸡冠花,还有徐长卿刘寄奴王不留行黑老婆秧,就连马虎扇子和狼毒都是良药,更别说黄精黄芪何首乌了。假如没有了这野草、野菜,就没有了农家餐桌上的热闹,也没有了农家炕头上的温暖。草是保证农家生活的燃料,更是骡马牛羊长备的口粮,没有了草的恩惠,也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农民用草做饭用草煮茶,不同的茅屋里,散发的是不同的香味,那清香和上乡村的鸡狗鹅鸭、猪羊牛马的叫声,斑鸠鹁鸽家雀燕子的鸣唱,还有忙碌的母亲们呼唤孩子的叫骂,老汉们驱赶牛羊的吆喝声,夕阳晚霞,袅袅炊烟,形成了一首乡村协奏曲、一幅村野风景画。

金山山顶建筑

初秋的豆地黄绿斑驳,山野的轻风带着凉爽,但头顶的阳光仍然艳烈,使人感到燥热。金山脚下的酸枣棵子与荆条上、铃铛花枝上,羊角蔓、野槐子秧里,沟头崖岭、庄稼地里,到处都是蝈蝈的舞台。它的叫声清脆明亮,悦耳动听,与蟋蟀、响铃子,还有山雀、百灵、黄鹂、山鸡等,组成大自然的交响乐队。这是精灵们的音乐、是天籁之音。

逮蝈蝈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蝈蝈欢快的合唱时,轻轻走近,叫声戛然而止,迅速隐蔽于杂草和豆叶中。那些怀了孕的“咬乖”(母蝈蝈),大肚子后面有一条长尾巴,样子即可爱又笨拙。被人们捉了来,用开水烫死,加盐腌了,煎着吃可香了。平时人们只逮咬乖,偶尔逮几只有仔的大牛蚂蚱或秃蚂蚱,蝈蝈和飞蚂蚱是不要的。刀螂(螳螂)拖着个大肚子,有仔,但人们一般不要,因为吃起来不如咬乖香。下地干活的人们多数都拿着个布袋子盛咬乖、蚂蚱,袋子装满后,就用大莠子挺杆儿穿成串,插在苇笠上。

下午放学后去打猪草,总是因为逮蝈蝈、捉小鸟而耽误了干活。但也总有丰收的一面:一串咬乖、一捧野果,幸运的时候抓几只小鸟来喂着。有时还逮着一种叫“蜯嗤”的小蝈蝈,只有两三厘米长,有绿色的、黧色的。将它逮回来放到家里的葡萄架或丝瓜架、扁豆架上,每天早晨,在蝈蝈和小鸟的叫声中醒来。

六七十年前,庄里只有一条南北胡同,宽不足2米。一条东西胡同,也仅宽3米,全村不过二三百口人。村南头有一水塘,人叫“庄里湾”。夏天,孩子们就在这湾里洗澡游泳。垒砌湾崖的大青石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代人的爱抚,摩得明光润滑。湾崖西面的胡同口有一棵老国槐,高大的枝杈上绿叶浓密,以阅尽人间沧桑的傲气,尽力张扬着数百年的生命力,其树干粗达4米多,斑驳苍老的树洞可容纳四五人,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在这湾崖的老槐树下,是全村人冬天晒太阳、夏天乘凉,休闲聚会拉家常的中心,也是来了说书的、玩杂耍的表演场地。来了货郎担子或赊小鸡的,一摇货郎鼓子或一吆喝,全村都能听到。这里发生了多少故事,见证了多少人间悲喜剧无人知晓。

我家的老宅就在老槐树西南20多米处。老宅的南边是一条三四米深的沟,沟里是好几家的香椿园子。墨绿的叶子蓊蓊郁郁,蝉的叫声此起彼伏。每天天刚亮,我就被一阵阵蝉鸣唤醒。在橘红色的晨曦中,浓密的香椿园子俨然成了蝉的乐园。孩子们傍晚就到园子里摸“哨蝉龟”(蝉),白天用面筋弄在长竹竿上粘知了。那时候的蝉特别多,记得麦场还没有收拾完,就听到有叫声细长的“小麦哨”,继而就开始有了叫声又长又老的“老哨蝉”,再后来就有了“嘟嘹子”和“呜应哇子”。嘟嘹子的叫声是“嘟——嘹、嘟——嘹”,嘟后面拉着较长的声音,嘹的声音又很短促。孩子们都喜欢学着它的叫声:“嘟——嘹、嘟——嘹,甜瓜熟了,筲瓜木(没)了”。呜应哇子的叫声是“呜应呜应哇——呜应呜应哇”。我们就随着唱:“呜应呜应哇——呜应呜应哇,一屁呲你弟兄俩……”

“金阳庄,三件宝,香椿柿子和大枣。”过去我们村家家户户的闲园子(非耕地)里都是密密麻麻的香椿树。每到春天,向阳的北墙根或堰根下,一骨朵一骨朵紫红色的嫩芽带着浓郁的香味生发出来。在春风骀荡、暖阳轻拂的清明时节,光洁疏朗的枝尖上长出了一小簇一小簇毛茸茸的紫红嫩芽,渐次长大起来。这时候,老人们为了给孩子解馋,便先把稍大一点的香椿嫩芽掰下来,炒鸡蛋或沾上面糊炸了吃。那香味,至今想起来还满口生津。每到大集那天,晨曦初露,家家都赶早起床,忙着掰椿芽。大人们用手或钩子从树上掰,孩子们在树下拾成堆,捆成整齐的一把又一把,拿到早市上去卖。那可是比卖鸡蛋还要赚钱的啊。

夏日的晚上,有时将饭桌搬到屋后的打麦场上,晚风送来缕缕清凉,一家人边吃边聊,其乐融融,温馨惬意。晚餐后,月亮早已挂在树梢,闪烁的星星,也已布满夜空。忙碌一天的大人,手摇蒲扇,谈论着街头巷尾的趣事。我坐在奶奶的怀里,或躺在场上的苇席上,奶奶摇着扇子扑打着蚊子,讲着牛郎织女或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有时大人说起鬼怪显灵或谁又招了黄鼬神,吓得我直往奶奶怀里钻;有时说谁谁晚上碰见了小白兔,我也跑到小树林边去寻找,向往着逮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有时跑到村头去看古墓老林里的鬼火,听见枯柏橡树林中猫头鹰那“不妙不妙”的叫声,吓得头皮发麻。

村南小河,又叫“南河”。发源于康山脚下,经小寨村西北流,再折向东,至我们村南有一清泉,曰“龙湾”,常年碧水悠悠。河中蓼紫蒲绿,两岸柳浪翻飞,鹊鸣莺唱。清流中鱼虾蛤蟹自由生息。夏天我们来这里游泳,冬天来滑冰。桃花盛开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相约来小河里捉鱼虾,水芹菜水菠菜那碧绿的叶子随着水流晃来晃去,突然一条小鱼像箭一样溜了,急得伙伴们跑着叫着,弄得浑身是水。

村北的柿子沟也是一处好玩的地方。那是金山脚下由北南来的3条沟汊在村北汇合行成的大滩地。村北头的北湾,湾旁绿柳荫浓,鸠飞雀叫,水中滋生草蛤蜊和小鱼,有几只鸭子在里面游来游去。大沟两边的悬崖上,挂满了一片片一簇簇的酸枣、紫藤和各种野生植物。秋天,沟地里郁郁葱葱的柿子林,绿叶中闪现着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大柿子。灰黑色的树干斑驳粗糙、空洞苍老,蟠根虬枝,就像一株株树桩盆景,摆放在滩地、堰边或崖头大坡上。间杂其中的软枣树,更是果实累累,犹如串串彩珠缀满枝头。喜鹊、斑鸠、白头翁、山雀、麻雀等群鸟在绿叶红果间鸣叫腾跃,欢快地采食着熟透的果实。时有啄木鸟“梆梆、梆梆……”地在给古树治虫。田间小路上,有斑鸠落在杂草中,寻觅着蚂蚱和草籽,偶尔抬头看一眼,没有一点怕人的意思。见到此景,会有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感充溢心间。

金阳庄虽小,但给了我无尽的童年乐趣。她环境清幽,村民淳朴敦厚,还有原始散淡的生活,成为我一生的留恋和记忆。

政协临淄区委员会

《临淄乡村记忆》编委会授权发布

Linzixinxi▏一个有声音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xw/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