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73542.html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茱萸节”“女儿节”,何以有此三个别称呢?

古人以九为阳数,农历的九月初九相重,故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

相传东汉年间,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随方士费长房学道。据说费长房乃是一位未卜先知的高人。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二九相逢这一天,你的家人要遭大难”,并让桓景赶快回家,并给全家人每人做只红布小袋,里面放些茱萸佩戴身上,然后到高山之上饮用菊花酒,待上一天便可避难消灾。桓景赶回家中按其吩咐一一照办。到了二九相逢即九月初九之日,带全家人如此这般在高山之上过了一天,直到黄昏方才下山。回到家中一看,发现家里所养鸡、鸭、猪、羊……均都暴疾而亡。后来,便成为重阳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之由来,也就称其“茱萸节”。

其实,这个传说是不可信的。因为重阳节在我国战国时代亦有之,有屈原写《远游》一诗为证,诗中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可见重阳节并非在东汉年代才形成的民俗节日。

重阳插茱萸之风,在唐朝已很普遍。人们以为插茱萸可避邪消灾。朱放有诗云“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而储光羲则把茱萸当作犒赏之物,他在《登戏马台作》中写到“天开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今天,我们当然不会相信重阳登高可避邪之说。但是,古人登高、饮菊花酒和插茱萸,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重阳时逢九九艳阳天,秋高气爽。此时登高爬山,实乃一项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而饮菊花酒,则可明目,治头昏和降血压;而茱萸则可驱蚊虫。

在我国民俗节日之中,古人对重阳节是非常重视的。据《燕京岁时记》《析津记》等书籍记述,每逢此日,民间有做重阳糕相互馈赠的风俗。在明朝皇宫中重阳节期为九天,自九月初一起,便开始吃重阳糕。重阳糕是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制成,糕上插有菊花,所以又叫“菊糕”或“花糕”,北京人叫“发糕”,也有的地方叫“丰糕”。“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两夾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这首都门杂咏《花糕》生动描绘了当时人们在重阳做花糕的盛况。

重阳又何以称为“女儿节”呢?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的一名侍女贾某也被逐出宫门,后嫁一平民为妻。重阳之时,她给家人谈起皇宫之中,每逢九月九日吃“蓬饵”(花糕),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庆重阳的故事。到了汉朝末年,这一风俗便在民间流行。后来,每逢重阳节,人们总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吃花糕、饮菊花酒,祈求消灾免难。故重阳节又有了“女儿节”一说。

而今,重阳节又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敬老节”,也是因为九九为阳数之最,人寿至九九岂有不敬之。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关于重阳,我国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妙词。只不过,不同的人抒发着不同的情感。唐.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到“滿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抒发了诗人人老心壮的慨叹。而诗圣杜甫在《九日》一诗中发出了“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的悲叹。王维则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充满怀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千古佳句。而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表达了一代枭雄欲霸天下的豪情壮志。还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读起来更让人一番情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蓠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一句“人比黄花瘦”将词人凄凉的心境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这样的绝妙好词,怎么不让人广为传诵。

但不论是伤感悲叹之作,还是壮志豪情之篇;不论是怀古忆友之句,还是思乡念亲之词。而我最崇尚的还是毛泽东主席所写的《采桑子.重阳》一词,他以一位伟大革命家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一位伟大诗人的浪漫情怀,慷慨激昂,纵情高歌,“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表达了他伟大的胸襟和战斗豪情。

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昌盛,国泰民安。香港、澳门早已回归,唯有台湾还水隔一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值此重阳,我们由衷期盼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怀抱,携手共建祖国和谐美好大家园。

作者简介:彭勋昌,从戎戍边十年,转业至武汉从事群众文化工作至退休。副研究馆员。

10号茶坊/投稿须知

1、来稿请注明“10号茶坊”和“原创”字样,同时标明文章体裁。2、请随作品附上本人生活照片和作者简介(含作者当前所在地)。3、不同意修改和配图的请注明(欢迎作者自己配图)。4、一周内赞赏的60%作为稿费发放给作者。5、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cd/5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