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跟我来,从草书书法品味古典诗词之美宋
宋词,是我国宋代最为盛行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因其有词牌之别,可长可短,便于吟唱,因此宋词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纽带关系。宋词形成于唐代,而在宋代达到艺术巅峰,因此宋词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并不只局限于宋代。宋词与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代表形式,并称为“双绝”,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颗光彩照人的璀璨明珠。今天,我按照计划再送上三幅以宋词为创作内容的草书书法作品,请大家斧正,欢迎大家交流任何文学及书法问题。顺便说一句,词作字数通常较多,需要大尺寸制作,书法创作过程很不容易,希望大家理解。1、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这首词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大开大合、大起大落;词作下阙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其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这首词的结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是千古传颂的佳句,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亲自翻译(意译)如下,请大家斧正,也请大家观赏我以此词为内容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落日中我卷起绣帘眺望,看见亭下的江水在远处与碧空相接。我知道这是你为我新造的亭子,窗户的青红色油漆还没是湿的。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我们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上飘过的孤鸿。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才懂得了欧阳醉翁词句中“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起伏。我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他不可能理解庄子的天籁之风,硬说什么风有雄雌之分。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苏轼《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1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6%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14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读解中华古诗词之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
- 下一篇文章: 读书洛城花如锦,今朝又织成观中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