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似乎大家下意识地认为聚散本是人生常态,散了之后自然还能聚得回来,但是,我们会看到的是:港台离开中华文化的熏染久了之后,该绿的就绿了,该乱的就乱了;至亲好友断了联系之后,慢慢地也就谁都想不起谁了。我们总是沉浸在短暂聚合的快乐与愉悦之中,却常常会忽略离别之后的漫漫长思,反而会用聚少离多这类自我安慰的话来慰藉神伤。在兑卦之后,便是象征着涣散和离乱的涣卦。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这一句本来是思闺诗中最经典的语句,竟然慢慢演变成了多管闲事的代名词。涣卦所取的正是凉风乍起,打破了湖面的团结与平静,明镜般的水面变成了波光粼粼的景象,正像是好好的一家人突遭生离死别,又像是太平盛世、流言四起,民粹抬头,人心思变。不得不说,涣卦对现在的时局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那么,人心涣散的局面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在涣卦中,九五爻承担着前所未见的重大使命?当人心涣散之后,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来重聚人心呢?

/01/

何为涣卦?

看到上面这幅图,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的第一印象是匪夷所思这个词竟然来自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而且这个词用了三千年,意思都没有变过,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涣卦上卦为巽,下卦为坎,风是非常柔弱的又好像无处不在,我们看不见风,却看得见水面在动、树叶在动。在前面的蛊卦中我们讲过,风吹入盆地,就会潮湿闷热,滋生蛊虫;风吹在大地上,领导人的德行就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了大众的面前,有的人干了八年,连自己的执政核心都没找到,等到下台就留给中国一个白头翁生态文明思想,不得不说,确实是很惨,自认为自己可以匹敌毛邓,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啥德行,多新鲜哪。到了涣卦,卦辞更是直接把风气败坏的原因归给了九五,直指核心,社会败坏就是从九五的胡作非为开始的。看看是谁在撕裂欧洲和美国,民粹主义又是怎么兴起的,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风气败坏、人心涣散,九五难辞其咎。讲了大半天,终于我们进入了涣卦的卦象辞。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涣卦之时,正是可以聚集人心,凝聚力量,共创盛举之时,君主要去宗庙祭祀天地祖先,这样就可以凝聚人心,共同努力,度过难关,只要君主能守住本分,守正守中,就会得利。为什么人心都散了,却是亨通的呢?因为九五居中当位、守正守中,哪怕是处在巽卦之中,行事难免力不从心,但是九五却能处弱而不穷困,能够自昭明德、做好榜样,从而引来天下圣贤聚在身旁襄助,又能与圣人合志,谨奉天地意愿而不违。君主去宗庙祭祀正是借着祭祀的时机把自己的诚意和教化的意愿公诸于众,使得老百姓能够牢记在心。如此一来,君主就像乘舟渡河,上下一心自然能够利涉大川了。好,下面我们来说说王假有庙这四个字,都在哪几卦出现过。第一卦是家人,第二卦是萃卦,第三卦是丰卦,第四卦是涣卦,当然这也是最后一次出现。为什么中国人重视祭祀,君主又为什么要在这四个场合一定要亲自去祭祀呢?我们之前说过了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人最敬畏的,因此中国人的祭祀基本上也不太会超出这几个范围。为什么君主家祭君王要亲自去?因为君王要告诉世人,君王没有忘记先辈筚路蓝缕,开创江山所走过的艰难的路,所以,自己也会光大先祖遗德,不懈进取。为什么萃卦的时候君主要通过祭祀告知天下?因为君主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天下人是不知道的,君主如果不通过正式的祭祀程序验证合理性的话,以中国人多疑的性格,第一想法就是是馅饼还是陷阱,所以祭祀是为了证明合理性。第三卦是丰卦,为什么丰卦的时候君主要去祭祀呢?因为君主要通过祭祀告诫天下人,丰大的局面是来之不易的,这需要我们共同珍惜,因此,我们要感谢天地祖先,来年继续奋斗。到了涣卦为什么又要君主亲自去祭祀?因为人心动荡,社会浮沉,就是考验君主德行的时候了,君主德行够的话,哪怕本来不该施恩,天地也会加以襄助,君主德行不够,那就哈哈哈哈。所以在涣卦之时,君主要自昭明德,做好自己的表率,让天下人放心,才会得到天下人的信任,要不然,呵呵呵。这就是我为什么每年都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