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子还是在装娱乐圈最大的笑话,恐怕就是
陈道明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他们不是文艺界的,他们是流量界的,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陈道明一连用了三个“他们”,似乎是想把“他们”跟自己这类人完全划分出界限。 “塑料演员”四个字,表达出了陈道明对这些“流量明星”的“不屑。” 可俗话说“人红是非多”,陈道明的这番“正义发言”引起了“争议。” 有人认为陈道明这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还有人说陈道明是“假正经。” 甚至还有些“偏激”的“小黑粉”抨击“陈道明艺德不行”,恐怕这句话整个娱乐圈都没人相信。 看过他曾经辉煌的事迹,你也会这么想。 01怒斥年轻评委: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在一档综艺节目上,一位老师带着一群青少年登上了舞台,他们表演的中国的传统艺术“鼓文化”,让人看了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整齐划一的动作,说明他们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台下坐着的陈道明看了之后,满眼都是欣赏的神色。 然而一旁的年轻评委看了之后,却出言否定他们:“虽然他们这多人聚在一起,但我却看看到了他们的孤独。” 之后更是有人评价:“传统的表演已经没有了任何新意,想要将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融合西方元素。” 台上的演员,看着自己的努力被这些年轻评委随意否定,难过的流下了泪水。 台下的陈道明再也坐不住了,怒斥这些年轻人根本不懂传统文化:“你们的文化程度可能很高,但你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一旁坐着的范明,也是指责道“你们根本没有看过,就直接否定了传统文化的存在。” 比如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的“击缶”表演,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演变而来的,整齐划一的动作,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 如此出色的传统文化,却被这群年轻人说成“过时的东西”,也不怪老戏骨们会如此生气,他们是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虽然生气,但陈道明还是展现了作为前辈的气度,向他们耐心普及中国传统鼓文化的知识:“花鼓表演的难点就在于整齐划一,要想所有演员达成制式动作是很难的,非常不容易。” 陈道明发言完毕,台上的演员们有种“知我心”的感觉,热烈的为老师鼓起了掌,年轻评委们也羞愧的低下了头。 作为拥有“娱乐圈纪检委”称号的陈道明,他的正义言辞可远不止于此。 02批判某些“抗日神剧”对于有段时间突然跳出来的“抗日神剧”,陈道明老师显得非常生气:如果以后“抗战剧”都拍成这样,那么“90后”、“00后”甚至“10后”,他们会不会觉得真正的抗日就是这样的?“穿着大皮衣、大皮鞋,头发摸的锃亮。” 甚至有次采访时,陈道明老师直接怒骂:“有些神剧拍的,女战士穿着超短裙,画着浓艳的妆容,那是打仗吗?那是抗日战士吗?一点常识都没有。” 陈道明老师说的确实没错,曾经有段时间出现过许多这种“抗日神剧”,上演的很多剧情,让老一辈的人看了都想爆粗口。 什么“手撕鬼子”、“刀枪不入”、“飞檐走壁”,信手拈来,严重歪曲事实,甚至到了胡编乱造的地步。 甚至还有抗日题材电影,八路军“住别墅、抹发胶、抽雪茄”,头发梳的锃亮,打仗时还要来上一杯咖啡,就连吃个午餐肉罐头都需要用“刀叉”,来彰显出“优雅的姿态。” 作为抗战题材的影视,严重歪曲了事实,人民日报果断发文批评:“偶像剧套路用在抗战题材上,创新表现可以有,但要建立在尊重事实上面,前提必须是尊重历史。” 除了对“神剧”和年轻人的批判,陈道明面对大导演也是丝毫不留面子,敢说敢做! 03当众打脸“地主”冯小刚年9月,冯小刚导演凭借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获得了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一时间意气风发。 而后他特意在自己家中举办宴会,邀请各路大咖前来。 那个时候冯小刚正在拍摄另一部电影《芳华》,女主角“苗苗”也在现场,没想到冯小刚酒过三巡之后,借着酒劲儿非得让苗苗现场“舞上一段。” 周围都是嘉宾,冯小刚这种要求显得有些“轻薄”、不尊重女性,苗苗脸色有些难看,不过她只是一个小演员,肯定不敢忤逆大导演的意思,碍于他的名气,围观众人跟着瞎起哄来。 正在坐着休息的陈道明,看出了苗苗的“尴尬”,于是出言道:“人家女孩穿着高跟鞋,不方便。” 没想到冯小刚是真的“喝尽兴了”,想也没想就说到:“那就把鞋脱了,光脚跳。” 他这话可就显得有些没过脑子了,本来他让女孩当众跳舞就够“轻薄人家了”,陈道明开口给他一个台阶下,没想到冯小刚反而变本加厉起来,要求女孩脱鞋跳。 陈道明看到冯小刚如此“低情商”,忍不住站起身来直接爆了句粗口:“你没见过跳舞啊?” 看到陈道明真的生气了,周围人这才停止起哄,不过苗苗为了缓和气氛,还是简单的跳了一下,这才化解了现场尴尬的气氛。 此事过后,陈道明的行为受到了观众大赞:“尊重女性的男性,才能称之为男人。” 陈道明之所以如此“硬核”,跟他的身份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他能达到今天这成就,也并非是“一帆风顺。” 04“饮水思源”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去陈道明所在的学校招生,朋友拉着陈道明过去凑热闹,可“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没想面试的陈道明却被老师一眼看中,至此开始了演戏生涯。 一开始陈道明还有些不情愿,但进入院校后,他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度”的转变,他对表演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毫无表演经验的他,只能在剧组里跑跑龙套。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句台词也没有,不管是演八路也好、土匪也好,就只是走个过长,凑个人数。” 因为是龙套演员,所以说话分量很轻,剧组里的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对他的一些建议、想法直接无视,这种遭遇让陈道明的心里十分难受。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奋发图强,自己研究打磨演技,数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去抱怨。 直到年,陈道明得到了出演《末代皇帝》溥仪,精湛的演技在荧幕上大放异彩,让众多观众导演眼前一亮,陈道明更是凭借这部电视剧获得了“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和“第九届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 俗话说“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陈道明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两个奖项的含量都非常高,足以证明陈道明的“硬核演技。” 从年开始学习表演,到“一夜爆火”,陈道明足足等了“16年”,身为当事人,没人比他更懂其中的艰辛,所以他更加珍惜,因此陈道明对于当今一些“可造”的年轻演员,他都会耐心教导。 综艺节目《一年级》上,导师佟大为曾被气到爆粗口。 面对演技青涩的新人,陈道明显得极有耐心,细心的为他们解读剧本,随后又给他们亲自示范,最后直接手把手的带他们演。 年陈道明参加金鸡奖的闭幕式彩排,对现场的青年演员语重心长的说到:“耍大牌、摆架子,这些坏毛病不要去沾,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你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陈道明说的话句句发自肺腑,他是真正“用心”在教这些青年演员,网友对陈道明的行为大赞。 而且陈道明不仅在演戏方面有所成就,他还是生活中的“巨人。” 05出道至今毫无绯闻年时,杜宪成为了电视新闻主播,趁着假期,她去天津看望舅舅,而她的这个舅舅不是别人,正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那时陈道明正好在那里。 看着这位没有多少戏份,但却无比认真的演员,杜宪对他产生了兴趣,二人因此相识,他们两人的三观和兴趣爱好非常相似,越聊越投机,最后走到了一起。 虽然陈道明的事业那段时间一直不温不火,但杜宪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鼓励他,两人的感情从来没有出现过危机。 冯小刚曾这样评价陈道明:“陈道明,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然而就是现实生活中如此“清高”的一个人,赞美起老婆来毫不吝啬:“遇见老婆,是我最大的运气,她不以学识看人,不以金钱看人,不以地位看人,不以外表看人。” 事业方面陈道明兢兢业业,家庭方面也被他管理的井井有条,在娱乐圈沉浮几十年,没有传出过任何绯闻。 对待女儿,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特权”,对于想往娱乐圈发展的女儿,陈道明是这样说的:“要想入圈,你得凭你自己的本事,不要想着我给你铺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女儿也非常硬气,坚决表示不会借助父亲的力量。 女儿向剧组投递了无数个简历,全都遭到拒绝,看着女儿受如此打击,杜宪有些憋不住了,想要出面替女儿说话,然而陈道明却摇了摇头:“要想干这一行,必须要经历这些。” 女儿在演艺界奋斗了好几年,只参演了一些小角色,对拍戏的热情逐渐冷却,开始转战投资影视行业,跟母亲学习管理。 陈道明的教育方法也让观众大赞,他不论在事业还是家庭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巨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影帝”、“老戏骨”、“老艺术家”,在他身上通通受用、当之无愧! 结语看完他的经历,陈道明到底是“假正经”还是“真君子”,相信观众心中早有评判。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互扶持。 陈道明跟妻子相濡以沫的爱情,让众多人羡慕不已。 深厚的感情,让他们携手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春秋,迎接白头到老的岁月。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陈道明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真男人就该如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16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人说梦之梦见白头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