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兵显相世界的分节觉识广松涉
张一兵,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载于《社会科学研究》年第2期,注释从略 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广松涉认为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假定为直接发生的感性经验其实都不是“单层”的所与,而是意义的所识共同构序完成的觉-识结果。这是被主-客二元结构遮蔽起来的认知二肢性关系存在。 广松涉(ひろまつわたる,HiromatsuWataru,-),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大师。广松涉全面阐述自己哲学体系的《存在与意义》三卷本,在生前只出版了第一、二卷。在这本书的第一卷中,广松涉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论构架。与我们熟知的传统认识论基本观点不同,广松涉在康德先天观念综合构架和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努力之后,力图建构一种与主体-客体二元认知结构相异的新的关系性认知模型,以往的认知对象被解蔽为所与-所识二肢关系,而认知主体则被拆解出交互主体性中的能知的何人和能识的某人的二肢关系。这一观点被指认为显相世界的认识论四肢构造。本文中,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作为广松涉认识论入口的对显相世界的觉识构境、所与-所识的否定性边界,以及所与-所识的格式塔突现等问题的讨论。 一、觉识:显相世界为什么能够被看到 广松涉认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素朴实在论,我们总是直观地看到各种事物和人的实在,却不知,这是“因为人们的传统的日常观念已经陷入了某种物象化的错觉之中,那妨碍着人们直视事物的真相”。这是说,日常经验往往是以不自觉的物象化的方式呈现的,人们总是以为直接看到了物,却无法意识到这种看到是如何被建构的。其实,许多唯心主义的哲学家,都试图说明这种物象化的问题。比如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开端之处,就在证伪物相世界的虚假性,因为在他看来,任何客观的意谓不过是自我意识在理念的座架下生成的统觉。在认识论研究中,康德在休谟对经验可靠性怀疑中,找到先天观念综合构架的整合作用,判定物相经验只有在先天综合判断的自动整理中才可能向我们呈现,这是著名的认识论中的“哥白尼革命”之本质。而胡塞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观点,他发现任何意识都是有意向(志向)的,而任何进入意识的对象又都是面对我们的(Füruns)。所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直感)是意蕴着主体能动性的。广松涉觉得,在这一基础上,认识论的观念还可以关系存在论的构境再深化一步,因为,被康德和胡塞尔设定为单层的经验现象本身也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现象已经是一种特定的面向我们的关系式显相,即觉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指认,意识是我对我环境的关系。关系性的觉识应该是意识最下层的构件。 显相世界的清晰分节态(=phenomenon)不是单层的与件,它每次都已经作为映射的所与“以上的某种东西(etwasMehr)”,以二肢的二重相来被觉识。我们想将显相的清晰分节态中的这些对象的=所知的两个契机称为“显相的所与”以及“意义的所识”,显相的清晰分节态每次都已经是作为“显相的所与”以上的“意义的所识”,在二肢的二重性的机制中体现。 这里,康德的被先天综合座架起来的现象界在广松涉这里成了显相世界,不同之处在于经验发生的瞬间已经是带着塑形结果的清晰分节态(articulation)显现的觉识。这里,有两个需要我们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3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头翁口服液的临床应用体会
- 下一篇文章: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带你认识厦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