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唐·李频《暮秋重过山僧院》小暑简介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五个节气,每年07月06日-07月08日时太阳到达黄经°时交节。它和大暑,处暑、大寒、小寒一样,都是反映温度冷暖变化的节气。总有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其实不然。古书《说文解字》中有云:“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可见,小暑与小热有着明显的差别。而且此时虽然又热又湿,但远未到最热的时候,接下来的大暑节气才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故民间有“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时间小暑是在公历每年07月06日-07月0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年小暑时间:07月07日05:05:19,农历辛丑牛年五月(大)廿八,黄帝纪元年5月28日。小暑气候由于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往往会在同样的节气里见到不同的风景。小暑节气亦是如此。当北方处在晴热天气之中,白天外出便会感觉热浪袭人的时候,南方则需要小心随时出现的暴雨,雷电等极端气象,偶尔还会有台风飓风过境。中国农民善于从教训中总结经验,他们在长期生产劳作的过程中认识到小暑的天气与大暑的天气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并将之总结成言简意赅、容易传颂的农谚:“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意思是说,如果在小暑这一天,没有太阳,整体都是阴天或者阴雨天气的话,那么到了大暑便会更加的炎热。反之,如果那天有太阳的话,大暑则不会特别热。小暑三候小暑三候,第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小暑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气,就连风都是温热的;生活在田野地头的蟋蟀,也因为太过炎热,而迁徙到篱笆庭院的墙角以躲避暑热;而雏鹰也在雄鸟与雌鸟的带领下,飞到更高更清凉的空中,练习飞行以及捕食的技巧。小暑习俗(1)晒伏: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晒伏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各种漂亮的服装。人们相信,此时正是一年中阳光最好的日子,这时候将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晒到外面,沐浴在阳光下,接受阳光的洗礼,可以去湿、防霉,还能驱虫防蛀。(2)食新:小暑时节,民间还有“食新”的习俗,即小暑后,人们会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煮成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愿五谷丰登。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自发地将新米磨成米粉,再做成各种的美食。这里饱含了对未来美好的期盼,自己吃,或者与亲朋好友分享,都再合适不过了。小暑食材我们在前文中曾说过,小暑,小热也,真正的炎热才刚刚开始。此时,空气潮湿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因此,专家建议小暑的饮食应注意食品安全卫生,且要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不宜吃得过于肥甘厚味。黄鳝、豆芽、绿豆、河蚌、姜等,都是你不错的选择。而莲藕也是一种很适合小暑时期食用的食物。莲藕原产于印度,后来引入中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传统医学认为,莲藕味甘性寒,归心、脾、胃三经,熟吃,有补益脾胃、益血生肌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莲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钾和膳食纤维的含量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小暑食谱(1)蒜子鳝筒(此方来自网友赵主任和他的太太):活杀大鳝鱼三到四条(总重克左右)、剥皮大蒜粒适量、小葱适量。料酒一汤匙、生抽三汤匙、老抽一汤匙、盐2克、砂糖适量。①黄鳝洗净切段,撒上两小勺盐,用手捏揉将黄鳝外的粘层揉去,再用水冲净沥干。②锅内倒油,油温四五分热时下入蒜子和姜块,把蒜子煸至表皮微微起皱。③下入清洗干净的鳝筒,一同煸炒。④待鳝筒肉变白时放入料酒、生抽、老抽与适量白糖,加微微没过食材的水大火煮开。⑤倒至小砂锅内小火慢炖至鳝筒肉酥烂,撒上葱花即可上桌。(2)糯米藕(此方来自网友叁行柒食):藕3节(约克)、糯米克(按每根80~g计量)、红枣10颗、桂花5克。白糖克、冰糖克、红糖50克。①将藕洗净,刷去表面泥垢后,刮去外皮,尽量将外皮刮至蒂头处。②选择饱满的一边藕切去蒂头,用于填米。③将切去蒂头的藕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晾干水分。④将浸泡好糯米填入藕中,后将盖上蒂头盖回原位,用牙签固定严实。⑤高压锅加水、加糖和红枣,这里加热到糖完全融化即可。⑥将填好糯米的藕放入糖水中加盖加热,高压锅小火压制60~90分钟即可。⑦取出略微晾凉一下,改刀装盘,最后浇上少许原汁,撒上桂花即可。小暑常识小暑后,温度继续稳定攀升,专家建议,此时应晚睡早起,并利用午间休息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至少7小时的睡眠时间,以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此外,由于气候湿热,出汗会比较多,人体水分的流失也会比较快,因此须及时补充水分,尤其在空调房里长时间呆着,更应注意补充水分。这里提醒一句,夏天,不建议你去喝冰饮料或冰的啤酒,因为这样只会导致身体水分的进一步流失,不利于降温。本文系岐黄问答独家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今日互动:你还听过别的关于小暑节气的俗语吗?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1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