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山地理漫笔
荷花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山前有座庙,俗称荷花山庙,庙前有座荷花池,因为惹眼的荷花池而称呼附近的山岭为荷花山。据年《庄河县志》记载,荷花山有前后两座庙,前庙“太元宫,在城西前荷花山,距城九十里,康熙五十四年建,祀玉皇大帝,住持、道士二”;后庙“圣水观,在后荷花山,距城九十里,系雍正四年建,祀关壮缪,住持、道士一。”另一种说法,荷花山一带山岭蜿蜒,群峰叠翠,宛若荷花;荷花山非特指哪座山峰,系指周围山岭。 荷花、莲花,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别名,又称芙蓉等,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是高洁、和美的象征。荷花山之名,既是对山的敬畏,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之相通,庄河境内还有蓉花山、芙蓉山、莲花山、九顶莲花山等几座山。与荷花山镇以碧流河仅一河之隔,是大连市普兰店区双塔街道,历史上属于复县、新金县辖境。二十世纪初,在普兰店东郊发现了寿命千年以上的古莲子,普兰店境内还有称为莲山的地方,荷花山前曾有的荷花池,多少有些一脉相承的味道。 荷花山镇芙蓉村是碧流河水库坝址所在地。碧流河水库地处盖州、普兰店和庄河的交界处,是大连的饮用水源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库容九亿多立方米,是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全长余米,坝高50余米,坝上镶嵌的“碧流河水库”五个大字,用镇内红石砬子山天然红色石头堆砌而成,远远望去,雄伟壮观。大坝东端,水库建设纪念碑巍然屹立,绿水环抱,是饮水思源、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碧流河水库建在碧流河上。碧流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旧志记载,“碧流河,一曰毕利河,县西百里。有二源,一出于盖县之猫儿岭西,为正源,一出于盖县之棉羊山,为支源,二源合流于盖县之靠山屯西南。流至哈什马岭入于县境,成一大曲,为庄盖界水。复南流,至三岔口,与蛤蜊河会;至后城山与沙河会;南趋至矿洞沟,为庄复界水。自矿洞沟南流,经陶家泊、倪家屯、钓鱼台,由下河口入海,为庄金界水。长约二百五十里。”还有一份资料记载了碧流河的来历。“毕列河,即毕利河,亦称毕噜河。史称唐伐高丽,‘刘仁愿由毕列道,’毕列即以此水名也。源出盖平县东南山,与岫岩分界山岭间,蜿蜒于步云山、赤山之下,抵万福庄折而南流,经兴隆屯、桂云花各处,即入庄河县界,至貔子窝而入海,长凡三百余里。此水除夏雨时行,褰裳可涉,乡人者乃仅以大河目之,毕列之名,鲜有知者。甲午之役,斯河流域,为日人行军经行之路。日兵精于地理,图注极为明瞭,而毕利河之名,遂噪一时,虽妇人孺子,类能道之。然均以为日人为行军便利之命名,初不知唐时即有毕列之称也。今因商务印书馆印行之中华新舆图注为碧流河,与古名不甚相符,故特表而出之。”也由此可见,碧流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山高句丽山城依河而建,可南望大海;花园口岸西临河口,为海口险要。 因位于碧流河之东,镇属河东村由此得名。河滩上的七百亩杨树峦子,可以作为河东村的象征。抗战胜利后,东北解放区设立万福县,荷花山区划入其中。杨树峦子南为庄河城山,西与新金双塔隔河相望,河东村一度“鸡鸣三县”。河东村东依后城山,旧时并非庄河地界,属于复县管辖。德明堂屯,在康熙七年称作复岳乡王家屯,后来,王氏族人开设药铺,取名“德明堂”,屯名因此变化,流传至今。旧时地图标注“德仁堂”,不知何为确切。后城山下启发屯,取自宋氏族人字号启发。“启发”与花园口附近启有屯的“启有”,均为同宗宋氏所立字号。河东依山傍水,早有人类居住。文物普查发现,大泡沿屯和赵屯有青铜时期的墓群,德明堂东山、北山有青铜时期的聚落址,河东南山、腰岭分别发现了金元、明代的聚落址。 荷花山是一面山向着碧流河的延伸。一面山,位于“城西北八十里”,“即庄河西源所出之诸山谷也。”年《庄河县志》记载,“东至鸡冠山,西至二砬子,南至佛爷岭,北至八家子岭,均称为一面山。”咸丰年间《岫岩志略》记为西一面山,“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峰峦森立,嵯峨霄汉,重岗叠阜,绵亘数十里,回环向背,具饶佳致,仙宫梵宇,星布棋列,西南诸山,此独当一面也。” 一面山余脉纵贯荷花山,由同巨向梁岭、砬子山、后城山延伸至夹河,大体上将整个荷花山分为东西两部分,万亿、郭家居东,属于夹河流域;同巨、吉顺、芙蓉、河东居西,属于碧流河流域。 砬子山,海拔米,是荷花山有名的山峰。旧志记载为镔铁山,俗称歪头砬子。歪头砬子有铁矿,“往年有开采者,但土人仅图目前之利,以所获不足供工食之资而罢。”镔铁,词典的解释是精炼的铁。其实,砬子山铁矿品位不高、储量不大,大炼钢铁年代建矿开采,一年闭矿。砬子山顶,四周眺望,群山绵延,郁郁葱葱。红顶白墙,错落有致,设施农业,生机盎然。从前,进了荷花山沟,步步踩石头,河水并不大,下雨水乱流。如今,S青永线穿镇而过,南北公路环镇而建,森林覆盖率已达83%,环境优美,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砬子山向西有一条沟,称作芙蓉沟。荷花山镇政府驻地芙蓉村,当以此命名。荷花山之所以用荷花来称呼,似乎也出自芙蓉沟。沟内的芙蓉铜矿,曾经名噪一时。芙蓉铜矿从年开始,被掠夺开采,随后几年,产铜量一直列为东北首位。为采矿所需架设的城子坦至芙蓉铜矿22千伏送电线路,成为庄河境内第一条送电线路。年,以该条线路所拆器材,外加一段长途电话线路,庄河县城最早通电。年新中国恢复铜矿生产,职工总数曾达两千余人。产业的发达和人口的聚集,带来市镇的繁华。年庄河划乡调区,荷花山成为与庄河、青堆齐名的三个县直属镇之一。最为繁盛之时,集镇中心人口过万,而目前全镇人口才是1.2万人。时至今日,芙蓉铜矿、当年战备需要而迁建的工厂和当地的乡镇企业,留下大量有时代印记的厂房、住宅,可谓不错的工业文化遗产,可以做点文章,有效利用起来。 芙蓉村有沟,名为关家沟。据说以前有关姓人家在沟内居住,还好打个官司,得名关家沟。如今,一户关姓人家都没有。旧志还记载,“在城西北百十里”有“关家山”,与砬子山、荷花山、后城山同处一脉,打听村民,不知此山。却称,关家沟最高的棒棰沟大山尖,曾架木杆,用作飞机飞行标志。登顶,发现水泥块,别无他物。从后城山望去,大山尖和砬子山相邻而立,确实峭拔,或许它就是旧志中的“关家山”。 芙蓉村的几处遗迹,诉说着荷花山的历史。后沙河口屯后山的烽火台,为辽金时期所建,与后城山相隔不远。旧志详实记载了荷花山古墓,“城西荷花山西一山,曰古茔山。步行二里许,有古墓二,碑记倒塌,残缺不全。一碑仅余‘杨’字,一碑尚留‘万举人’三字,旁有‘大明’二字尚未湮没。”如今,百年过去,残碑的事儿无人提及。 砬子山下,坐落着名气不小的万亿村。万亿曾经是荷花山乡政府的驻地。万亿,来自孙氏族人的字号。绰号孙二老爷的孙万英经营蚕茧,家境富裕,创立字号。孙万英曾任庄河县电话局长、县农会会长。身为开明绅士,在日伪统治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参与组织建立庄河抗日救国军和抗日义勇军队伍。年2月,和县农会副会长、奉天省参议员廖香南一起,被日伪军残忍杀害。“廖孙惨案”一度震惊庄河。 万亿,旧志记载为万镒。镒,是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据记载,警务西北路第四区驻桂云花,“第二分所驻永利屯,今驻万镒屯,距城九十里,距区四十里,直辖村屯一百五十七。”又载,万镒屯盛产红缸盆,被称作“制造品最著者”之一。后来的旧地图和旧志记载不尽一致,同时标有“万益”和“万亿屯”,三者关系,尚不可考。 荷花山和长岭两镇在万亿以一面山的高岭分界。高岭以东,是“两山夹一沟”的长岭子,属庄河水系;以西,为夹河流域,属碧流河水系。高岭粘土资源丰富,加之当地大柴资源,百姓烧制青砖黑瓦、泥缸泥盆,梁家窑、姜家窑、栾家窑等窑场陆续建立,梁家窑、姜家窑作为屯子名称流传下来。万亿村,是碧流河支流夹河的发源地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支书庄成斌信守“只有一身清,说话才能灵”,带领百姓建设“绿色银行”,万亿早早就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的美誉。 后城山,海拔米,又称夹河山,位于郭家村城子沟屯。清康熙二十四年(年)《盖平县志》载,“夹河山,城东南二百里,上有古堡。”年《复县志略》载,“夹河山,城东里,在岳塔乡界内,西距毕里河里许。”城山山城,年《庄河县志》记为城儿山,“城西九十里有城儿山,相传高丽于此筑城。高丽叛臣盖苏文依此城之险,复加修筑。唐主命李世勣率薛仁贵等讨灭之。今过其地,城墙犹有重修之迹。南北两山对峙,中间一河,南曰前城,北曰后城。盖苏文曾于两山中间筑石桥,架空而行,未成而灭。”城山山城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城周长大约米,属于大型山城,建于夹河山和红石砬子山山脊之上,规模宏大,旧迹完好,实属较为珍稀的文物资源。大砬前的一段,未筑城墙,利用天险。城墙尽头,立有一石,似作标牌。环顾左右,悬崖峭壁,惊心动魄。标牌如有文字,当是“此路不通”。细心找寻,须扶崖壁垂直而下,方可前行。如从河东启发登城,均为长冈、陡崖,会路过百姓称为平顶子、窟窿山、天桥冈、和尚帽、野鸡头等的一些地方,寻找城墙坍塌豁口,才能登顶。 前后山城,有夹河穿过。夹河,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河长16.5公里,是碧流河在庄河境内仅次于蛤蜊河的第二大支流,旧称沙河,称作夹河,倒是形象。夹河的两条支流,从万亿村和长岭镇石佛村的歪脖岭,汇集于郭家村下泉眼,形成巨大的冲积扇。这里南依大岭,西望城山,河水清澈,树木丛生,已经成为宿营的绝佳之地。 二砬子山,位于郭家村和长岭的交界,与砬子山隔夹河遥相呼应,海拔几乎相当,故名。二砬子山所处蛮子岭,相传有南蛮子居住岭上而得名。蛮子岭下福台沟,旧时地图标为福泰沟。S辽庄线英那河大桥北头有塔岭镇万台屯,取名刘氏字号“万泰”。“福泰”取自哪户人家,或另有出处,不得而知。 一面山向西延伸,形成桂云花山,直抵碧流河畔,荷花山镇以此山为界,与桂云花满族乡相邻。行政区划上,荷花山的大部分在旧时隶属桂云花。桂云花山海拔米,旧志有桂花山、桂花顶、桂云山等不同的称谓。《岫岩志略》记为“桂云山,城西南二百二十里,岩石屏列,溪水环流,山顶有潭,广数亩,澄清如镜。每值大旱,土人辄于此祷雨,颇著灵应。”桂云花山下,是同巨村的麻沟,全称王麻子沟,年,沟内建设了庄河绒山羊育种场。庄河北部山区有着较长的饲养绒山羊历史,荷花山是饲养量最多的乡镇之一。绒山羊全身皆白,体质健壮,结构匀称,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品种特征明显,羊群整齐,产绒量高,经国家选育成果鉴定,命名“辽宁绒山羊”,已经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荷花山属于山区乡镇,栽柞养蚕历史悠久。“靠哱罗叶发家”诞生的一些字号,作为地名流传下来。字号地名成为荷花山的一大地名特征。 同寅屯,旧称侯家沟,后因刘氏家族“同寅盛”确为兴盛,而称“同寅盛”、“同寅里”,久之,称为同寅。“同”当取自刘同人。“寅”当取自其父刘寅祉。刘同人,清代进士刘珩之孙,曾任一面山乡自治公所议事会正议长,旧志将其作为乡贤收录,称其“沉毅刚直,排难解纷,无不称平,且慷慨好施;临殁之日,远近会葬者数千人,并于家西建碑,以颂其德。”万丰屯的万丰、万发沟的万发,都是刘氏家族的字号。G庄西线道旁的同巨屯,本作同聚屯,是宫、姜两姓聚居之处。庄河境内还有叫做长聚、宝聚、万聚的地方,无一例外,“聚”全都讹变成了“巨”。有的字号地名却已经消失了,比如永利,是孙氏人家的堂号,永利屯曾是警察分所的驻地,民国时期就称为河北沿了。 吉顺村之名,来自刘姓占山大户所立字号“吉顺盛”。查阅旧志记载的村屯,没有吉顺,而有万顺,大概取自“万镒”和“吉顺盛”两大字号。刘家另有的字号“福顺兴”,已经传承至今,留下了叫做福顺屯的地方。沈家字号“万盛德”,尽管没有成为村屯地名,也作为一个小地名,有人还在叫着。荷花山镇位于庄河西北,得名镇内荷花山。 荷花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山前有座庙,俗称荷花山庙,庙前有座荷花池,因为惹眼的荷花池而称呼附近的山岭为荷花山。据年《庄河县志》记载,荷花山有前后两座庙,前庙“太元宫,在城西前荷花山,距城九十里,康熙五十四年建,祀玉皇大帝,住持、道士二”;后庙“圣水观,在后荷花山,距城九十里,系雍正四年建,祀关壮缪,住持、道士一。”另一种说法,荷花山一带山岭蜿蜒,群峰叠翠,宛若荷花;荷花山非特指哪座山峰,系指周围山岭。 荷花、莲花,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别名,又称芙蓉等,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是高洁、和美的象征。荷花山之名,既是对山的敬畏,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之相通,庄河境内还有蓉花山、芙蓉山、莲花山、九顶莲花山等几座山。与荷花山镇以碧流河仅一河之隔,是大连市普兰店区双塔街道,历史上属于复县、新金县辖境。二十世纪初,在普兰店东郊发现了寿命千年以上的古莲子,普兰店境内还有称为莲山的地方,荷花山前曾有的荷花池,多少有些一脉相承的味道。 荷花山镇芙蓉村是碧流河水库坝址所在地。碧流河水库地处盖州、普兰店和庄河的交界处,是大连的饮用水源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库容九亿多立方米,是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全长余米,坝高50余米,坝上镶嵌的“碧流河水库”五个大字,用镇内红石砬子山天然红色石头堆砌而成,远远望去,雄伟壮观。大坝东端,水库建设纪念碑巍然屹立,绿水环抱,是饮水思源、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碧流河水库建在碧流河上。碧流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旧志记载,“碧流河,一曰毕利河,县西百里。有二源,一出于盖县之猫儿岭西,为正源,一出于盖县之棉羊山,为支源,二源合流于盖县之靠山屯西南。流至哈什马岭入于县境,成一大曲,为庄盖界水。复南流,至三岔口,与蛤蜊河会;至后城山与沙河会;南趋至矿洞沟,为庄复界水。自矿洞沟南流,经陶家泊、倪家屯、钓鱼台,由下河口入海,为庄金界水。长约二百五十里。”还有一份资料记载了碧流河的来历。“毕列河,即毕利河,亦称毕噜河。史称唐伐高丽,‘刘仁愿由毕列道,’毕列即以此水名也。源出盖平县东南山,与岫岩分界山岭间,蜿蜒于步云山、赤山之下,抵万福庄折而南流,经兴隆屯、桂云花各处,即入庄河县界,至貔子窝而入海,长凡三百余里。此水除夏雨时行,褰裳可涉,乡人者乃仅以大河目之,毕列之名,鲜有知者。甲午之役,斯河流域,为日人行军经行之路。日兵精于地理,图注极为明瞭,而毕利河之名,遂噪一时,虽妇人孺子,类能道之。然均以为日人为行军便利之命名,初不知唐时即有毕列之称也。今因商务印书馆印行之中华新舆图注为碧流河,与古名不甚相符,故特表而出之。”也由此可见,碧流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山高句丽山城依河而建,可南望大海;花园口岸西临河口,为海口险要。 因位于碧流河之东,镇属河东村由此得名。河滩上的七百亩杨树峦子,可以作为河东村的象征。抗战胜利后,东北解放区设立万福县,荷花山区划入其中。杨树峦子南为庄河城山,西与新金双塔隔河相望,河东村一度“鸡鸣三县”。河东村东依后城山,旧时并非庄河地界,属于复县管辖。德明堂屯,在康熙七年称作复岳乡王家屯,后来,王氏族人开设药铺,取名“德明堂”,屯名因此变化,流传至今。旧时地图标注“德仁堂”,不知何为确切。后城山下启发屯,取自宋氏族人字号启发。“启发”与花园口附近启有屯的“启有”,均为同宗宋氏所立字号。河东依山傍水,早有人类居住。文物普查发现,大泡沿屯和赵屯有青铜时期的墓群,德明堂东山、北山有青铜时期的聚落址,河东南山、腰岭分别发现了金元、明代的聚落址。 荷花山是一面山向着碧流河的延伸。一面山,位于“城西北八十里”,“即庄河西源所出之诸山谷也。”年《庄河县志》记载,“东至鸡冠山,西至二砬子,南至佛爷岭,北至八家子岭,均称为一面山。”咸丰年间《岫岩志略》记为西一面山,“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峰峦森立,嵯峨霄汉,重岗叠阜,绵亘数十里,回环向背,具饶佳致,仙宫梵宇,星布棋列,西南诸山,此独当一面也。” 一面山余脉纵贯荷花山,由同巨向梁岭、砬子山、后城山延伸至夹河,大体上将整个荷花山分为东西两部分,万亿、郭家居东,属于夹河流域;同巨、吉顺、芙蓉、河东居西,属于碧流河流域。 砬子山,海拔米,是荷花山有名的山峰。旧志记载为镔铁山,俗称歪头砬子。歪头砬子有铁矿,“往年有开采者,但土人仅图目前之利,以所获不足供工食之资而罢。”镔铁,词典的解释是精炼的铁。其实,砬子山铁矿品位不高、储量不大,大炼钢铁年代建矿开采,一年闭矿。砬子山顶,四周眺望,群山绵延,郁郁葱葱。红顶白墙,错落有致,设施农业,生机盎然。从前,进了荷花山沟,步步踩石头,河水并不大,下雨水乱流。如今,S青永线穿镇而过,南北公路环镇而建,森林覆盖率已达83%,环境优美,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砬子山向西有一条沟,称作芙蓉沟。荷花山镇政府驻地芙蓉村,当以此命名。荷花山之所以用荷花来称呼,似乎也出自芙蓉沟。沟内的芙蓉铜矿,曾经名噪一时。芙蓉铜矿从年开始,被掠夺开采,随后几年,产铜量一直列为东北首位。为采矿所需架设的城子坦至芙蓉铜矿22千伏送电线路,成为庄河境内第一条送电线路。年,以该条线路所拆器材,外加一段长途电话线路,庄河县城最早通电。年新中国恢复铜矿生产,职工总数曾达两千余人。产业的发达和人口的聚集,带来市镇的繁华。年庄河划乡调区,荷花山成为与庄河、青堆齐名的三个县直属镇之一。最为繁盛之时,集镇中心人口过万,而目前全镇人口才是1.2万人。时至今日,芙蓉铜矿、当年战备需要而迁建的工厂和当地的乡镇企业,留下大量有时代印记的厂房、住宅,可谓不错的工业文化遗产,可以做点文章,有效利用起来。 芙蓉村有沟,名为关家沟。据说以前有关姓人家在沟内居住,还好打个官司,得名关家沟。如今,一户关姓人家都没有。旧志还记载,“在城西北百十里”有“关家山”,与砬子山、荷花山、后城山同处一脉,打听村民,不知此山。却称,关家沟最高的棒棰沟大山尖,曾架木杆,用作飞机飞行标志。登顶,发现水泥块,别无他物。从后城山望去,大山尖和砬子山相邻而立,确实峭拔,或许它就是旧志中的“关家山”。 芙蓉村的几处遗迹,诉说着荷花山的历史。后沙河口屯后山的烽火台,为辽金时期所建,与后城山相隔不远。旧志详实记载了荷花山古墓,“城西荷花山西一山,曰古茔山。步行二里许,有古墓二,碑记倒塌,残缺不全。一碑仅余‘杨’字,一碑尚留‘万举人’三字,旁有‘大明’二字尚未湮没。”如今,百年过去,残碑的事儿无人提及。 砬子山下,坐落着名气不小的万亿村。万亿曾经是荷花山乡政府的驻地。万亿,来自孙氏族人的字号。绰号孙二老爷的孙万英经营蚕茧,家境富裕,创立字号。孙万英曾任庄河县电话局长、县农会会长。身为开明绅士,在日伪统治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参与组织建立庄河抗日救国军和抗日义勇军队伍。年2月,和县农会副会长、奉天省参议员廖香南一起,被日伪军残忍杀害。“廖孙惨案”一度震惊庄河。 万亿,旧志记载为万镒。镒,是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据记载,警务西北路第四区驻桂云花,“第二分所驻永利屯,今驻万镒屯,距城九十里,距区四十里,直辖村屯一百五十七。”又载,万镒屯盛产红缸盆,被称作“制造品最著者”之一。后来的旧地图和旧志记载不尽一致,同时标有“万益”和“万亿屯”,三者关系,尚不可考。 荷花山和长岭两镇在万亿以一面山的高岭分界。高岭以东,是“两山夹一沟”的长岭子,属庄河水系;以西,为夹河流域,属碧流河水系。高岭粘土资源丰富,加之当地大柴资源,百姓烧制青砖黑瓦、泥缸泥盆,梁家窑、姜家窑、栾家窑等窑场陆续建立,梁家窑、姜家窑作为屯子名称流传下来。万亿村,是碧流河支流夹河的发源地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支书庄成斌信守“只有一身清,说话才能灵”,带领百姓建设“绿色银行”,万亿早早就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的美誉。 后城山,海拔米,又称夹河山,位于郭家村城子沟屯。清康熙二十四年(年)《盖平县志》载,“夹河山,城东南二百里,上有古堡。”年《复县志略》载,“夹河山,城东里,在岳塔乡界内,西距毕里河里许。”城山山城,年《庄河县志》记为城儿山,“城西九十里有城儿山,相传高丽于此筑城。高丽叛臣盖苏文依此城之险,复加修筑。唐主命李世勣率薛仁贵等讨灭之。今过其地,城墙犹有重修之迹。南北两山对峙,中间一河,南曰前城,北曰后城。盖苏文曾于两山中间筑石桥,架空而行,未成而灭。”城山山城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城周长大约米,属于大型山城,建于夹河山和红石砬子山山脊之上,规模宏大,旧迹完好,实属较为珍稀的文物资源。大砬前的一段,未筑城墙,利用天险。城墙尽头,立有一石,似作标牌。环顾左右,悬崖峭壁,惊心动魄。标牌如有文字,当是“此路不通”。细心找寻,须扶崖壁垂直而下,方可前行。如从河东启发登城,均为长冈、陡崖,会路过百姓称为平顶子、窟窿山、天桥冈、和尚帽、野鸡头等的一些地方,寻找城墙坍塌豁口,才能登顶。 前后山城,有夹河穿过。夹河,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河长16.5公里,是碧流河在庄河境内仅次于蛤蜊河的第二大支流,旧称沙河,称作夹河,倒是形象。夹河的两条支流,从万亿村和长岭镇石佛村的歪脖岭,汇集于郭家村下泉眼,形成巨大的冲积扇。这里南依大岭,西望城山,河水清澈,树木丛生,已经成为宿营的绝佳之地。 二砬子山,位于郭家村和长岭的交界,与砬子山隔夹河遥相呼应,海拔几乎相当,故名。二砬子山所处蛮子岭,相传有南蛮子居住岭上而得名。蛮子岭下福台沟,旧时地图标为福泰沟。S辽庄线英那河大桥北头有塔岭镇万台屯,取名刘氏字号“万泰”。“福泰”取自哪户人家,或另有出处,不得而知。 一面山向西延伸,形成桂云花山,直抵碧流河畔,荷花山镇以此山为界,与桂云花满族乡相邻。行政区划上,荷花山的大部分在旧时隶属桂云花。桂云花山海拔米,旧志有桂花山、桂花顶、桂云山等不同的称谓。《岫岩志略》记为“桂云山,城西南二百二十里,岩石屏列,溪水环流,山顶有潭,广数亩,澄清如镜。每值大旱,土人辄于此祷雨,颇著灵应。”桂云花山下,是同巨村的麻沟,全称王麻子沟,年,沟内建设了庄河绒山羊育种场。庄河北部山区有着较长的饲养绒山羊历史,荷花山是饲养量最多的乡镇之一。绒山羊全身皆白,体质健壮,结构匀称,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品种特征明显,羊群整齐,产绒量高,经国家选育成果鉴定,命名“辽宁绒山羊”,已经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荷花山属于山区乡镇,栽柞养蚕历史悠久。“靠哱罗叶发家”诞生的一些字号,作为地名流传下来。字号地名成为荷花山的一大地名特征。 同寅屯,旧称侯家沟,后因刘氏家族“同寅盛”确为兴盛,而称“同寅盛”、“同寅里”,久之,称为同寅。“同”当取自刘同人。“寅”当取自其父刘寅祉。刘同人,清代进士刘珩之孙,曾任一面山乡自治公所议事会正议长,旧志将其作为乡贤收录,称其“沉毅刚直,排难解纷,无不称平,且慷慨好施;临殁之日,远近会葬者数千人,并于家西建碑,以颂其德。”万丰屯的万丰、万发沟的万发,都是刘氏家族的字号。G庄西线道旁的同巨屯,本作同聚屯,是宫、姜两姓聚居之处。庄河境内还有叫做长聚、宝聚、万聚的地方,无一例外,“聚”全都讹变成了“巨”。有的字号地名却已经消失了,比如永利,是孙氏人家的堂号,永利屯曾是警察分所的驻地,民国时期就称为河北沿了。 吉顺村之名,来自刘姓占山大户所立字号“吉顺盛”。查阅旧志记载的村屯,没有吉顺,而有万顺,大概取自“万镒”和“吉顺盛”两大字号。刘家另有的字号“福顺兴”,已经传承至今,留下了叫做福顺屯的地方。沈家字号“万盛德”,尽管没有成为村屯地名,也作为一个小地名,有人还在叫着。荷花山镇位于庄河西北,得名镇内荷花山。 荷花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山前有座庙,俗称荷花山庙,庙前有座荷花池,因为惹眼的荷花池而称呼附近的山岭为荷花山。据年《庄河县志》记载,荷花山有前后两座庙,前庙“太元宫,在城西前荷花山,距城九十里,康熙五十四年建,祀玉皇大帝,住持、道士二”;后庙“圣水观,在后荷花山,距城九十里,系雍正四年建,祀关壮缪,住持、道士一。”另一种说法,荷花山一带山岭蜿蜒,群峰叠翠,宛若荷花;荷花山非特指哪座山峰,系指周围山岭。 荷花、莲花,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别名,又称芙蓉等,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是高洁、和美的象征。荷花山之名,既是对山的敬畏,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之相通,庄河境内还有蓉花山、芙蓉山、莲花山、九顶莲花山等几座山。与荷花山镇以碧流河仅一河之隔,是大连市普兰店区双塔街道,历史上属于复县、新金县辖境。二十世纪初,在普兰店东郊发现了寿命千年以上的古莲子,普兰店境内还有称为莲山的地方,荷花山前曾有的荷花池,多少有些一脉相承的味道。 荷花山镇芙蓉村是碧流河水库坝址所在地。碧流河水库地处盖州、普兰店和庄河的交界处,是大连的饮用水源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库容九亿多立方米,是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大坝全长余米,坝高50余米,坝上镶嵌的“碧流河水库”五个大字,用镇内红石砬子山天然红色石头堆砌而成,远远望去,雄伟壮观。大坝东端,水库建设纪念碑巍然屹立,绿水环抱,是饮水思源、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碧流河水库建在碧流河上。碧流河,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旧志记载,“碧流河,一曰毕利河,县西百里。有二源,一出于盖县之猫儿岭西,为正源,一出于盖县之棉羊山,为支源,二源合流于盖县之靠山屯西南。流至哈什马岭入于县境,成一大曲,为庄盖界水。复南流,至三岔口,与蛤蜊河会;至后城山与沙河会;南趋至矿洞沟,为庄复界水。自矿洞沟南流,经陶家泊、倪家屯、钓鱼台,由下河口入海,为庄金界水。长约二百五十里。”还有一份资料记载了碧流河的来历。“毕列河,即毕利河,亦称毕噜河。史称唐伐高丽,‘刘仁愿由毕列道,’毕列即以此水名也。源出盖平县东南山,与岫岩分界山岭间,蜿蜒于步云山、赤山之下,抵万福庄折而南流,经兴隆屯、桂云花各处,即入庄河县界,至貔子窝而入海,长凡三百余里。此水除夏雨时行,褰裳可涉,乡人者乃仅以大河目之,毕列之名,鲜有知者。甲午之役,斯河流域,为日人行军经行之路。日兵精于地理,图注极为明瞭,而毕利河之名,遂噪一时,虽妇人孺子,类能道之。然均以为日人为行军便利之命名,初不知唐时即有毕列之称也。今因商务印书馆印行之中华新舆图注为碧流河,与古名不甚相符,故特表而出之。”也由此可见,碧流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城山高句丽山城依河而建,可南望大海;花园口岸西临河口,为海口险要。 因位于碧流河之东,镇属河东村由此得名。河滩上的七百亩杨树峦子,可以作为河东村的象征。抗战胜利后,东北解放区设立万福县,荷花山区划入其中。杨树峦子南为庄河城山,西与新金双塔隔河相望,河东村一度“鸡鸣三县”。河东村东依后城山,旧时并非庄河地界,属于复县管辖。德明堂屯,在康熙七年称作复岳乡王家屯,后来,王氏族人开设药铺,取名“德明堂”,屯名因此变化,流传至今。旧时地图标注“德仁堂”,不知何为确切。后城山下启发屯,取自宋氏族人字号启发。“启发”与花园口附近启有屯的“启有”,均为同宗宋氏所立字号。河东依山傍水,早有人类居住。文物普查发现,大泡沿屯和赵屯有青铜时期的墓群,德明堂东山、北山有青铜时期的聚落址,河东南山、腰岭分别发现了金元、明代的聚落址。 荷花山是一面山向着碧流河的延伸。一面山,位于“城西北八十里”,“即庄河西源所出之诸山谷也。”年《庄河县志》记载,“东至鸡冠山,西至二砬子,南至佛爷岭,北至八家子岭,均称为一面山。”咸丰年间《岫岩志略》记为西一面山,“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峰峦森立,嵯峨霄汉,重岗叠阜,绵亘数十里,回环向背,具饶佳致,仙宫梵宇,星布棋列,西南诸山,此独当一面也。” 一面山余脉纵贯荷花山,由同巨向梁岭、砬子山、后城山延伸至夹河,大体上将整个荷花山分为东西两部分,万亿、郭家居东,属于夹河流域;同巨、吉顺、芙蓉、河东居西,属于碧流河流域。 砬子山,海拔米,是荷花山有名的山峰。旧志记载为镔铁山,俗称歪头砬子。歪头砬子有铁矿,“往年有开采者,但土人仅图目前之利,以所获不足供工食之资而罢。”镔铁,词典的解释是精炼的铁。其实,砬子山铁矿品位不高、储量不大,大炼钢铁年代建矿开采,一年闭矿。砬子山顶,四周眺望,群山绵延,郁郁葱葱。红顶白墙,错落有致,设施农业,生机盎然。从前,进了荷花山沟,步步踩石头,河水并不大,下雨水乱流。如今,S青永线穿镇而过,南北公路环镇而建,森林覆盖率已达83%,环境优美,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砬子山向西有一条沟,称作芙蓉沟。荷花山镇政府驻地芙蓉村,当以此命名。荷花山之所以用荷花来称呼,似乎也出自芙蓉沟。沟内的芙蓉铜矿,曾经名噪一时。芙蓉铜矿从年开始,被掠夺开采,随后几年,产铜量一直列为东北首位。为采矿所需架设的城子坦至芙蓉铜矿22千伏送电线路,成为庄河境内第一条送电线路。年,以该条线路所拆器材,外加一段长途电话线路,庄河县城最早通电。年新中国恢复铜矿生产,职工总数曾达两千余人。产业的发达和人口的聚集,带来市镇的繁华。年庄河划乡调区,荷花山成为与庄河、青堆齐名的三个县直属镇之一。最为繁盛之时,集镇中心人口过万,而目前全镇人口才是1.2万人。时至今日,芙蓉铜矿、当年战备需要而迁建的工厂和当地的乡镇企业,留下大量有时代印记的厂房、住宅,可谓不错的工业文化遗产,可以做点文章,有效利用起来。 芙蓉村有沟,名为关家沟。据说以前有关姓人家在沟内居住,还好打个官司,得名关家沟。如今,一户关姓人家都没有。旧志还记载,“在城西北百十里”有“关家山”,与砬子山、荷花山、后城山同处一脉,打听村民,不知此山。却称,关家沟最高的棒棰沟大山尖,曾架木杆,用作飞机飞行标志。登顶,发现水泥块,别无他物。从后城山望去,大山尖和砬子山相邻而立,确实峭拔,或许它就是旧志中的“关家山”。 芙蓉村的几处遗迹,诉说着荷花山的历史。后沙河口屯后山的烽火台,为辽金时期所建,与后城山相隔不远。旧志详实记载了荷花山古墓,“城西荷花山西一山,曰古茔山。步行二里许,有古墓二,碑记倒塌,残缺不全。一碑仅余‘杨’字,一碑尚留‘万举人’三字,旁有‘大明’二字尚未湮没。”如今,百年过去,残碑的事儿无人提及。 砬子山下,坐落着名气不小的万亿村。万亿曾经是荷花山乡政府的驻地。万亿,来自孙氏族人的字号。绰号孙二老爷的孙万英经营蚕茧,家境富裕,创立字号。孙万英曾任庄河县电话局长、县农会会长。身为开明绅士,在日伪统治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参与组织建立庄河抗日救国军和抗日义勇军队伍。年2月,和县农会副会长、奉天省参议员廖香南一起,被日伪军残忍杀害。“廖孙惨案”一度震惊庄河。 万亿,旧志记载为万镒。镒,是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据记载,警务西北路第四区驻桂云花,“第二分所驻永利屯,今驻万镒屯,距城九十里,距区四十里,直辖村屯一百五十七。”又载,万镒屯盛产红缸盆,被称作“制造品最著者”之一。后来的旧地图和旧志记载不尽一致,同时标有“万益”和“万亿屯”,三者关系,尚不可考。 荷花山和长岭两镇在万亿以一面山的高岭分界。高岭以东,是“两山夹一沟”的长岭子,属庄河水系;以西,为夹河流域,属碧流河水系。高岭粘土资源丰富,加之当地大柴资源,百姓烧制青砖黑瓦、泥缸泥盆,梁家窑、姜家窑、栾家窑等窑场陆续建立,梁家窑、姜家窑作为屯子名称流传下来。万亿村,是碧流河支流夹河的发源地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支书庄成斌信守“只有一身清,说话才能灵”,带领百姓建设“绿色银行”,万亿早早就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的美誉。 后城山,海拔米,又称夹河山,位于郭家村城子沟屯。清康熙二十四年(年)《盖平县志》载,“夹河山,城东南二百里,上有古堡。”年《复县志略》载,“夹河山,城东里,在岳塔乡界内,西距毕里河里许。”城山山城,年《庄河县志》记为城儿山,“城西九十里有城儿山,相传高丽于此筑城。高丽叛臣盖苏文依此城之险,复加修筑。唐主命李世勣率薛仁贵等讨灭之。今过其地,城墙犹有重修之迹。南北两山对峙,中间一河,南曰前城,北曰后城。盖苏文曾于两山中间筑石桥,架空而行,未成而灭。”城山山城目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城周长大约米,属于大型山城,建于夹河山和红石砬子山山脊之上,规模宏大,旧迹完好,实属较为珍稀的文物资源。大砬前的一段,未筑城墙,利用天险。城墙尽头,立有一石,似作标牌。环顾左右,悬崖峭壁,惊心动魄。标牌如有文字,当是“此路不通”。细心找寻,须扶崖壁垂直而下,方可前行。如从河东启发登城,均为长冈、陡崖,会路过百姓称为平顶子、窟窿山、天桥冈、和尚帽、野鸡头等的一些地方,寻找城墙坍塌豁口,才能登顶。 前后山城,有夹河穿过。夹河,流域面积67平方公里,河长16.5公里,是碧流河在庄河境内仅次于蛤蜊河的第二大支流,旧称沙河,称作夹河,倒是形象。夹河的两条支流,从万亿村和长岭镇石佛村的歪脖岭,汇集于郭家村下泉眼,形成巨大的冲积扇。这里南依大岭,西望城山,河水清澈,树木丛生,已经成为宿营的绝佳之地。 二砬子山,位于郭家村和长岭的交界,与砬子山隔夹河遥相呼应,海拔几乎相当,故名。二砬子山所处蛮子岭,相传有南蛮子居住岭上而得名。蛮子岭下福台沟,旧时地图标为福泰沟。S辽庄线英那河大桥北头有塔岭镇万台屯,取名刘氏字号“万泰”。“福泰”取自哪户人家,或另有出处,不得而知。 一面山向西延伸,形成桂云花山,直抵碧流河畔,荷花山镇以此山为界,与桂云花满族乡相邻。行政区划上,荷花山的大部分在旧时隶属桂云花。桂云花山海拔米,旧志有桂花山、桂花顶、桂云山等不同的称谓。《岫岩志略》记为“桂云山,城西南二百二十里,岩石屏列,溪水环流,山顶有潭,广数亩,澄清如镜。每值大旱,土人辄于此祷雨,颇著灵应。”桂云花山下,是同巨村的麻沟,全称王麻子沟,年,沟内建设了庄河绒山羊育种场。庄河北部山区有着较长的饲养绒山羊历史,荷花山是饲养量最多的乡镇之一。绒山羊全身皆白,体质健壮,结构匀称,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品种特征明显,羊群整齐,产绒量高,经国家选育成果鉴定,命名“辽宁绒山羊”,已经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荷花山属于山区乡镇,栽柞养蚕历史悠久。“靠哱罗叶发家”诞生的一些字号,作为地名流传下来。字号地名成为荷花山的一大地名特征。 同寅屯,旧称侯家沟,后因刘氏家族“同寅盛”确为兴盛,而称“同寅盛”、“同寅里”,久之,称为同寅。“同”当取自刘同人。“寅”当取自其父刘寅祉。刘同人,清代进士刘珩之孙,曾任一面山乡自治公所议事会正议长,旧志将其作为乡贤收录,称其“沉毅刚直,排难解纷,无不称平,且慷慨好施;临殁之日,远近会葬者数千人,并于家西建碑,以颂其德。”万丰屯的万丰、万发沟的万发,都是刘氏家族的字号。G庄西线道旁的同巨屯,本作同聚屯,是宫、姜两姓聚居之处。庄河境内还有叫做长聚、宝聚、万聚的地方,无一例外,“聚”全都讹变成了“巨”。有的字号地名却已经消失了,比如永利,是孙氏人家的堂号,永利屯曾是警察分所的驻地,民国时期就称为河北沿了。 吉顺村之名,来自刘姓占山大户所立字号“吉顺盛”。查阅旧志记载的村屯,没有吉顺,而有万顺,大概取自“万镒”和“吉顺盛”两大字号。刘家另有的字号“福顺兴”,已经传承至今,留下了叫做福顺屯的地方。沈家字号“万盛德”,尽管没有成为村屯地名,也作为一个小地名,有人还在叫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zz/9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关于各种癌症秘方肺癌肝癌胃癌食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