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秘方中草药白头翁
-------------------------------------------------------------------------------------------------------------------------------------------------------------------------------------------------- 白头翁为较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本草记述及目前全国各省使用的商品极不统一,原植物来源也较复杂,京津两市习用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根,下面中药师宁宁和大家了解下白头翁图片植物以及中药材。 别名: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 来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野生。 产地:主产于河北、辽宁、安徽、内蒙、山西、河南、陕西、吉林等省。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较长柔毛。主根圆锥形,外皮黄棕色,基生叶丛生有长柄。叶片三山,小叶~3分裂。花茎由叶丛中抽出,1~3枚,高10~40厘米。花单一顶生,花被6片呈两轮排列,花兰紫色。瘦果多数密集成头状。每一瘦果的顶端,有羽毛状宿存花柱,长达6厘米,蓬松如白发,故名白头翁。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扭曲不直,有的呈扁片状有多数裂隙,形态不一。尖端往往已被折断长约5~0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粗糙形如枯朽之木柴。表皮税落处显网状花纹。根头部有叶基残留,层层包裹,内部叶基外壁及芽痕生有丝绒样白色柔毛。质坚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以根条均匀,质地坚实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原白头翁素,皂甙等。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作用为止痢解毒,现已证实其作用为: 1、抗阿米巴原虫草。白头翁煎剂能抑制阿米巴原虫草生长,有效成分为皂甙。委陵菜对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 、抗滴虫。粉剂在试管内能杀灭阴道滴虫。 此外,还有抗真菌和抗细菌(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能: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血痢,温疟,血衄,痔疮出血等症。治阿米巴痢疾有特效。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即湿热毒痢,大便有脓血或纯血,腹痛,肛门灼热,里急后生,兼有发热。治细菌性痢疾也有效。可单用,更常是配秦皮、黄连、黄柏同用,方如白头翁汤。对产后血虚下痢,可再加甘草、阿胶,即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使用注意:白头翁虽然对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者都有良好效果,但如下痢已久,元气已衰,脾胃欠佳者不要用白头翁,必需用时也要在白头翁汤基础上,再加党参、白术。 用量:3~1g。 处方举例: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9g,黄连6g,黄柏3g,秦皮6g,水煎服。 注:据《中药志》第一册白头翁项下记述,各地所售白头翁,据文献及收集到地样品,约0种以上。又据年出版的《中药鉴别手册》第一册白头翁项下记述,仍存在混乱现象,摘抄如下:甘肃地区使用地产的毛莨科植物大火草和野棉花根作白头翁。中南、西南、华东及内蒙(锡盟)地区使用蔷薇科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作白头翁。河南、安徽、江苏、江西、广东、广西,使用蔷薇科翻白草作白头翁。内蒙(巴盟呼市)河南,陕西(个别地区),江苏(盐城南通淮阴),湖南(零陵衡阳),使用菊科植物漏芦的根作白头翁。云南使用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或全草作白头翁。 据《药学学报》四卷1期5页,6卷5期65页“中药白头翁的生药学鉴定研究”一文考症,认为“唐本草”所述与目前广大地区使用的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相符。药用白头翁应以此种为主。又据《中药志》第一册白头翁项下记述,自从发现白头翁对阿米巴痢疾有特效后,各地相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据报告由于植物来源不一,对阿米巴痢疾,有的有效。混同使用难于保证疗效。这种混乱情况应注意纠正。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5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诗代悲白头翁唐b
- 下一篇文章: 主题8103鸟兽鱼虫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