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春天树,洣水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共忆接官亭!

作为一中学子,很欣喜看到母校校友会在筹备,在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呼朋唤友,寻找故旧,尘封已久的母校记忆也就因此而弥漫荡漾开来……

攸县一中,曾经是攸县学子心心念念,向往的缪斯殿堂!每个初中生,尤其是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就学在乡镇中学的泥腿子,在初中老师的描绘下,更是臆想,揣摩,憧憬着走进一中,因为在父母老师的鸡血鸡汤中,进了一中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大学校门,可以吃上令人神住的国家粮,住上上厕所(茅池)都不要出门的套间房!为了这个信念,我们这拨新市中学的学生晨钟暮鼓,用铁饭盒带着不太可口,只能裹腹的饭食,每天步履匆匆往返近三十里路,青灯黄卷,进行着自己的学业!记得初中三年,正值分田到户,贴上“万元户”标签的家父拆旧屋易地建新房,因当时条件所限,一盏煤油灯伴随了我三年……

走进一中是年,岁次丙寅,为什么记得这个,是因为时年我奶奶正值花甲,能走进一中,奶奶初中三年相伴相依,起早贪黑功不可没!去一中报到那天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新市中学当年一共考上了十个人,其中大部分同学都在新市站,搭乘湘东礼茶线的绿皮火车。说来寒碜,我那年十五岁,却是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揣一张面值三角钱的梯形硬纸板火车票(学生票半票)端详半天,父亲特意背着从鸟水垅湘潭农学院毕业的表哥用过的木箱子笑意融融,屁颠屁颠地把箱子扛在肩上,一件白色背心与橙黄色的木箱形成一幅独特的斑驳油画……永恒地定格在我的脑海!

一中三年,应该说是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层面和维度上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这个曾经的懵懂少年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甚至是处事哲学诸方面都进行了类似地震后的重构!

先说身高体重,记得入学时,我的体检参数是1.62m,体重90斤,三年后1.76m,体重斤,虽然这个数字再也回不去了,但青春期发育迅猛,还是要感谢一中每天晨光初露就吆喝的早操,尤其是后面两年,作为班长的我,每天雷打不动地领跑四圈,确实让我从孱弱少年,蜕变成浓眉大眼,第二性征明显的英俊青年,一直惯性到大学窜到1.80m!运动习惯的养成真的要感谢一中的罗正开老师和廖罗干老师,前者直接来寝室掀被窝,一双如椽巨臂象老鹰抓小鸡似的把睡懒觉的拎出来!

廖老师是体育老师,也是我们高一的班主任,两者相加,我们自然不敢怠慢,况且当时体育生贺武鹏,张辉等发达的肌肉自是让我们这些“豆芽菜”艳羡不已!如今两位老师一瘫一走,让人唏嘘!“抱朴传薪桃李成蹊先生长揖沉疴已远;修身齐家子孙满庭弟子深悲罗衣不干!”是我去年敬撰的挽联,深切缅怀廖罗干恩师!

再说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乡下伢子话不多,见了生人就躲,怯场怕露脸!但到了一中,如同陈奂生进城,刘姥姥进大观园,叫人大跌眼镜!不说老校长徐敬业周训时“五星红旗高高地迎风飘扬……”口若悬河,信手拈来那种挥斥方遒的劲头让人艳羡感叹;也不说语文老师童文玲公开课解读同义近义词那首打油诗“半夜三更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妻子老婆浑家问,你是何人哪个谁?”的诙谐;单说那由一中土著初中生升高中的同学主持班会,集体活动那份从容和笃定就让我们这些农中泥腿子惊艳!自己也暗暗地下决心模仿,时不时卷下舌,与“攸县话”作斗争,慢慢地也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了,直到今天,有时不打草稿还能喷点鸭屎吹点牛皮,抑或是叫侃侃而谈不打磕巴,应该还是要归功于一中时的那点原始艳羡嫉妒带来的原动力!

还想说说情商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我因近视问题在少年班时受了点刺激,选读了文科班!当年一个年的六个班,序次为—,前三后三分别组建两个文科班,我在,当时的市厅级,县处级,科级干部子弟比例大,思想活跃!组班后两个月竟然发动“海选”,目标直指我,要重新民选班长!不赘述其中跌宕起伏,鲜活生动的“政治”实践,单说重新海选上岗的组阁和就职宣言,就让我终生难忘!少不更世的我,重新走上“舞台”,竟不反思,反而挑衅闹事的主们,导致台下喧哗,班主任情绪激动,大发雷霆,半堂课斥骂中还伴有哭声,一下子让我意识到自己处理方式错了,内心翻腾,无地自容,悔恨交加!这堂课给我的启迪和教益让我终生铭记!应该说后来在大学,工作中能够有较强的亲和力和管理能力,和一中学习期间的这些经历是息息相通的!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记得年少骑竹马,转身已是白头翁!弹指间,离开一中三十多年了,每年高考季,都自然而然地回望高考,回忆在母校的青葱青涩时光……一中的三年高中生涯,都自觉不自觉地烙印在一中学子的心坎上,打包在一中学子的行囊里,印刻在一中学子的履历中,无论一中学子在各个不同的单位,不同岗位,无论打拼成绩好坏,成就高低,大家内心对母校的情结情怀是相通的,对母校的那份感恩之情也是相同的,兜兜转转,都转不出高中三年重要阶段,转不出母校的环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母校的领导,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作为后浪的学弟学妹们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母校的教学成绩,教学成果和影响与时俱进,与日俱增!我们共享共话每年放榜时的那份荣光;口口相传,奔走相告那份貌似不可能的已然成果,那份自豪如同自己黄袍加身,位列榜首!就这样维系,加持着与母校那份脐乳之义,与学子那份袍泽之谊!守望,抑或是自我慰勉与母校那份根植血脉的情愫!

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白茅洲,洲边泛舟,水打舟行!对联依旧,一中依旧,但每个学子的母校回望却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希望劳动节闲暇的砚边余墨能够勾起学友们对母校的回忆,也祝福母校桃李满天,千秋文笔振金石,百丈光芒贯斗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zz/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