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节,一起温习
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5291113.html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重阳节。中国古代,双数为阴(八卦中“__”),单数为阳(八卦中“——”)。九月初九是两个最大的阳数,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节日。我认为,弘扬中国文化应该从继承中国传统节日开始,最重要的春节、端午、中秋、重阳、除夕,都应该放假。有人说,不是刚刚放了长假吧,怎么又想放假了。说到这里,就有些小来气。所谓长假,常常凑上前后的双休日,水分也太多了。当年宋国人用“朝三暮四”来骗猴子,长假似乎多少也有这个味道。 (重阳登高)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规律,重复的日子就是规律之一。比如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古人用阴阳哲学解释了世间万事万物。九是阳数中的最大,两个九,就是“重复的最大阳数”——阳的顶峰。到了这个节点上,阴冷的晚秋和冬天也已经到了。阴阳不停地此消彼长,从量变到质变,这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也是中国人的人生观。 从小生活在山区,对重阳节印象不多,好像有吃糍粑。其实,我没有看到过打糍粑,总是到这个日子,平时往来并不多的舅舅,走十几里的山路,送一些糍粑过来。用糯米磨粉后打成的糍粑,直径得有一尺,吃的时候要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饭锅里面蒸,飘着糯米的香味,入口很粘性。 (打糍粑) 除了打糍粑,重阳还有很多习俗。如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没有印象,大概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很多习俗破坏了。只从文人的一些描述中看到痕迹。中国古代是重视文教的农耕社会,诗书耕读并称,士大夫(乡绅)和农民生活在一起,所以绝大多数的文化、习俗、价值观是共同的,阶层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代代相传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的原因之一。有文化的乡绅,往往也是备受村民尊敬的道德典范。品行不好的劣绅,不是主流。有一段时间,我们宣扬阶级斗争,有些夸大的成分,是为了政治的需要。 写重阳的诗词很多很多,不可胜数。这首李清照《醉花阴》最著名,甚至很多人认为它是写重阳写得最好的。先解释几个词。愁永昼:愁绪难以排遣,觉得白天太漫长。瑞脑:龙脑,冰片,一种薰香名。消(又作“销”)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金兽,兽形的香炉。纱厨:防蚊的纱帐。东篱:泛指采菊之地。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满袖。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南朝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帘卷西风:秋风吹动帘子。西风,秋风。黄花:指菊花。 (菊花暗香盈袖) 多念几遍,就会发现通篇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愁绪,愁绪和痛苦是两种情感。古诗中写愁绪的很多,写痛苦的不占主流。每逢佳节倍思亲,据说,这是重阳节这天,李清照思念她的丈夫所写的一首词。因为愁绪满怀,所以时间过得很慢。 同样的时间长度,欢乐的人与愁苦的人,感受完全不一样。在欢乐中时间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则感到时间的步履是那样缓慢。放假七天显得很快,上班七天就显得很慢。所以,老板要想员工心情好,那就多放假。重阳节,更加脍炙人口的还有下面这首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佩戴茱萸,驱邪辟恶) 阳极阴生,自然的变化影响心境。诗人多是性情中人,也是凡人,写重阳节的诗词都是悲伤和衰老充斥其间。相比之下,只有那种非凡的人物才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给人造成的压抑感,把让无数人为之神伤的季节,写得那么豪迈、昂扬、奔放。请看下面这首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作者,他的词,确实傲视古今。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十首最美重阳节诗词===吟诵重阳节的诗词众多,我们选出10首,排出座次,并加以点评。(重阳习俗——登高)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点评:昨天登高,今天饮酒,都是伤心。菊花之苦,其实源于自己的心苦。此诗意境一般,居第十。即便大诗人李白,也不是每首诗都是佳作。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点评:重阳佳节,流落异乡,虽有酒杯,却不是乡情。偏偏鸿雁还从家乡飞来,更加平添了一份乡愁。韵味与上一首相似,居第九。 (重阳习俗——赏菊)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点评:与前面两首一样,也是思乡。身心分离,遥念故乡。不说思人,偏问花朵。诗歌韵味深长,居第八。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点评:以花拟人,悲从心生。酒席终散,人也将老,受不了的苍凉和沉痛。全诗没有名句,居第七。 (重阳习俗——饮菊花酒)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点评:这是一首元曲。“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好美。“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一个“瘦”用得极妙。可惜知名度差了点,居第六。 阮郎归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点评:我最喜欢这首词,每一句都喜欢。一首词同时写出了重阳的凄冷和温暖,很耐咀嚼。居第五。 (重阳习俗——吃重阳糕)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点评:这首诗的知名度很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更是家喻户晓。但是,诗歌是在春天遥想重阳节,不是写重阳节本身,所以匹配度差点,只好居第四。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点评:今人写词,毛泽东当居第一。领袖气派,纵横捭阖,超越普通人的时空观。但细究下来,重阳的味道似有所缺。屈居第三。 (重阳习俗——插茱萸)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点评:重阳岁晚,西风黄花,一首词写尽重阳的忧伤。“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成千古名句。意境很美,知名度很高。当排重阳节诗词第二。我相信,很多爱词的人,特别是喜欢李清照的人,会把这首词排在第一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点评:明明是写我想兄弟,却偏偏写成遥想兄弟登高、插茱萸却少了我……“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个名句,更使这首诗超越重阳,成为节日思亲的经典语录。无论从意境,从贴切度,还是从知名度而言,此诗当排重阳诗词第一。 主题:“岁月不老、情暖重阳”诗歌会及国学讲座 时间:年10月28日14:00-16:00 地点:金群路28号金海影城4L小剧场 参与:政府主办,免费开放 ========================== 宝宝念诗-韩可胜 baobaonianshi以当代情怀,看古代诗词;以“美诗+美图+美文”为特色重新发现经典,带孩子和父母念诗。感谢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6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美华春天里的棉子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