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真有那么美好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现代生活的重压,让很多人喘不过气来,许多自感怀才不遇的才子们便会感叹,并羡慕古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心向往之。 可是,真有那么美好吗? 神童汪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这首诗出自北宋诗人汪洙之手,这个名字是不是非常陌生,几乎从来没有听说过?但他可是当时有名的神童哦。 与所谓的“冷门诗人李商隐”相比,汪洙更适合作为诗红人不红的典型代表。 除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还有不少耳熟能详的佳作,比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又如: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么有才华的一位诗人,又生活在文人最好的时代北宋,他一定混得风生水起吧! 大家不妨猜一猜,汪洙都做过什么官,知县?知府?御史?翰林?还是宰相?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的不要太天真! 美好的期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这位才华横溢的神童,虽然中了进士,却是“特奏名”进士,也就是说不是正途的进士科,而他被授予的官职是:明州助教。 这是地方上的一种学官,教书做学问的,汪洙最知名的学术作品是《春秋》。 很显然,豪气干云的汪洙并没有实现他在诗中的构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他又的确是成功的,从汪洙这一代开始,他们家终于走上了仕途。 汪洙的儿子汪思温,孙子汪大猷,曾外孙楼钥,一代比一代有出息。 汪思温在南宋初年当过临安知府,汪大猷做官做到了吏部尚书,楼钥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妥妥的宰相。 或许有人会说,汪洙诗里描绘的是他的理想,虽然他自己没有实现,但不代表别人不能实现! 那么,历史上真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牛人吗? 的确有,还很多,但大多数是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地方割据的混乱时期,比如春秋战国、汉末三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时期。 但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你真的羡慕,向往吗? 主父偃除此之外,和平年代的例子也有,比如汉武帝时期的主父偃、田千秋,唐太宗时期的马周等,但这样的特例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先说主父偃,据《史记》记载: 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足游者,(主父偃)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招。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 单看“朝奏,暮召入见”这一句,好像没毛病,主父偃这不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吗?早上还是一介布衣,下午就能跟汉武帝侃侃而谈了,还立刻当了官,而且一年内升官四次。 可是在这之前,主父偃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白眼? 得到皇帝的召见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恰巧被他撞上了。 当然,主父偃的确是有才干的,他成了汉武帝的头号智囊,还贡献了“推恩令”这样的千古阳谋,功莫大焉。 而他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被族诛,死了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连司马迁都看不过去,在《史记》中写道: 主父偃当路,诸公皆誉之,及名败身诛,士争言其恶。悲夫! 这就是主父偃的兴与衰。 田千秋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汉武帝时期的另一位幸运儿,田千秋。 在后世,田千秋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一看他的姓就知道,这是齐国贵族后裔,但他的先祖没有像田安、田横等人一样与刘邦作对,所以既没有改姓王,也没有改姓“第一”“第二”……“第八”等莫名其妙的姓。 虽然如此,他的家族也没有在西汉初期尝到什么甜头,田千秋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守陵人。 直到巫蛊案发,戾太子死后,田千秋的机会终于来了。 汉武帝发现江充等小人故意污蔑陷害,导致逼死太子,他心里有些后悔,但掬于面子,不能先开口认错。 田千秋十分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还想出了绝佳的解决办法,于是上书皇帝。 据《史记》记载,田千秋写了这样一句: “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他说,太祖高皇帝托梦给我了,说太子虽然有罪,但他是被人冤枉在先,罪不至死。 汉武帝一听就很高兴啊,这可是太祖高皇帝托梦,听老人家的话,这是孝顺,可不是我打自己的脸! 田千秋这个台阶给得太好,太及时了,汉武帝非常欣赏,于是召见了田千秋。 田千秋“长八尺余,体貌甚丽”,这就更合汉武帝的心意了(这家伙可是个颜控,言之不过关的人,在当时是当不了大官的),汉武帝说: “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 于是大手一挥,封田千秋为大鸿胪。 而就在几个月后,又升田千秋为丞相,这升官的速度,跟坐火箭似得,真正是一飞冲天! 田千秋很聪明也很谨慎,一开始就交好大司马霍光,最后得以善终。 田千秋也干了不少大事,比如主持著名的《盐铁会议》,平定燕王之乱,逮捕上官桀。 马周说完主父偃、田千秋,我们最后来聊一聊唐朝的一位寒门宰相,马周。 马周是隋朝末年出生的,自小就是孤儿,非常喜欢学习,但为人放荡不羁。唐朝建立后在家乡当上了助教,后来跟上司闹矛盾,干得不爽,于是干脆辞职,去寻找诗和远方,来到了都城长安游学。 长安是个好地方啊,在这里,马周不仅开阔了视野,还获得了一飞冲天的大好机会。 公元年,马周30岁这年,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让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 本来这事跟马周没啥关系,但他是借宿的房东常何,这人是个武官,不会舞文弄墨,于是让马周帮他捉刀,每一条建议都写到了皇帝的心坎上。 这让皇帝非常开心,同时又觉得不对劲:常何这家伙什么时候有这脑子了? 于是把常何叫来问话,这家伙也坦白,说:我哪会这玩意啊,全是我的房客马周弄的。 那还不赶紧宣马周觐见? 太宗李世民这个求贤心切啊,派了一波人去传召马周还不放心,在焦急地等待中又先后四次让人催促。 而马周也没有让太宗失望,君臣第一次见面相谈甚欢,太宗立刻把他留下任职。 后来,马周先后出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接续了魏徵的风骨,最后官至中书令,深得太宗皇帝的喜爱。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真的没有那么美好,不要太天真! 除了上面这几位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例子? 即便有,也很少吧?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其实读书并不是古代改变命运最快的途径。 最快的应该是当太监! 只要舍得一刀剐,进宫之后见到皇帝的机会可比读书人大得多哟! 比如明朝的权宦魏忠贤,他就是输得一无所有之后主动当太监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13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林口县重点推进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达20
- 下一篇文章: 月移疏影上窗棂,一缕清香入画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