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江阴唐鼎华1.今天江阴的朋友开车接我去他那里吃夜饭,蛮开心。江阴在长江边,鱼多,什么河豚、刀鱼、时鱼……去吃江鲜?口中自然地泛起“馋虫”阵阵。疫情平稳了,已没有什么顾忌,二条“麻木多时”的腿也该出去走动走动哈。问:今天有哪些朋友去?答:今天请的客人有几个是唱锡剧的角儿,还有二个是戏迷,画画人就咱们俩。这样的戏迷饭局倒是第一次参加。以往的同学会,有二个也会唱上二句的,但上不了层次,唱的不太好反倒显得闹腾。今天和戏曲专业的同桌,除了吃福还有耳福了。现在的吃讲究和谁一起吃,吃要吃开心。2.江阴在无锡隔壁,坐车过去不要一小时,—路上走快速高架,嚼几句白趣就到朋友家了。朋友是花鸟画家,踏进画室眼睛一亮,脱口“大的”二字,满满的羡慕声音。一角的大画桌足可以二、三人使用,桌面上的笔墨纸砚、笔洗、笔筒、笔架,各安其位,井井有条。好奇的是:见有两只与画不搭界的话筒,安安然然横躺在画桌上,猜测过一会它将是饭桌上的“主角”。墙的四周挂了许多张花鸟画,像展厅一般,走近画面,荷花、芍药,白头翁、喜雀……笔笔墨墨营造出一派鸟语花香。3.喝了一会儿茶,来了一位客人,一脸菊花般盛开的笑容。朋友介绍:他是常州某民营企业的老板、慈善家,喜欢画,喜欢锡剧。老板一口常州方言的客气话,轻轻重重、快快慢慢把话说得好听又亲切。我老祖宗也是常州人,小时候跟着大人到常州去过几回,也学会了几句常州话,到现在还没忘记。硬凑着用常州话交流了起来,“好佬(好的)”,“好佬(好的)”。吴语中常州话的音色比无锡话糯,无锡话又快又硬,要靠近苏州些再软下来。在“俄官(我们)妮官(你们)”的语言环境中,乡音营造出的氛围让人兴致盎然。这位老板激动时语速也会加快,那些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时而清晰时而糊涂地进了耳朵,在生动有趣的情节感染下,跟着他的面部表情惊讶、皱眉、微笑、大笑,分享着八九分的快乐。还好,手里有一本老板本人的《传记》,偷空会细细看,来填满那一二分遗漏的快乐。快到吃饭时间了,大家起身。老板收藏了朋友的二幅花鸟画,满脸菊花般灿烂的笑容又起,说道:“今日墨宝在身,身价不一样咯。”出门时,朋友用布包好了桌子上的二个话筒,还顺手带上了画桌下的手提式音箱。今天朋友要露一手了?4.汽车拐了几个弯,来到一家饭店停下,店老板开门迎客,进去光线有点暗,厅堂内有一束强光射在一座小桥上,下面用石块围了一条“小河”?还是一个“小池塘”,里面养着几条锦鲤,悠哉悠哉地游动着,身上的花斑花一样的飘浮在水面上。5.接着就是一间明亮的大包箱,前面说的那几个演员来的早,正在靠窗的一头茶几上打牌。也许是上了年纪,昔日的面容已不再光彩夺目。“一对K”!“一对艾S”!……正斗着“地主”。6.人到齐了,上桌开席。主人一番寒暄、介绍,刚认识的又互相作揖,致微笑、点头礼。席间,演员大谈戏的内容,什么那次比赛大都是彬彬腔,张三“跌雪”,李四也是“跌雪”,复印机一般,没有新滋味。7.上河豚鱼了,桌面的转盘有序地把这道主菜送到大家的面前。现在上桌的已不是野生河豚,无毒性。所以没见哪个生出“拼命吃河豚”的豪气,也没见谁哆哆嗦嗦地想吃又不敢吃的胆小。个个手上的筷子、勺子不停,品尝着河?的美味,只是河豚的皮带刺,吃时讲究技巧,不然常会“硌”喉咙。所以见有人吃河豚的瞬间会绉一下眉头,就知道是被刺到了。主人用公筷夹着河豚皮放到每人的碗里,说:河?皮是帮人洗肠、保胃的,属大补,不吃就亏大了。”主人怕尴尬,一边介绍吃河豚的技巧,一边示范:吃河豚时把其皮翻个身卷起来吃,如怕“硌喉咙”可以直接咽下去。说完,酷酷地抬头仰脖子作吞咽状,示范完毕露出了一脸的得意。记得小时候吃杨梅,大人要求孩子吞咽几颗杨梅核,也说洗肠胃的,还说吃了不会拉肚子。杨梅核虽小,吞咽时也是一仰脖子。学着吞咽河豚皮,感觉喉咙口咯噔一下,像河豚自己游进了肚子里一般,味道没有吃出来就无影无踪。后悔还不如被刺到,倒会收获一点特殊的感受。8.吃了河?,几个演员顺着兴致到,来了个接龙联唱,一人一句轮流唱:你拿了这包干点心,千万千万要当心;倘然路上腹中饥,解开包裹吃点心;四面望望可有人,不防君子要防小人;表弟呀,失落点心非小事,你枉费愚姐一片心……你唱我唱大家唱,其乐融融。9.又一道江鲜上桌,主人介绍“这是烩杂鱼,又叫“群英会”,里面各种鱼的样子不一样,口感也不一样……美食与图画、唱戏一样,讲究味道。”大家在品尝一道招牌菜的咀嚼中又展开了对锡剧的研讨。“吃讲究细品滋味的变化,唱戏也讲究不一样的味道,这样才会百听不厌。现在梅派有所突破,花腔高音中委婉细腻……”各抒己见蛮学术的,讲不到位的还接连哼二句。10.又一曲《哭塔》,那位专业演员唱出来的声音,好听!“好听”让这顿饭的味道已不仅是在菜里了。对我这种戏盲,仅从耳朵感受到别人唱的好听就满足了,至于唱什么并不求懂。虽说锡剧是本地戏曲,因大多是传统曲目,有许多唱词不事先有所了解还是听不懂;加上每个字经过口腔的高低、快慢、粗细等来回盘弄,“变了音的字”只能是听听音色了。虽不懂戏曲,耳朵的反应不作假,但对于所谓的“好听“,单纯是听觉感受。就像看草书,不管是否能正确识别,充满情感与节奏强烈的线条还是能吸引人的眼睛,拨动人的心弦。11.酒足饭饱后,一位男戏迷与女演员起身对唱。莺莺燕燕连带着眉来眼去及那兰花手指似蝴蝶一般,配合着情意绵绵的腔调起起伏伏,放开了身段与四肢,张弛有度地表演了起来。唱戏除了用嘴唱外,加上表情动作会带你进一步深入到某些情境之中。每到精彩之处大家鼓掌表示赞赏!酒席上画画朋友温文尔雅,他除了热情地把我介绍给大家外,很少插相关戏曲的话,偶尔会帮着他们调整音响的过门关节。遗憾的是,他没有亮一下自己的嗓子,他是否是戏迷我还是没有答案。12.我对戏曲的接受,甚至对有些曲目会说好听,可能是曾经有过一段往事结缘。七十年代我从艺校毕业后分在文化局工作,常有剧团送票免费观摹彩排,还有外地剧团来锡演出也会有赠票看戏。坐在剧场里看着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叙述着与生活中不一样又能看懂大致的情景,虽说隔行如隔山,但从欣赏的角度还是感受到了内心的愉悦。13.有趣的是有一年锡剧团排演《煤田战歌》,缺少画布景的人手,我和几个同学被拉去帮忙。记得我们进了舞台的后台,在一层层的幕布和一只只道具箱中穿行。头顶上怪模怪样的追光灯,黑乎乎的有点吓人。在灯火通亮着工作场地,裁剪好轮廓的背景布静静地悬挂着。画布景的老师给我们分配任务:几个人今晚要完成二面墙、三棵树木、一片芦苇。习惯在纸上画画的我们,面对着“巨大的画面”有些茫然,要画到什么时候?14.画布景的老师用一块抹布当笔,示范着如何快速画树,东抹西抹一棵树三二下,已是一片树叶成荫。这种特殊的画画第一次见到,开眼界了。画布景极消耗颜料,所以用简装的颜料,画前要加胶水调制才能使用。我们跟着老师先在小煤炉上把胶水加温溶化为液体,随着锅内胶水发出滋啦滋啦的声响,淡淡的带着松香味的白烟飘了出来……画画间隙去方便的途中,看了二眼演员排练,他们穿着平常的服饰不怎么吸引眼睛,而二句甜糯厚重的唱词倒钻进了耳朵里,肥而不腻,不知算不算是彬彬腔。当时,王彬彬、梅兰珍在不在现场也不知道。15.接受戏曲,还有可能是家中的上一辈们喜欢听戏、看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辈,孩子们渐渐地滋生出所谓的“喜欢”。记得小时光,家里有台收音机,当时不懂锡剧、沪剧、越剧、京剧之分。听多了也会学着东哼一句西唱一句,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金陵塔,塔金铃”。能唱较完整的就是“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中的曲目了。后来家里装了有线广播,到时间有固定的戏曲节目,特别是近傍晚就有评弹播放,一听见就知道快要吃夜饭了。还有,当年四周的邻居有一部分是苏北人,他们喜欢家乡戏淮剧,一到夏夜,新村里淮剧的草台班子用木板搭好舞台演出,新村入口处还有人把守卖门票,新村里的人就早早吃好夜饭,拿好凳子坐享其成了。16.再说在浙美读书时,有一年去越剧故乡嵊州写生,和二个同学结识了一个当地漂亮的小姑娘,后来她进了杭州小百花剧团。我们偶尔会去剧团找她玩,她也会到学校来看我们。她唱的越剧怎样?记忆深处已经磨糊了,脑海中泛出来的就是经典《红楼梦》中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17.回无锡的路上,车里的二个戏迷朋友还陶醉在自己家乡的戏曲中,感叹着现在的戏迷越来越少了,如何让这块戏曲的土壤再次肥沃起来,任重而道远。年春唐鼎华写

唐鼎华

唐鼎华,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组委会委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年无锡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观察与思考》、《感受与语言》,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创意课堂》,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插图设计》,河北出版社出版《唐鼎华作品集》,香港中艺画廊举办《唐鼎华国画作品展》,年常州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年江西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素描基础》,年出版《新概念设计漫画》,年作品《无锡老百业》、《天下惠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年《美术》第二期发表美术作品《天下惠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欣赏》,《木偶戏》参加全国首届插图展,《女红军故事》参加全国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童年旧事》获“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大赛优秀奖,年《洛神赋》参加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钱绍武艺术馆举办《唐鼎华中国画小品观摩展》,年《童年的货郎担》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擦一下镜子照见童年》参加全国第六届架上连环画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擦一擦镜子,照见童年》,《唐鼎华作品》参加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年4月26日《劳动者的风采》发表在人民日报,12月27日《冬趣》发表在光明日报,年《南疆的一天》入选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年3月在无锡美术馆举办《童年——最柔软的记忆唐鼎华中国画作品展》。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欢迎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1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