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期痢疾克星白头翁
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有诗曰:“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瘕和症。瘿瘤瘰疬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传说:痢疾克星“白头翁” 相传,秦朝有个农夫突然腹痛下痢,捂着肚子远处求医。途中突然昏倒在地,正巧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拄着拐杖路过,问明原因后,用拐杖指着路旁的一种野草说:“这种草的根茎能治你的病。”说完,便飘然而去。那位农夫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采食那种野草,果然,很快腹痛减轻,下痢次数也减少了,几天之后病便痊愈了。 第二年,村里很多人闹痢疾,那位农夫扛着锄头来到原来的地方,挖回几大捆自己曾服食过的那种野草,煎汤给乡亲们喝,果然疗效都很好。当乡亲们问起这药草的来历时,农夫便述说了巧遇老翁的往事。此后,为了纪念那位白头老翁,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为“白头翁”。 中药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白头翁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疾等疾病。现代研究发现,白头翁含白头翁素、三萜类皂甙等成分,可抗阿米巴原虫,对痢疾杆菌等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白头翁成为治疗阿米巴痢疾的要药,也可治疗细菌性痢疾。所以有这样的传说就不足为奇了。 中医古籍中的”白头翁“ 白头翁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录》:“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唐本草》:“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根甚疗毒痢,似续断而扁。”《蜀本草》:“《图经》云,(白头翁)有细毛,不滑泽,花蕊黄,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实,八月采根,皆日干。”《开宝本草》:“今验此草丛生,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唐注》云叶似芍药,实大如鸡子,白毛寸余,此皆误矣。”《本草衍义》:“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1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底两万里优美段落摘抄
- 下一篇文章: 常用的中药性味归经剂量功效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