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中国人讲唐诗,习惯把唐诗分成四个阶段:初唐(公元-年)、盛唐(公元-年)、中唐(公元-年)、晚唐(公元-年)。盛唐自然是高潮,李白、杜甫星光闪闪,王维、孟浩然风生水起,高适、岑参跃马横刀;中唐是迭起的高潮,有大佬韩愈,诗鬼李贺,还有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与柳宗元两对顶级CP。初唐成了前戏,而晚唐则成了余辉。但真要这么盖棺定论,晚唐诗人勉强答应,初唐诗人可不那么服气。原因何在?无他,初唐诗人也是群星灿烂,光耀星河。不信,请各位看官往下看!

导读:最近有一个叫夸夸群的产物,悄悄火了起来。那么,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这众多初唐诗人们也被聚集到一个夸夸群,他们之间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备注:1.“上官体”是唐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姓氏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辞藻华丽,绮错婉媚。因上官仪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2.虞世南品性忠直,常直言纳谏,与唐太宗君臣相得。虞世南去世后,太宗痛哭失声,说:“虞世南与我犹如一体。他在我左右,拾遗补阙,一刻不忘。他确实是当代名臣、人伦标准啊!”备注:1.魏征以“诤臣”知名于世,被太宗视为明镜,有名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便是由此而来。2.王绩所在的河汾王氏家族,是龙门的大户,各个朝代都曾出过一些有名的文官武将。隋末大儒王通,是王绩的哥哥。备注:1.宋之问、沈佺期二人,是“才高品低”的代表。两人在律诗形式上有重要贡献,然而人品低下,为了追逐高官厚禄,不惜出卖人格。2.陈子昂因不满武则天滥用刑罚,曾多次上书纳谏。陈子昂初次来长安时,为了出名,曾亲自导演了一场堪称营销模板的行为艺术秀:他首先花费上万钱买了一把胡琴,然后在围观人群面前,一把将胡琴摔得粉碎。在大家惊讶不已之时,他拿出了自己写的诗文,分发给众人,就这样一夜成名。3.据说刘希夷写完《代悲白头翁》后,曾拿给舅父宋之问看。宋之问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尤其喜欢,就要刘希夷将这两句诗让给他。刘希夷坚决不从,后来便被宋之问派人害死。导读:在初唐诗坛上,初唐四杰是光耀夺目的存在,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那样一些诗人,他们的名气并不那样大,却凭借着某一首诗歌,在灿若星辰的大唐诗人群体间C位出道。比如号称“一顿能喝五斗酒”的王绩、“孤独者”陈子昂、出口成“狂”杜审言、“咏柳艺术家”贺知章、“惜花”诗人刘希夷以及我们的“孤篇横绝”张若虚。备注:1.生在龙门大户王氏家族的王绩,算是一个妥妥的富N代了。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家人便对他寄予厚望:高官厚禄,光耀门楣。可谁知天性洒脱的小王同学,偏偏不爱这江山如画,只想归隐山林,与这人间寥寥月色共醉一场。2.程处士、王处士、仲长子光等,都是隐士,王绩的朋友。3.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备注:1.公元年,王勃因一篇《檄英王鸡》,被高宗以为王勃是故意挑拨诸王间的关系,被逐出沛王府。好不容易做了个虢州参军的小官,小王同学依旧不改傲娇本色,终于又摊上事儿了。虽然死里逃生,却从此断了仕途,父亲也被连累,贬到了边远的交趾当县令。公元年,王勃去看父亲,途中路过打卡圣地南昌滕王阁。2.孟学士是阎公的女婿,阎公本意是想让孟学士借着为滕王阁写文的机会,一展才华,不料王勃横空杀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滕王阁序》,令所有人都惊艳不已。3.王福畴,王勃的父亲。在写完《滕王阁序》的次年春,王勃来到交趾,看望了父亲。此年夏,在南海返程途中,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备注:1.唐朝初年,在许多人还沉迷于齐梁宫体诗的冶艳诗风时,杨炯同学却用自己的诗歌,走向高山与大漠,走向边塞与风雪,走向了唐诗更加雄浑的境界。2.四杰中,王勃因才学更胜一筹,被公推为“四杰之冠”,杨炯对此很不服。《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记载:“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3.张说(yuè),初唐有名宰相。与杨炯是好友,对杨炯文才评价极高,曾说:“杨盈川(杨炯)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照邻),亦不减王(勃)。”备注:1.初唐诗坛上,四杰的命运都不怎么好,卢照邻的尤其悲催。生当壮年,却不幸患病,有如残废,一身才华无所施展,最后自沉于颖水。但在最初,写下《长安古意》时的他,尚初出茅庐,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渴望与期盼。2.卢照邻曾在邓王李元裕府中做典签(相当于文书一类的官职),因其才识广博,很受赏识。李元裕曾对手下说:“他(卢照邻)是我的司马相如。”3.高宗麟德二年(),邓王病死,卢照邻离开王府。后遇上在蜀中漫游的王勃,两人结识成为挚友,并一道作诗游玩,十分畅快。然而没过几年,卢照邻突患风疾,手脚几乎残废,几番求医不得,终于自沉颖水而死,时年约50岁。备注:1.公元年,骆宾王来到了扬州,在这里他遇见了热血青年徐敬业,两人一拍即合,决心以武力反抗武则天的统治,创出一番不世功业。两人分工明确,由语文成绩优异的小骆同志执笔,写下了令听者咬牙、闻者切齿的《讨武曌(zhào)檄》。2.据说,武则天在读完檄文后也为骆宾王的才华惊叹,说:“宰相安得失此人。”意思是说,宰相不善于搜罗人才,使得骆宾王这样的奇才为敌方所用。备注:1.公元年,武则天派堂侄武攸宜东征契丹,陈子昂被选作幕府参谋随军出征。谁料,武攸宜刚愎自用,更全无谋略,军队连连失利。陈子昂几次直言上谏,都不被采用,反而被由参谋降为军曹,无法再参与决策。满心失落之际,陈子昂在一个黄昏,登上了古燕地幽州台。备注:1.作为大诗人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最有名的不是诗,而是他的那些经典语录,很狂,很傲。2.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并称“文章四友”。3.贺知章亦是狂人一个,还曾为自己起了个“四明狂客”的称号。备注:1.天宝三年()正月初五,是诗坛常青树贺知章退休的日子。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在同事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一步一步离开了生活半辈子的长安。2.贺知章与李白是一对忘年交,两人都豪放不羁,酷爱饮酒,贺知章曾解下身上金龟,换酒与李白豪饮。贺知章去世后,李白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3.《咏柳》是贺知章最有名的一首诗,家喻户晓。4.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备注:1、初唐诗坛上,刘希夷是以写闺情诗著称的诗人。尤其是他在黑发健壮之时,写下的一首《代悲白头翁》,凄恻伤感,简直是文艺青年提升level的必读篇目。2、据说刘希夷写完《代悲白头翁》后,曾拿给舅父宋之问看。宋之问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尤其喜欢,就要刘希夷将这两句诗让给他。刘希夷坚决不从,后来便被宋之问派人害死。传说固不可信,但刘希夷的确在这首诗写成后不到一年便死了,时年不满30岁。诗人黑发健壮之时,却写下《代悲白头翁》,这首诗最终成为了诗人命运的谶语。3、张若虚、刘希夷都是典型的一首诗名流千古的诗人。从虞世南、王绩到上官仪、宋之问,再到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唐诗不仅在格律上一点点成形,在内容上也开启了一代新风,朝着更加昂扬健康的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初唐诗人们的努力。如果给初唐诗人们一个机会,他们也许会这样说:我们是春花的初绽,我们是春水的初生,我们是一长串0前的1,我们是质变前那长久的累加,我们是过渡,我们更是萌芽。如果没有我们......我们才不是“前戏”!诗词世界,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在喧嚣的尘世中,这里有一片属于诗词的宁静世界,等待每一个爱诗词的你

若您觉得有用,点个或分享吧!

如何学习更多古诗词视频?

进入“语文大师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zz/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