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描述的油腻
谁都喜欢和明亮的人交往,富有富的气度滋养,小康有小康的自得自在,哪怕是还处在困顿的人,只要整个人都是明亮的,就不会困顿多久。 适度的坦诚是最明白不过的自信。 但你一定见过从来都不敢承认自己富的人,也一定见过不敢说自己穷的人。见过炫富的人呢,也见过装穷的人,见过最多的大概是既不喜欢和富人交往又不喜欢和穷人来往的人。 当然富和穷是相对的指标,没有绝对的标准。我说的也不是社科院的调查数据,大家都知道的诸如什么仇富啊怕丢面子啊的原因就不说了。 我以为富人和穷人都不敢承认自己身份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缺乏职业尊重。仔细想一下,最近这十几二十年,几乎没有哪个职业没有负面新闻,对自己职业感到自豪的人显然比对自己职业感到厌倦甚至自卑的人少得多。 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的,都很难因为职业得到尊重,不仅不容易得到尊重,还特别容易因为你的职业,让人对你的财富产生各种怀疑:富的一律为富不仁,穷的一律人生输家。 在这样的基础下,初识很难不尬聊,熟悉也很难不腻歪。 这几天关于油腻的话题一直不断,以我一介中年妇女的角度看,最油腻不过的行为有二,一是关于钱的,比如上述对于穷与富的态度。一是关于不可描述行为的。 我搭电梯的时候经常遇到邻居家一奶奶,刚刚从村子里出来给儿子带孙子。奶奶非常热情,每次见到我都恨不得拉着手唠嗑个半天,我明白她的过分热情都来自在城市水泥森林里的寂寞:媳妇不爱和她说,儿子没空和她说,孙子还不会说。 这种热情一直持续了好一阵子,直到有一天邻居奶奶突然在拥挤的电梯里非常熟络地大声问我:你一个人月赚多少钱?你老公呢? 当时我脑子里闪过各种回答,最终什么都没说,因为电梯到一楼了…… 邻居奶奶出了电梯没继续追问我赚多少钱的话题,高高兴兴地朝市场去了。我后来在心里准备了很多腹稿,最后定了一稿,打算等老太太再问我这个尴尬的问题的时候,我就义正辞严地教育她:奶奶!这里不是村里,在城里问别人这样的事是很不礼貌的,知道吗? 可惜的是,老太太每天见着我依然热情地问东问西,却一直没再问我每个月赚多少钱,害得我腹稿都差点忘了,喔。 但老实说我虽然觉得老太太的热情有点过火,但和油腻是挂不上钩的,她的唐突只是因为在她之前的生活里,就没有这样的界限。 真正油腻的是那些总是夸张地哭穷的有钱人,和那些总是打着开玩笑的名义阴晴不定冷嘲热讽比自己有钱的人的人。 他们不是不知道界限,只是故意模糊。 如果说油腻,我觉得这两种人差不多可以算揣着油壶自己给自己一遍一遍地刷油。江西人做菜爱说“油多不坏菜”,油太多了,哪怕菜在油里永垂不朽呢,胃口早就翻了。 第二种油腻是成年人对于不可描述事情在公共场合的暧昧。 鉴于现在网络发达到面对面的沟通都习惯了在手机里敲,公共场合不仅包括了真实可见的见面,还包括了各种群聊。 总有一些人,就那么勇敢地认定自己有在各种公开场合里开黄腔说段子的权力。不仅说,他们还蜜汁自信地认为这就是中年成功人士的人生幽默,他们总是觉得只有黄段子才是调节群内气氛的利器,只有公开地描述那些不可描述事情才能显得他们确实闯荡过江湖,软硬通吃。甚至连旁听者的沉默,他们都可以认为大家一定在含笑不语,不说话只是假正经。 有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只适合在没有观众的时刻,每个人都有的东西不见得每个人都要大白于天下,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更不见得就但说无妨。 这些人,不管男女,不管有钱没钱,不管有没有老到可以倚老卖老,都可以随时自饮三斤地沟油。 还有人和我说直男是这样的啦,不会撩妹,每一句讨好都变成讨打。少年郎冒失尚可理解成人生阅历太浅,人到中年难道连基本的礼貌都不需要了吗。还有人说中年妇女是这样的啦,不矫情嘛。我一点都不觉得年纪越大就可以越不需要礼貌,更不觉得身为中年妇女就应当对公共场合里的荤段子心领神会。 还有另一种中年百晓生也可称得上油腻。群里不论什么话题,百晓生们都能言之凿凿,没啥他们不知道的,没啥他们不能反驳的。写完这句忽然想起自己明明写了油腻有二,这已经是三了......好吧,热衷挑毛病才是油腻的热门候选人。 油腻不油腻,和中年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既见过暮气沉沉的少年人,也见过朝气蓬勃的白头翁。但中年之所以成为最容易变得油腻的年龄段,大概是因为春雨贵如油,而很多人还没等到春暖花开,春天就一笑而过了。 —————————————————— *本文为“意识之痒”作者原创文章,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意识之痒 g有趣是一种天性。 写吃喝玩乐, 写朝九晚五中的细枝末节, 写三餐一宿里的山川沟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身在凡尘,还是超脱俗世从古诗词看十大人
- 下一篇文章: 九江人注意了这种野菜千万别吃,有人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