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别名:花木香、还香树、皮杆条、山麻柳、栲香、栲蒲、换香树、麻柳树、板香树、化树、花龙树

  科属:胡桃科化香树属

  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落叶小乔木,穗状花,5-6月开花,7-8月果成熟。果实及树皮富含单宁,作天然染料用。叶可药用,具有解毒、止痒、杀虫之功效。

、黧蒴锥(Castanopsisfissa)

  别名:黧蒴栲、大叶锥、大叶枹、大叶栎、黧蒴锥、大叶栲、大叶柯、大叶栗、大叶枪、大叶楸、大叶槠栗、大叶椎、厚栗、黧蒴、裂斗锥、裂斗锥栗、裂壳锥、闽粤栲、闽粤栲栗、乌钩、硬壳斗、崩疮药、黎蒴、黎蒴栲、藜蒴、藜蒴栲、黧蒴栲栗、裂斗锥栎、裂叶椎栗

  科属:壳斗科锥属

  分布: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东、海南、香港、广西、云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乔木,穗状花,花期4-6月,果当年10-12月成熟。可适应贫瘠土壤,并能迅速生长,是最常用于植林的原生树种之一。

、槭叶瓶干树(Brachychitonacerifolius)

  别名:澳洲火焰木、槭叶萍婆、火焰酒瓶树、槭叶酒瓶树

  科属:梧桐科瓶树属

  分布:原产澳大利亚,已引进我国种植,华南地区种植已较为广泛。

  简要介绍:常绿乔木(原产地澳洲为落叶乔木),名曰槭叶,当然是因为它的叶子具有槭树叶子的特征:掌状叶,上部分开,但下部连在一起,像同胞兄弟姐妹,叶片3-5裂。株形十分优美,整株成塔形或伞形,叶形优雅,花色红艳,花开满树,花就像一个个小铃钟或小酒瓶挂在红色的枝头上,量大而红艳,花期4-7月。

、柳叶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

  别名:江杨柳、水豆粘、西河柳、草白前、水杨柳、酒叶草、鹅管白前、鹅白前、石杨柳、竹叶白前

  科属:萝藦科鹅绒藤属

  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和贵州等省区。

  简要介绍:直立半灌木,花紫色,花期5-8月,果期9-10月。全株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降气下痰之效。

、网球花(Haemanthusmultiflorus)

  别名:网球石蒜、绣球百合

  科属:石蒜科网球花属

  分布:原产非洲热带,我国有引种栽培,云南、江西亦有野生分布。南方可室外栽培,华中华北多为室内栽培。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密集簇生,红色,少数种白色,圆球状伞形花序顶生,远观状如网球,故名。花期五至七月。具有消肿止痛的药用功能。

、黄钟花(Te   别名:金钟花

  科属:紫葳科黄钟花属

  分布:原产地为热带中美洲,现我国华南地区广泛栽培。

  简要介绍:直立灌木,花纯黄色,花期主要集中在7~8月,但一年四季可多次开花,是巴哈马的国花。

、金心吊兰(Chlorophytum   别名:金心垂盆草、金心挂兰、金心钓兰

  科属:百合科吊兰属

  分布:原产非洲南部,各地广泛栽培。

  简要介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细长,似兰花,叶子中心具黄白色纵条纹,故名金心吊兰,花白色,花被6片,花期春夏季。植株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全草都可以入药,有滋阴润肺、清热化痰和止咳祛痰以及活血的功效。

、八角枫(Alangiumchinense)

  别名:华瓜木、白龙须、木八角、橙木

  科属:八角枫科八角枫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中、华东至西南各省,东南亚及东非各国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叶形状不一,有近圆形或椭圆形、卵形、八角形。花瓣白色,反卷,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1月。具有药用价值,根名白龙须,茎名白龙条,治风湿、跌打损伤、外伤止血等。

、狗牙花(Ervatamiadivaricata‘Gouyahua’)

  别名:白狗牙、狮子花、豆腐花

  科属:夹竹桃科狗牙花属

  分布:广泛栽培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栽培于南方各省区。

  简要介绍:灌木,花净白素丽,花期长,花期6-11月,果期秋季。叶可药用,有降低血压效能,民间称可清凉解热利水消肿,治眼病、疮疥、乳疮、癫狗咬伤等症,根可治头痛和骨折等。

、木香花(Rosabanksiae)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七里香、木香

  科属:蔷薇科蔷薇属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华北、东北只能作盆栽。

  简要介绍:攀援小灌木,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白色,花期4-5月。花含芳香油,可供配制香精化妆品用。根可作为中药使用,具有收敛止痛、止血之功效。

、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

  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入惊儿树、满堂红

  科属:千屈菜科紫薇属

  分布:原产亚洲,广植于热带地区。在我国,从南到北均有栽培。

  简要介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有矮紫薇、蔓生紫薇、银薇、赤薇、翠薇等品种,故花色并不全部是紫色,矮紫薇和蔓生紫薇为紫色、银薇为白色、赤薇为红色、翠薇为蓝紫色。根、皮、叶、花皆可入药。树皮、叶及花为强泻剂;根和树皮煎剂可治咯血、吐血、便血。

、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

  别名:大叶紫薇、巴拿巴、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佛泪花

  科属:千屈菜科紫薇属

  分布:我国主要在广东、广西、海南及福建有栽培。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及菲律宾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大乔木,花大、叶大,花淡红色或紫色,花期5-7月,果期10-11月。木材坚硬,其木材经济价值据云可与袖木相比,树皮及叶可作泻药,种子具有麻醉性,根含单宁,可作收敛剂。

、南洋紫薇(Lagerstroemiasiamica)

  别名:多花紫薇

  科属:千屈菜科紫薇属

  分布: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我国主要在台湾、广东、广西、海南有栽培。

  简要介绍:乔木,叶幼时两面有黄色或锈色星状绒毛,后变无毛,花比大花紫薇略小,紫红色,部分花瓣会逐渐变成近白色,花期夏季。

、血见愁(Teucriumviscidum)

  别名:山藿香、肺形草、布地锦、皱面草、方枝苦草、方骨苦草、野薄荷、贼子草、假紫苏、野苏麻、蛇药、水苏麻、山黄荆、四棱香、冲天泡

  科属:唇形科香科科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西藏东南部。日本、朝鲜、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花冠白色,淡红色或淡紫色,花期长江流域为7-9月,华南及云南南部自6月至11月。全草入药,各地广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肺脓疡、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冻疮肿痛、翠丸陉肿、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疗疮疖肿等症。

、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

  别名:大青叶、臭大青、路边青、土地骨皮、山靛青、鸭公青、臭冲柴、青心草、淡婆婆、山尾花、山漆、牛耳青、野靛青、臭叶树、猪屎青、鸡屎青

  科属:马鞭草科大青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中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朝鲜、越南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灌木或小乔木,花小,有桔香味,花冠白色,花丝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花果期6月至次年2月。根、叶有清热、泻火、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

、美丽马醉木(Pierisformosa)

  别名:兴山马醉木、长苞美丽马醉木、梫木、闹狗花、泡泡花、珍珠花、桂花岩陀、美丽南烛、炮仗花、细梅树等。

  科属:杜鹃花科马醉木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越南、缅甸、尼泊尔、不丹、印度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密生悬垂壶状小花,花冠白或白绿,花期4-5月,果期7-9月。全株有毒,人畜误食,会导致昏迷、呼吸困难、运动失调。马儿误食其枝叶时,会中毒如昏醉状,因此名为马醉木。

、白花丹(Plumbagozeylanica)

  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火灵丹、假茉莉、白花岩陀、白花藤、乌面马、白花谢三娘、天山娘、一见不消、照药、耳丁藤、猛老虎、白花金丝岩陀、白花九股牛、千里及、野苜莉、隔布草、千槟梅、天槟榔、白花皂药、余笑花、白花铁罗汉

  科属:白花丹科白花丹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重庆;南亚和东南亚各国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花冠白或微带蓝色,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为民间常用药,用以治疗风湿跌打、筋骨疼痛、癣疥恶疮和蛇咬伤,并用以灭孑孓、蝇蛆。

、白簕(Acanthopanaxtrifoliatus)

  别名:鹅掌簕、禾掌簕、三加皮、三叶五加、白簕花、白簕根、白刺根、刺三加、刺三甲、苦刺根、簕钩菜

  科属:五加科五加属

  分布:广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西自云南西部国境线,东至台湾,北起秦岭南坡,南至海南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印度、越南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披散灌木,常攀附干其他灌木或乔木上。伞形花序,花瓣黄绿色,开花时反曲,果球形,冬季成熟,熟后黑色。花期8-11月,果期9-12月。根和叶入药,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效。

、虎耳草(Saxifragastolonifera)

  别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老虎耳、天荷叶、金丝荷叶、丝棉吊梅、耳朵草、通耳草、天青地红

  科属:虎耳草科虎耳草属

  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瓣白色,中上部具紫红色斑点,基部具黄色斑点,花果期4-11月。全草入药,具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

、虎尾兰(Sansevieriatrifasciata)

  别名:虎皮兰、锦兰、千岁兰、虎尾掌、黄尾兰、岳母舌

  科属:百合科虎尾兰属

  分布:原产于非洲西部和亚洲南部,广泛分布于非洲热带和印度。中国各地有栽培。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生,硬革质,两面有浅绿色和深绿相间的横向斑带花白色至淡绿色;花期11-12月。虎尾兰品种较多,株形和叶色变化较大,我国常见品种有金边虎尾兰、银脉虎尾兰。

、西南猫尾木(Dolichandronestipulata)

  别名:猫尾木、猫尾

  科属:紫葳科猫尾木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广西、广东。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落叶乔木,花大,花冠黄色,蒴果圆柱状,悬垂且长,密被褐黄色绒毛,像猫尾巴,故名猫尾木。盛花期在秋冬之间,果期在翌年2-3月。

、丁香罗勒(Ocimumgratissimum)

  别名:臭草

  科属:唇形科罗勒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云南,均为栽培。热带非洲、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也有;西印度群岛见栽培。

  简要介绍:一年生草本植物,气味芳香,花冠白色或白黄色,花期夏季。为主要芳香油植物之一,又可药用,有发汗解表、祛风利湿、散瘀止痛之功效。

、草木犀(Melilotusofficinalis)

  别名:辟汗草、黄香草木犀、铁扫把、败毒草、省头草、香马料、宝贝草

  科属:豆科草木犀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南、西南各地。其余各省常见栽培。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均有分布。

  简要介绍:二年生草本植物,为常见的牧草,茎直立,多分枝,花冠黄色,花期5-9月,果期6-10月。有清热解毒、杀虫利小便的药效。

、六月雪(Serissajaponica)

  别名:满天星、白马骨、碎叶冬青、六角英、日日有、白荜蒲花

  科属:茜草科白马骨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小灌木,花冠淡红色或白色,花期5-7月。盛花期在6月,花朵小而浓密,在绿叶陪衬下好像碧树落雪,故名“六月雪”。根、茎、叶均可入药。有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止咳化痰之功效。

、萍蓬草(Nupharpumila)

  别名:黄金莲、萍蓬莲、黄水莲

  科属:睡莲科萍蓬草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东。俄罗斯、日本、欧洲北部及中部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萍蓬草的花比睡莲小很多,但花小色艳,花期5-7月,果期7-9月。根状茎入药,能健脾胃,有补虚止血、治疗神经衰弱之功效。

、鸡眼草(Kummerowiastriata)

  别名:掐不齐、牛黄黄、公母草

  科属:豆科鸡眼草属

  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省区均有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细小,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花冠粉红色或紫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全草供药用,有利尿通淋、解热止痢之效。可作饲料和绿肥。

、丁癸草(ZorniagibbosaSpanog.)

  别名:铺地锦、二叶人字草、翼草、人字草、苍蝇翼、丁贵草、二叶丁癸草、乌蝇翼草、斜对叶等

  科属:豆科丁癸草属

  分布: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日本、缅甸、尼泊尔、印度至斯里兰卡亦有分布。

  简要介绍:多年生小草本植物,花冠蝶形,黄色,花后结由2-6个节组成的豆荚,花期4-7月,果期7-9月。植株晒干有祛瘀消肿、调起利湿之药效。

、醉蝶花(CleomespinosaJacq)

  别名:西洋白花菜、凤蝶草、紫龙须、蜘蛛花

  科属:山柑科白花菜属

  分布:原产热带美洲,现在全球热带至温带栽培以供观赏,我国无野生,各大城市常见栽培。

  简要介绍:一年生强壮草本植物,花朵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有特殊臭味,却是极好的蜜源。花蕾都是由内而外次第开放,而且花色自变,先淡白转为淡红,再淡红转为淡紫,最后呈现粉白色。花瓣也偶见纯白色。花期6-9月,果期夏末秋初。

、钻叶紫菀(Astersubulatus)

  别名:钻形紫菀、瑞连草、剪刀菜、白菊花、土柴胡、九龙箭

  科属:菊科紫菀属

  分布:原产北美洲。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很小,星星点点,有点像满天星,花期9-11月。全草入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湿疹。

、密蒙花(Buddlejaofficinalis)

  别名:蒙花、九里香、小锦花、黄饭花、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羊耳朵、蒙花树、米汤花、染饭花、黄花树

  科属:马钱科醉鱼草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等省区。不丹、缅甸、越南等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灌木,小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花冠紫堇色,后变白色或淡黄白色,喉部桔黄色,花期3-4月,果期5-8月。傣家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清明节常用密蒙花来把糯米饭染成金黄色来祭奠祖先。用密蒙花染制黄色糯米饭,方法极为简单:只要将一束采集好的密蒙花放在水中与米同时浸泡,那米蒸出的饭便自然变成金黄色,且带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这种糯米饭更加爽口。全株供药用,尤以密生的花序和色泽灰黄、有短绒毛及质地柔软的花蕾为最佳品。花有清热利湿、明目退翳之功效。根可清热解毒。

、茉莉花(Jasminumsambac)

  别名:茉莉、香魂、莫利花、没丽、没利、抹厉、末莉、末利、木梨花

  科属:木犀科素馨属

  分布:原产印度,中国南方和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简要介绍:直立或攀援灌木,花极香,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聚伞花序顶生,通常有花3朵,有时单花或多达5朵,花冠白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花、叶药用治目赤肿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

、节果决明(Cassianodosa)

  别名:粉花山扁豆、粉花决明、美丽花、塔槐、爪哇决明

  科属:豆科决明属

  分布:原产热带亚洲和夏威夷群岛,我国南方已广泛栽培。

  简要介绍:乔木,豆科决明属的花大都呈黄色,而节果决明的花却呈粉红色,果实具节又扁长,故名节果决明,又常称之为粉花山扁豆。花期5-6月。花开时花朵浓密,大片种植极具观赏性。

、文定果(Muntingiacolabura)

  别名:南美假樱桃

  科属:椴树科文定果属

  分布:原产热带美洲、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栽培很少,目前只有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少量栽培。

  简要介绍:常绿小乔木,叶及小枝表面满布绒毛,花冠白色,通常有花1-2朵;浆果圆形,成熟时红色至深红色,文定果就是一种可食用的野果,成熟时通红通红的,色泽鲜艳,有点象樱桃(我还没拍到它的果实,拍到了再补充图片)。文定果盛花期3-4月,花可零星开至10月底。花后20天左右果色转红,盛果期在6—9月,这种边花边果现象可一直持续到12月初。

、蝴蝶果(Cleidiocarponcavaleriei)

  别名:山板粟、密壁、猴果、红翅槭、唛别

  科属:大戟科蝴蝶果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原产云南、广西、贵州,现广东、海南也有栽培。越南和缅甸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乔木,圆锥花序密生灰黄色微星状毛,花期4-5月,果期11月。种子有点像蝴蝶,故名蝴蝶果。种子含丰富的淀粉和油,煮熟并除去胚后可食用。

、山菅(Dianellaensifolia)

  别名:山菅兰、山猫儿、交剪草、山兰花、金交剪、山交剪、桔梗兰、老鼠怕、老鼠砒等

  科属:百合科山菅属

  分布: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和台湾。也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常多朵生于侧枝上端,绿白色、淡黄色至青紫色,浆果近球形,深蓝色,花果期3-8月。有大毒,全草具有毒性,茎汁毒性尤强,误食可引致腹泻、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严重可致呼吸困难而死。

、银边山菅兰(Dianellaensifoliacv.WhiteVariegated)

  别名:斑叶山菅兰、花叶山菅兰

  科属:百合科山菅属

  分布: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和台湾。也分布于热带亚洲和大洋洲。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百合科山菅兰属园艺栽培种,叶丛生带状,边缘有黄白色带状色带,叶中常具黄白色条纹,花一般夏季开放,淡紫色、绿白色至淡黄色,浆果深蓝色,跟山菅一样有毒。

、龙牙花(Erythrinacorallodendron)

  别名:象牙红、珊瑚树、珊瑚刺桐、龙芽花、乌仔花、英雄树

  科属:豆科刺桐属

  分布:原产南美洲,现我国华中华南、西南部分地区有栽培。

  简要介绍:灌木或小乔木,深红色的总状花序好似一串红色月牙,是阿根廷国花,花期6-11月。树皮药用,有麻醉、镇静作用。

、蕺菜(Houttuyniacordata)

  别名:鱼腥草、折耳根、狗贴耳、侧耳根、狗心草、狗点耳、狗蝇草、臭菜、岑草、蕺、葅菜、、紫蕺、葅子、臭猪巢、猪鼻孔、九节莲、重药、肺形草、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秋打尾、狗子耳、臭草、野花麦、热草、臭质草、臭腥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草摄、红桔朝、臭蕺

  科属:三白草科蕺菜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广布。

  简要介绍:草本植物,腥臭有异味,叶片心形,穗状花,总苞片白色,花果期5~10月。全株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治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及乳腺炎、中耳炎等。嫩根茎可食,我国西南地区人民常作蔬菜或调味品。

、紫茉莉(Mirabilisjalapa)

  别名:胭脂花、粉豆花、夜饭花、状元花、丁香叶、苦丁香、野丁香、地雷花、晚饭花

  科属:紫茉莉科紫茉莉属

  分布: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简要介绍:一年生草本植物,虽名紫茉莉,但花色有紫红色、黄色、白色或杂色,花午后开放,有香气,次日午前凋萎。花期6-10月,果期8-11月。根、叶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和滋补的功效。种子白粉可去面部癍痣粉刺。

、朱缨花(Calliandrahaematocephala)

  别名:红绒球、红合欢、美洲合欢、美蕊花

  科属:豆科朱缨花属

  分布:原产南美,现热带、亚热带地区常有栽培。我国南方广泛栽培。

  简要介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其花形与合欢相仿,故亦有别名“美洲合欢”或“红合欢”,还有人依其形态俗称为“红绒球”。花红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

  别名:洋荷花、草麝香、郁香、荷兰花

  科属:百合科郁金香属

  分布:原产欧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简要介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生长地区纬度不同而花期各异,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郁金香品种很多,全世界约有八千多个郁金香品种,但大量生产者大约只有种。是荷兰和土耳其的国花。

、滇铁榄(Sinosideroxylonyunnanense)

  别名:滇假水石梓

  科属:山榄科铁榄属

  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省

  简要介绍:乔木,圆锥花序腋生,常为伞形,多花密集,花期5月,果期11月。

、黄细心(Boerhaviadiffusa)

  别名:沙参、老来青、黄寿丹、还少丹、披散黄细心

  科属:紫茉莉科黄细心属

  分布:主要分布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及美洲、非洲也有。

  简要介绍: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花小,淡红色或亮紫色,花果期夏秋间。根烤熟可食,有甜味,有滋补作用,叶有利尿、催吐、祛痰之效,可治气喘、黄疸病。马来西亚作导泻药、驱虫药和退热药。

、红花玉蕊(Barringtoniaacutangula)

  科属:玉蕊科玉蕊属

  分布:广布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有分布。

  简要介绍:常绿小乔木,花瓣乳白色,花丝深红色,花期5~9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红花玉蕊的花有一个特点:到了夜晚才开花,成串倒挂,犹如吊灯闪耀明亮动人,但第二天清晨就会掉落,树下落花满如锦。花有浓烈气味,主要靠夜间活动的昆虫传粉。

、伞花木(Eurycorymbuscavaleriei)

  别名:白苦楝

  科属:无患子科伞花木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简要介绍:落叶乔木或小乔木,特产中国,为第三纪残遗于中国的特有单种属植物,花芳香,稠密而极多花,花期4-10月,果期7-10月。

、白肋朱顶红(Hippeastrumreticulatumvar.striatifolium)

别名:孤挺花、百支莲、喇叭花、君子红

科属:石蒜科朱顶红属

分布:原产南美洲和南非,现世界各地多有栽培

简要介绍:多年生球根花卉,是朱顶红的一个园艺品种,花色大多为粉红色网纹状,花色鲜艳,花朵硕大,每年4~6月和9~10月为自然花期,也可人为控制花期。

、朱顶红(Hippeastrumrutilum)

别名:红花莲、华胄兰、线缟华胄、柱顶红、朱顶兰、孤挺花、华胄兰、百子莲、百枝莲、对红、对对红、对头莲等。

科属:石蒜科朱顶红属

分布:原产秘鲁和巴西一带,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简要介绍:多年生具鳞茎的草本植物,花洋红色稍带绿色,花形似喇叭,花期由冬末至春天,有时可延至初夏。现代栽培品种,主要为杂交大花种,花色有白、淡红、玫红、橙红、大红。

、诃子(Terminaliachebula)

别名:诃黎勒、诃黎、随风子

科属:使君子科诃子属

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有栽培。国外主要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

简要介绍:乔木,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期5月,果期7-9月。果实供药用,能敛肺涩肠、为治疗慢性痢疾的有效良药。幼果干燥后通称“藏青果”,治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等。

、文殊兰(Crinumasiaticumvar.sinicum)

别名:文珠兰、十八学士、翠堤花、罗裙带、文兰树、水蕉、海带七、郁蕉、海蕉、玉米兰

科属:石蒜科文殊兰属

分布:原产热带亚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川等地。

简要介绍: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花期6-8月,花被裂片白色,线形,雄蕊淡红色,叶、根药用,有行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可治疗跌打损伤,疯热头痛,热毒疮肿等症。

、红花文殊兰(Crinumxamabile)

别名:西南文殊兰

科属:石蒜科文殊兰属

分布: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越南至印度及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简要介绍:多年生粗壮草本,花期6-8月,是亚洲文殊兰和锡兰条纹文殊兰的天然杂交种。花瓣5枚,长条形,红色,边缘为白色或浅粉色的宽条纹,具芳香。

--------------------------------------------------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