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里的博物学,这些花果珍禽你认识多少
谷雨已过,春去夏至,最有生机的季节来了。博古君最近对鸟异常有兴趣(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是真的鸟,动物界的鸟!),时常驻足仰天,观察良久,如此接连多天,连颈椎病似乎都有了些好转。 正好近来也在整理宋代绘画资料,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瑞鹤图(局部)北宋赵佶辽宁省博物馆藏丹顶鹤 因拉丁学名为Grusjaponensis,即“日本鹤”,所以长期以来未夺“国鸟”之正名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 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辉煌灿烂的黄金时期。据《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藏画见于著录的作品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两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两万余种,可见花鸟画创作在宋代的发展盛况。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家们注重深入生活、强调写生,主张表现观察物象时的内心感受,反对被动的描绘物象。宋代工笔花鸟画在追求精细入微描绘的同时,运用程式化手法布局、造型、上色,将意境和情趣作为绘画的灵魂,以诗意的笔触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精致细腻、玩味无穷。 花鸟画的题材则相当广泛,狭义的花鸟画指花卉与飞禽,广义的花鸟画泛指的是各种动植物,蔬菜、瓜果、草虫、游鱼、猫兔、松鼠等,皆可入画。宋画小品可谓是把自然界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都集中在这尺幅大小的画面中,绘出了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到了宋代后期,虽然花鸟画仍以写实画法为主流,但由于受山水画和文人士夫画的影响,画家们逐渐向表达意境和主观情趣方面发展。 《芙蓉锦鸡图》轴赵佶故宫博物院 红腹锦鸡 为中国特有鸟种,该物种分布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 与丹顶鹤长期竞争“国鸟”称谓 韩非子曾论画曰:“犬马难,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意思是画狗马之类的动物比较难,因为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而画鬼怪则比较容易,因为谁也没见过鬼魅是什么模样。可知把生活中熟悉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形之于笔并非易事。 宋画有一个绕不开人的就是宋徽宗赵佶,他亲自主持画院,开设画学,并广集天下画士名手,这使得北宋的花鸟画创作日趋繁荣,可以说是他把宋代花鸟绘画推上了高峰。 五色鹦鹉图(局部)北宋赵佶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颜色有点差别,但这小表情简直一毛一样 宋代以花鸟画著名的画家还有李迪、李安忠、林椿等。他们甚至以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鸟类,或某一种花果。他们不断的观察研究,用“格物”的精神,为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留下最美丽的神态。 南宋佚名琼花翠鸟图页 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 宋画非常重视技法,注重写实,在写实技巧上已臻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的顶峰。 主张将画家训练成一名植物学家与鸟类学家,因此,我们不用奇怪为什么宋人笔下的一鸟一虫、一草一木都栩栩如生,跟后世的文人花鸟画风格完全不同。如果你对花鸟世界略有了解,那么见到宋朝花鸟画中的禽鸟,马上就可以叫得出它的名字。以下是宋代绘画中花鸟草虫与自然界的它们一一比照,神态可见,写真传神,宋人于画的理法与情致或可窥其一斑。.鸟 0、八哥《秋树鸜鹆图》页,宋一只鸜鹆栖于桐树之上,利爪紧握枝干,扭颈侧目似在谛听。鸜鹆目光锐利,体态丰满,尾翼整洁,羽毛黑亮,而树叶则满布虫蚀,拘挛蜷曲,颜色枯黄。鸜鹆学名为鸲鹆,别名有许多,如鹦鸲、寒皋、华华、鸜鸲等,八哥是俗名,但这一名称却日渐取代了鸲鹆。0、麻雀宋瓦雀栖枝图页瓦雀,就是麻雀。《瓦雀栖枝图页》中海棠稀疏,果实散挂枝头,树叶已染秋霜,间杂红、黄、绿色,斑斓可爱。瓦雀翎毛刻画精细,高度写实。瓦雀(麻雀)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03、黄鹡鸰《红蓼水禽图》页,宋水边一枝红蓼,小花盛开。水鸟发现波中青虾,悄然飞落红蓼枝头,引喙而啄。红蓼被水鸟的体重与蹬力压弯,梢头、叶尖浸入水中。而青虾在水中灵活地悠游,对面临的危险浑然不觉。黄鹡鸰头顶蓝灰色或暗色。上体橄榄绿色或灰色、具白色、黄色或黄白色眉纹。飞羽黑褐色具两道白色或黄白色横斑。尾黑褐色,最外侧两对尾羽大都白色。下体黄色。04、黄鹂宋毛益榴枝黄鸟图页故宫博物院 枝梗从右向左斜出,沉甸甸的石榴挂于枝干。枝头熟透的石榴和黄绿相间的石榴叶传达着深秋的讯息,石榴上的斑点和由绿变黄被虫蛀蚀的枯叶,衬托出秋日的萧瑟。黄鹂鸟的羽毛经淡赭、黄色晕染后,再用白线勾描,片片羽毛一丝不苟,近于“没骨”。鸟的羽毛用淡黄染色后,再用粉白以短而细的笔触勾描,具有毛茸茸的质感。鸟的翅膀和尾部等处,浓淡墨色参用。 黄鹂 取食昆虫,也吃浆果。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主要见于温暖地区,于林地、花园觅食昆虫,某些种亦食果实。栖树时体姿水平,羽色艳丽,鸣声悦耳而多变。飞行姿态呈直线型。 05、棕头鸦雀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页棕头鸦雀故宫博物院《果熟来禽图页》中寂静的山林木叶泛黄,沉甸甸的果实早已熟透却无人采摘,任由虫儿噬蚀。一只小鸟蓦然飞上枝头,打破了空间的宁静。忽而,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它是否被画面外更为诱人的景色所吸引呢?棕头鸦雀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的鸟类。常栖息于中海拔的灌丛及林缘地带,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一线向东的广大地区,为较常见的留鸟。06、文鸟宋霜篠寒雏图页故宫博物院《霜篠寒雏图页》里5只文鸟集于枯棘上,姿势各异,神态如生。枯棘下的竹枝色黄叶疏,点明了瑟瑟秋意。文鸟的描绘先勾出轮廓,再用细劲的笔锋绘出羽毛,并施以淡墨、赭石等色,渲染出毛绒的质感。文鸟文鸟是若干侏形雀(mannikin)与梅花雀(waxbill)等似雀类的通称,原产亚洲。07、鹌鹑《鹑图》南宋李安忠 本图画一只秋天的鹑鸟,伫立在山坡上,它双眼凝视前方,背腹两种不同颜色的斑羽,蓬蓬松松,左脚着地,右脚抬起,在鹑鸟的身后有一簇野花枸杞子,在深绿色的枝叶间。 鹌鹑体型较小而滚圆,羽色多较暗淡,通常雌雄相差不大。体小褐色带明显的草黄色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纹。08、红翅绿鸠宋,赵佶《桃鸠图》《桃鸠图》页在宋徽宗的作品中比较特别。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被誉为折枝花鸟画的典型。 红翅绿鸠 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中型鸟类,红翅绿鸠为留鸟,仅有少部分迁徙。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有时也见于林缘耕地。常成小群或单独活动,主要以山樱桃、草莓等浆果为食。营巢于山沟或河谷边的树上,巢呈平盆状,甚为简陋,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 09、白头翁白头丛竹图页图绘小竹数竿,清翠嫩绿,两只白头鹎栖于枝头,一只低头梳理羽毛,一只遥视前方。竹用双钩填彩画法,笔墨缜密严谨,色调沉着。山雀用淡彩层层晕染,再以尖毫细笔绘出绒羽,刻画准确,富有毛绒的质感。白头翁白头鹎(音:bēi)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0、绣眼南宋林椿枇杷山鸟图页绣眼图绘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诱人。一只绣眼翘尾引颈栖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实,却发现其上有一只蚂蚁,便回喙定睛端详,神情十分生动有趣。绣眼是雀形目一些体形小的鸟类,俗称相思、白眼圈。因其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所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得绣眼之名。完全树栖生活,取食昆虫、花蜜和甜软的果实;绣眼鸟性情活跃,高度群集。自满清以来江浙沪一带广为饲养。、绶带鸟乌桕文禽图页宋图写雪后溪边,天色晦冥,老梅初放。树栖绶带鸟一双,毛羽绚烂。自来图写文禽,多置之明媚春光中,此幅独以肃杀冬景反衬之,极具匠心。树下溪流湍急,水花飞溅,岸石上覆盖积雪。绶带鸟体态美丽,雄鸟有两种色形,体长连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具深蓝辉光,身体其余部分白色而具黑色羽干纹。中央两根尾羽长达身体的四﹑五倍,形似绶带,故名。雌鸟较雄鸟短小。最主要特征是雄性有着非常长的两条中央尾羽。到了老年,鸟的全身羽毛成为白色,拖着白色的长尾,飞翔于林间,因而又称之为一枝花。、野鸭宋溪芦野鸭图页图绘溪边芦苇、茨菰丛生,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雄鸭在岸边单足站立小憩;雌鸭于水中回首梳羽,姿态闲适,气度雍容。此图意在表现一种祥和安定的气氛,应是南宋画院点缀升平之作。野鸭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数量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有十余个种类。野鸭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0公里。野鸭虽带有野性,但胆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兽接近即发生惊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惊,则拼命逃窜高飞。3、赤麻鸭南宋寒塘凫侣图页赤麻鸭图左侧塘岸土坡,白梅一枝斜出,枝上梅花怒放,枝下茶花、水仙盛开。一对野鸭嬉戏于水中,顾盼生姿,逗人喜爱。对岸土坡败苇稀疏,两只蓝色的小鸟前后相随飞向远方,随之视去画有尽而意无穷。赤麻鸭赤麻鸭体型较大,比家鸭稍大。全身赤黄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黄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4、树麻雀驯禽俯啄图页一只麻雀站在浅蓝色的敞口瓷罐上,瓷罐内有白米,麻雀雀不食,却低头啄罐沿。《驯禽俯啄图》以极其简约的构图和精细的笔触,讲述着一个蕴含深意的故事。麻雀的腿上系着红绳,绳端拴着一个圆环,这个圆环应该是套在主人手上用的——这是一只已被擒获豢养的鸟。虽然瓷罐里的白米对于麻雀来说,意味着它已不必再辛苦觅食,便可终日衣食无忧,但与此同时却失去了自由。被擒获的麻雀不食白米,所表达的便是一种对自由生活向往。树麻雀树麻雀,也通称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的小型鸟类,体长3-5厘米。额、头顶至后颈栗褐色,头侧白色,耳部有一黑斑,在白色的头侧极为醒目。背沙褐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污灰白色微沾褐色。相似种家麻雀以及其他麻雀颊部均无黑斑,野外不难区别。5、苍鹰 南宋李迪枫鹰逐雉图轴 画面作对角线构图,主体禽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锦雉。雉鸡张口鸣叫,正向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系和雉鸡奔向画外的动态,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气氛,扣人心弦。画家着意刻画苍鹰的眼、喙、爪三个关键部位,目光圆瞪,钢喙如钩,爪尖扣进树皮,既突出了鹰的凶猛矫健秉性,又强调出捕捉猎物时的力之凝聚和意念之专注,可谓真实传神。雉的形象也逼真如生,仓惶奔逃的姿态,惊惧的目光,乍开的羽毛,尤其是蹬出后腿又收缩脚爪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急于逃命又难脱厄运的情状,可见作者体察生物及其捕捉瞬间之动态的敏锐洞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力。 南宋李迪枫鹰逐雉图轴苍鹰 苍鹰 苍鹰是中小型猛禽。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3米。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眉纹白杂黑纹;背部棕黑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间横纹;尾灰褐,有4条宽阔黑色横斑,尾方形。飞行时,双翅宽阔,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横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 6、环颈雉 环颈雉 环颈雉 雉鸡,共有30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和雌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多具金属反光,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发状;翅稍短圆;尾羽8枚,尾长而逐渐变尖,中央尾羽比外侧尾羽长得多,雄鸟尾羽羽缘分离如发状;雄鸟跗跖上有短而锐利的距,为格斗攻击的武器。 7、灰伯劳南宋李迪雪树寒禽图轴灰伯劳 此图写竹叶覆雪,轻染薄雪的棘树上,栖息着一只伯劳。山坡以粗笔勾出,写一丛衰草,更添雪意。双钩写竹、树干,敷色渲染。雀鸟以没骨及钩勒相结合绘出,写实生动。此画是作者晚年的精心之作。 灰伯劳 灰伯劳,为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北寒露。灰伯劳上体灰色或灰褐色,有黑色眼先、过眼至耳羽;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黑色具白端;翅黑或黑褐,具白色翅斑。下体近白或淡棕白色,有黑褐色鳞纹。8、黑脸噪鹛北宋翠竹翎毛图轴 黑脸噪鹛 画中寒雪初飘,一对雉鸡蹲伏坡石上。翠竹数竿,山鸟三两成群,栖于枝叶间,另有一鸟振翅欲飞,沉寂的画面中又添具生动之趣。竹以双钩为之,竹叶全用战笔。此帧笔墨古朴,雄雉胸腹间微有异样,系原画绢破损,经后人补笔者。 黑脸噪鹛 黑脸噪鹛,中型鸟类,体长7-3厘米。头顶至后颈褐灰色,额、眼先、眼周、颊、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围绕额部至头侧的宽阔黑带,状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镜,极为醒目。背暗灰褐色至尾上覆羽转为土褐色。颏、喉褐灰色,胸、腹棕白色,尾下覆羽棕黄色。 .花 0、碧桃碧桃图页盛开的碧桃红白相映,枝叶扶疏,娇柔妩媚。《碧桃图页》虽然画面上仅绘桃花两枝,但它的繁花簇簇、苞蕾盈枝则透露出浓郁的春意。花瓣用多变的细线条勾描后再以白粉或粉红色多层晕染,嫩叶用细红线勾轮廓和叶筋,然后填以花青和汁绿。整幅画面赋色淡雅,自然生动,体现了宋代册页画小中见大的风貌!碧桃花碧桃,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是桃的变种,花后一般不结桃,花多重瓣,花色艳丽无比,是观赏桃花中的极品。碧桃原产我国,在我国至少有3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主产区在浙江、江苏长美花卉基地、河南、山东、安徽等地。0、夜合花夜合花图页《夜合花图页》中,夜合花一根两枝,右枝花朵含苞未放,左枝花朵半开半合,洁白如玉,清雅绝尘。花朵轻勾淡染,用白粉点画花蕊,花叶先以细笔勾勒轮廓和筋脉,后用汁绿与花青染之。绿叶穿插向背,层次安排巧妙,画面简约而不单薄。夜合花夜合花又名夜香木兰,原产中国南部。夜合花树姿小巧玲珑,夏季开出绿白色球状小花,昼开夜闭,幽香清雅,在南方常配植于公园和庭院中,南京地区常以盆栽观赏,用它点缀客厅和居室03、白蔷薇宋马远白蔷薇图页整幅画面虽不复杂,但在主宾、错落、疏密的巧妙安排下,生机满纸,既有枝干斜向生长的动态美,又有花团锦簇的静态美;双勾枝干的用笔,犹如其山水画中的树木枝干用笔一样厚重有力,再填以凝重的赭色于其中,使枝干显得劲健、古秀,配上敷染得当、刻画精细的绿叶和曼妙多姿的花朵,真让人有隔于载能嗅其香之感。白蔷薇白蔷薇是罗马尼亚国国花,它芳香浓郁,花朵有着妖媚的红色和苍凉的白色,枝上有刺,秋果红艳。04、牡丹牡丹图页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衬。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粉牡丹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06、海棠海棠蛱蝶图页图中花瓣先以墨笔双勾轮廓线,中锋行笔,线条圆润流畅。然后在花瓣外侧上部略点胭脂红,旋即以清水将色彩晕染开,最后罩上一层白粉,为海棠花亮丽的色调增添了几多妩媚的意韵。叶片用工整的双勾填色笔法表现,作者根据叶片受光照程度的不同而填染以石绿、墨赭等颜色,从而充分表露出叶片"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美感,显示出画家细致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写实功底。海棠花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习称“海棠四品”,是重要的温带观花树木。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海棠素有“国艳”之誉,栽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夏卉骈芳图页(锦葵、栀子花、百合)此图表现暖风薰醉,群芳争艳,馥郁的花香似从画面中扑鼻而来。锦葵红艳,栀子洁白,百合娇黄。画家不仅工致入微地刻画出花瓣的丝丝纹理和叶片的缕缕筋脉,而且在设色上也力求逼真贴切,锦葵用白粉勾染花朵,并着曙红色由花心向外渐次晕染,丰富的色调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渲染出鲜花的生命活力。叶片着色虽较轻浅,然用水晕的方法表现出绿色的深浅变幻,显示出夏日的无限生机,也烘托出群芳的明媚娇艳。07、锦葵锦葵锦葵二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花供园林观赏,地植或盆栽均宜;其花白色的常入药用。中国南北各城市常见的栽培植物。08、栀子花栀子花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属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是重要的庭院观赏植物。 09、百合花 百合花 百合花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百合花(英文名lily)用来观赏,尤以荷兰及日本输出的切花好看。百合花的球根含丰富淀粉质,部分更可作为蔬菜食用,在中国,食用百合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润肺止咳,清火,宁心安神的功效,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 3.果 0、山楂 《红果绿鹎图页》南宋佚名上海博物馆藏鹎鸟,俗称乌鸦。此图描写一只游蜂飞过,猛然吃驚的乌鸦重心后跌,双足紧扣枝梢,张喙伸颈、羽翼奋起,画面充满动势。枝头山楂圆熟,页老色黄,勾勒着色,显示出用笔的优美老健。画风较为豪放苍劲,与北宋崔白的风格非常相近,是一幅优秀的写生作品。山楂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可达6米。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0、石榴宋毛益榴枝黄鸟图页故宫博物院 榴枝黄鸟图(局部) 石榴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陆巩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视石榴为吉祥物,视它为多子多福的象征。03、枇杷枇杷山鸟图枇杷山鸟图》中,硕大的枇杷叶和成熟的果实,在盛夏的阳光中金碧璀璨,闪烁着诱人的魅力。俊俏的小鸟立于枝上,伸着尖细锋利的嘴巴,紧瞅着爬在枇杷上的蚂蚁,生动细密的构图,使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枇杷别名金丸、芦枝。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其花可入药。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04、葡萄林椿《葡萄草虫图》 图中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富有生活气息。昆虫以双钩填彩绘制,用线刚柔相济,表现出不同的质感,如蜻蜓轻薄的翅膀,蝽象坚硬的外壳。藤尖叶边略作点染,表现季节特征。此图承袭了北宋的写实画风。 葡萄 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05、苹果 林椿《果熟来禽图页》 《果熟来禽图》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系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丫,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面刻画细致,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果树上有一小鸟,它转颈回眸,振翅欲飞。画面虽不繁复,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 苹果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和中国的新疆,苹果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06、柑橘 宋代佚名《香实垂金图》台北故官博物院藏 宋代柑橘品种丰富,宋人韩彦直著有《橘录》,将柑橘分为柑、橘、橙三大类,每类下面又各有若干品种:“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其中,“乳柑推第一”,乳柑中又“推泥山为最”。 柑橘 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柑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属芸香科下属植物。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多年的栽培历史。 07、无花果 宋无花果图 图中无花果已然成熟,撑开绿萼露出了果实。此图以中锋行笔,淡墨勾勒,线条细劲流畅,显现出画家以线塑形的娴熟功底。叶片色彩的渲染则是先在叶尾部着以墨绿,再用清水将绿色向叶尖晕开,不仅呈现出浓淡有致的色泽变化,且枝叶的鲜活姿态也得以表现。含苞者敷以石绿色,绽开者用白粉染出,清浅的绿色构成画面的主调,体现出宋人花鸟画淡雅清逸的美学品格。 无花果 是桑科榕属植物,[主要生长于一些热带和温带的地方,属亚热带落叶小乔木。无花果已知有八百个品种。 08、荔枝 《离支伯赵国图》宋佚名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用工笔重彩画法描绘了一枝荔枝,枝上站立两只小鸟,用笔工细精微,设色妍丽,是一幅寓意很强的绘画佳作。虽然画院画家的绘画难免有脂粉气和攀附风雅的粉饰太平,在设色画浓丽重彩一隅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此画无论在构图还是骨法用笔上,都可以说是南宋院体画的代表。 荔枝 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荔枝产于中国南方,它在中国的栽培和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09、樱桃 南宋佚名《樱桃黄鹂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见樱桃也是宋人熟悉的水果,唐宋诗人还用“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来形容女子的风姿。 樱桃 是某些李属类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外表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中国樱桃的分布非常广泛,北方大部分地区、江南、云贵川地区都有生长,不同地方的中国樱桃味道和口感也不尽相同。 0、桑葚 《桑果山鸟图》宋佚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有宫廷画院的工丽之风,却多了几分粗犷率真。画面取一斜伸桑枝,在一细劲的枝条上站立一只山鸟,憨态可掬,嘴里还叼着桑葚,表情很有几分稚趣。 桑葚 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桑树的成熟果实,为桑科植物桑树的果穗。 4.蝶 南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页体态雍容华丽的凤蝶、娇小素净的粉蝶等蛱蝶和胡蜂,或平展双翼,或振翅飞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丽的花团漫天绽放,《晴春蝶戏图页》形象生动地体现出“蝶戏”的创作主题。在蜂、蝶的塑造上,勾勒与渲染浑然一体,先以极细而淡的线条勾勒轮廓,然后再“随类赋彩”,或以粉白、土黄多层积色,或在墨线中填重彩,晕染工细而色泽丰富,展现出蛱蝶翅翼的绚烂之美! 0、丝带凤蝶南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页丝带凤蝶细节丝带凤蝶丝带凤蝶隶属于凤蝶科丝带凤蝶属,丝带凤蝶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等。成虫4--8月间出现,飞行轻缓。丝带凤蝶又名软凤蝶、马兜铃凤蝶等,翅面背景从乳白色到乳黄色,上嵌少数黑点,臀角有以红色细带嵌在黑斑上,尾突细长如飘带,是蝴蝶收藏的中档蝶种。 0、金班蝶南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页金斑蝶金斑蝶金斑蝶有醒目的色斑,以显示它们的存在,使捕食者容易识别它们。常利用黑、红、桔黄、黄和白等颜色混合而成的醒目色彩。金斑蝶含有从幼虫取食的马利筋中吸收来的卡烯内酯(对心脏有毒)而令捕食者望而生畏。03、玉带凤蝶南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页玉带凤蝶玉带凤蝶玉带凤蝶是凤蝶属美凤蝶亚属的一个物种。是一种在亚洲乃至东欧广泛分布的凤蝶,且颇为常见。玉带凤蝶喜爱访花,尤其马缨丹、龙船花、茉莉等植物。04、菜粉蝶南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页菜粉蝶菜粉蝶菜粉蝶,别名菜白蝶,幼虫又称菜青虫[,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经常成灾的害虫。已知的寄主植物有9科35种之多,嗜食十字花科植物,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05、灰蝶南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页灰蝶毛眼灰蝶灰蝶,鳞翅目灰蝶科的昆虫。均为中型或小型蝶类,敏捷,纤细。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占全部蝶类的30%-40%。06、蛱蝶南宋李安忠晴春蝶戏图页二尾蛱蝶二尾蛱蝶蛱蝶品种繁多,蛱蝶是蛱蝶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约有6个物种,属于中大型的蝴蝶。二尾蛱蝶是一种飞行迅速,有着两对尾突的美丽蝶种。它们多活动于林间的开阔地及山谷间,雄成虫特别喜欢吸食动物的粪便,常可在厕所见到它们。图文由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xw/9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发刊词有效备考中药方剂
- 下一篇文章: 5分钟学会配种流程,超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