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岛单方"   祛风、通络、止痉。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体长可达2米左右。头扁圆形,尾细长,眼大而不陷,有光泽。鼻孔大而椭圆,位于两鼻鳞间。吻鳞微露于头顶,鼻间鳞宽大于长,前额鳞宽大于长,外缘包于头侧,额鳞前宽后窄,略呈五角形,眼上鳞宽大。上唇鳞8枚,第4、5枚人眼;颊鳞1枚,与第2、3枚上唇鳞邻接;眼前鳞2~3枚,上缘包至头背。眶后鳞2枚,前额鳞2枚,后颞鳞2mdash;3枚,下唇鳞10枚,前5枚与咽头鳞相接,第6枚最大。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背鳞14~18列,从颈后起背部中央有2~4行鳞片起棱显著,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腹鳞~枚,肛鳞2裂,尾下鳞~。尾部渐细,呈青灰色或黑褐色。

  生活在丘陵地带及田野间,主要以蛙类为食。无毒。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及广西等地。

  春至秋捕捉,捉后处死,用刀从腹部剖开,除去内脏,卷成圆盘,置于铁丝架上,用柴火熏至焦黑,取下晒一两日,干透即成。

  圆盘状,盘径约16厘米。头盘于中央,口内为多数同形细齿,上下唇鳞片近无色,上唇鳞8片。颊鳞1片,眼较大,有光泽,有一较小的眼前下鳞。头背及体背部黑褐色或绿黑色,背脊高耸呈屋脊状,习称“剑脊”,背鳞大部平滑,仅中央2~4行起棱,鳞行为偶数排列。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反卷,内呈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众多排列整齐的肋骨。尾明显细长,尾下鳞双行,气腥,味淡。

  性平,味甘。归肝经。

  祛风、通络、止痉。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用量9~12克,焙干研粉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调敷。用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乌梢蛇有抗炎、镇痛、镇静及调节免疫等作用。乌梢蛇血清有抗蛇毒作用。

  含17种氨基酸、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鲜肉含蛇肌果糖、蛇肌醛缩酶等。实验表明,乌梢蛇水煎和醇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抗惊厥等作用。

  血虚生风者慎服。

  ①治面上疮:乌蛇30克,烧灰,细研如粉,以腊月猪脂调涂之。(圣惠方》)

  ②治身体顽麻风:乌蛇3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15克(去芦头),细辛15克,白花蛇3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天麻15克,独活S克,肉桂15克(去皱皮),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苦参15克(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

更多中药点击查询(不断更新)A艾叶B百合板蓝根白兰花白芍白前柏子仁白苏子半夏槟榔白头翁八角枫白芨白矾白花蛇舌草白药子百部

C

川芎白芥子川贝母陈皮柴胡侧柏叶川木香蝉蜕蟾酥苍耳子翠云草蚕沙沉香穿心莲春不见椿皮

D

丹参灯芯草地桃花地榆杜仲淡竹叶杜仲叶大黄当归大青盐冬葵子地黄

E

莪术鹅不食草藕节阿胶峨参儿茶F佛手浮小麦佛甲草茯苓粉葛粉萆薢凤眼果茯神G龟甲隔山消关黄柏干姜H黄精何首乌胡黄连海藻黄芪黄药子海马红曲琥珀合欢皮藿香红花J姜黄鸡血藤金银花荠菜橘核韭菜籽绞股蓝荠苨椒目救必应金钱草剑花僵蚕鸡蛋花鸡矢藤菊花决明子鸡内金

K

苦参款冬花昆布L龙骨罗汉果凌霄花连翘芦根萝芙木M麦冬墨旱莲蔓荆子木香没药马钱子密蒙花牡蛎芒硝木蝴蝶马齿苋麦芽N牛膝女贞子牛大力P蒲黄片姜黄枇杷叶胖大海蒲公英Q秦艽青羊参青蒿R乳香肉桂S石斛熟地黄石菖蒲苏木三七山茱萸沙苑子山楂桑葚使君子水半夏山药T桃仁土党参菟丝子天冬桃枝天竺黄土鳖虫檀香葶苈子土木香天麻铁包金土贝母W乌梅王不留行五加皮瓦松问荆五灵脂无根藤蜈蚣X香附辛夷花小茴香杏仁细辛豨莶草Y郁金益母草禹白附银耳远志淫羊藿月季花芫花茵陈延胡索鱼腥草益智岩参鸦胆子预知子郁金Z紫菀自然铜紫花前胡泽兰皂荚紫河车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声明:本文源于网络,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