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这句关于读书的经典阐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回答,但是,《增广贤文》却从宏观比较上给出了答案。《增广贤文》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典型诗句、格言、警句,谚语而成,她糅合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本“实用”和“有用”的书。她对于读书的论断,有哪些值得我们的深思深学的呢?我们不妨从她的诗词中来找答案。“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人活一世,终究不会也不愿活成“孤岛”,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毕竟每个新生的生命,开始都是懵懂无知的,有所获取,就必须要学习,依靠读书。读书是最珍贵的。《增广贤文》对于知识无价的论述,如诗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自古以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关键时刻,可能只言片语便胜过黄金,夸张了吗?但是,当回看古代的选用人考试,以及现在的高考,或许就是答卷上“几个字”的差别,而考生的人生也就天差地别了。诗句“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用身上财富和脑中知识作对比,怀揣的金银会在不同的人手上流动,但经书,您懂了别人无法从您脑袋里取走。格言“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则用简单的道理告诉人们,人的一生,不管承不承认,后代的传续,切实是大部人的生命主题,“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耕读才能传家,田地不能荒芜,子孙必须得读书。毕竟,只有知识和书本才能“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诗句“白酒酿成迎宾客,黄金散尽为收书”,用黄金凸显知识的珍贵,所以我们必须尊重知识。“世间好语书谈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唯有书,才能带领我们去领略去不了的远方。读书是最有效最快改变生命轨迹的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种地十年,可能还在种地,十年的矿工,挖矿最好的那个工人,可能永远成为不了矿主,十年的时间,似乎只有读书,能让我们“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读书,从大处说,改变命运,才配德,德才能招财。往小处讲,读书是人们修身养德最好的路径。“不学无术,读书便佳”,人生在世,想成功先成人,何谓成人,就是要学会为人处世,怎么样才算会为人处世,其实就的道德素养要达到社会的认可。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增广贤文》中的名言警句“学者如禾如稻,不学如草如蒿”、“积钱不如积德,闲坐不如看书”,就够我们细思细品了。知识无价,读书可贵,那么,要怎么读书呢,《增广贤文》在方法论上有许多经典论述。她用形象的比喻,浅显的道理,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的维度,给出建议和方法。从读书的态度上来说,读书需深思,要专精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三思而行,再思可矣”。对于读书和学习,必须全力以赴,寻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能浅尝辄止,否则就是在开始一丁点的差别,最终的学习成果就会千差万别。读书忌讳“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还要践行“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要专心,要深入,是因为读书学习上有“艺多不养家,食多嚼不赢”的说法。读书,本质上是和时间的战斗,所以读书必须珍惜时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在在读书最好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在少年时光选择了轻松,那么在学习这条路上,将很难走通,毕竟“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时间犹如海绵中的水,是挤出来的,读书学习同样如是,“待有闲而读书,终无读书之时”,不主动挤出时间去读书,将导致年华虚度,空留悔恨,将导致“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与珍惜时间相对应的是,读书要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讲求“熟能生巧,业精于勤”,而人关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着“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的规律。所以,我们要“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防止“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这种局面的出现。读书除了勤奋,还有许多方法,从思维层面上来说,要“善疑”。“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读书中,疑处才能出奇,解决了疑问,也就真正掌握了知识。读书“善疑”还要“好问”,“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只有博采众长,才能真正学有所得。“不能则学,不知则问”,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着整合团队的力量,学着依靠团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毕竟“天下礼仪无穷,一人知识有限”。读书还贵在坚持,“坚持不懈,久炼成钢”,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坚持再坚持,只有特别能吃苦,才能特别能战斗。须知“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多读一遍有多一遍的收获,只有重复,在坚持中,才能达到深刻了解掌握书本知识。学以致用,读书最重要的是用于实践,应该我们也要勇于实践。“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只有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才不会“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会真实触知“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如果知识不用于实践,就会“见者易,学者难”。我们读书,学习知识,“读过古华佗,不如见症多”,实践是我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见”,亲身的实践经历,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关于读书的乐趣,《增广贤文》也有精辟的论述,“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我们只有广读书,读好书,才能“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读书,本质是个人的事,“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在求学的路上,我们在孤身跋涉的同时,不妨翻开古卷,聆听古人智慧,以古鉴今,站在历史的肩膀,登高望远,免去不必要弯路和歧路。学无止境知识无涯,腹有诗书方能明理增智,增长本领,知信践行才能蝶变提升,唯有多读书,多好书,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从而成就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1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