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可治嘛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白头翁,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鸟。它学名叫白头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双眼到后脑勺的羽毛都是雪白的,看起来非常像一位白头的老人,所以有了“白头翁”这个名称。

正是由于这个外形特点,白头翁也被人们寄托了鹤发童颜、健康长寿、白头携老的美好寓意,成为了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生灵。

提到关于白头翁的诗作,很多人恐怕第一印象会想到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其实这里的“白头翁”指的不是白头翁鸟,而是它的本意——白头老人。

刘希夷在诗中通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表达了青春易逝、韶华不再的感慨。

事实上,白头翁这种鸟也经常出现在诗词中,被人们用来寄托对年华老去的感怀。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了解一下。

白头公

(北宋)魏野

有何辛苦有何愁,

个个林间尽白头。

细叶累巢花影暖,

微虫共食竹阴秋。

清音岂许黄莺伏,

素羽曾教白鹭羞。

唯尔鬓毛应似我,

相逢不用话因由。

这是北宋诗人魏野的一首咏物诗《白头公》。首联,作者以一个问句开篇:究竟是什么样的辛劳和忧愁,让林中的你们都雪染白头呢?

颔联,交代了白头翁的生活习性,衔草为巢,幼虫为食,这与一般的鸟类似乎并没什么不同。

但是“花影暖”“竹阴秋”这两个意象,却包含了明显的感情色彩,白头翁在花影摇曳中筑巢、在竹影斑驳中觅食,倒有了几分文人雅士般的清逸。

果然,在颈联中作者以另外两种美好的鸟类,来进一步衬托白头翁的清逸高洁。

它的叫声是何等清丽,连黄莺都自愧不如;它的羽翼又是多么洁白,让白鹭也感到羞耻。

尾联,作者以一句感触作为结束:你这鬓毛霜雪,跟我是多么相似啊。“相逢不用话因由”,作者通过这句诗,消解了首联提出的问题。一头如霜雪一般的白发,竟然让一位老翁和一只鸟儿心意相通,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的作者叫魏野,并不是大家都熟知的诗人。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他却是一位知名的大才子。

据史书记载,当时辽国的皇帝曾经得到半部魏野的诗集,他读完之后,大为赞赏,于是派使臣千里迢迢赶赴汴京,向宋真宗求取诗集的下半部。

宋真宗这才知道,国中还有这样一位奇才,为大宋带来了荣誉,于是就想请魏野入朝做官。

可一打听才知道,这魏野世代为农,在陕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陕县建了一座草堂。

虽说是草堂,可是竹石泉林样样不缺,景致非常清幽。他呢,经常在林泉之间弹琴赋诗,非常洒脱。

果然,他一听说朝廷找他做官,非常不以为然,说:“糜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就是说,我啊,性子野,放养管了,皇宫贵地,我就不去搅和了吧。

魏野一生清贫,品行高洁,不与俗士同流合污。在这首《白头公》里,他也通过对白头翁这种鸟的吟咏,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和志趣。也正因为文人的吟咏,也让白头翁的文化内涵愈加丰富了。

白头翁一头白发,在民间被看做长寿的象征。在传统花鸟画中有一个常见的题材,叫“桃实白头”。

所谓桃实,指的是传说中西王母的蟠桃,蟠桃与白头翁组合,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今天要欣赏的这幅画作,是清代画家任伯年创作的《桃实白头图》。

▲《桃实白头图》清任伯年

纸本设色25.3cm×26.2cm

中国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团扇扇面,画中没有选择成熟的蟠桃作为描绘对象,而是以盛开的桃花作为背景。

画中景物以写意的笔法画出,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但细品之下,依然能看出画家的匠心。

首先,画家用淡墨写出的三根桃枝,分别对应主线、辅线和破线,在方寸之间依然章法严整。

其次,三根枝条近淡远浓,而桃花的点染则是近浓远淡。近处的桃花只用色彩点染,显然刚刚开放不久。

而远处的花瓣则用色彩调和白粉进行点画,浓淡不一,富于变化,把桃花开放的不同程度描绘了出来。

在画面中间的主枝上,一只白头翁正在栖息。鸟的头部用浓墨干笔绘出,而身体和尾部则用淡墨勾勒,既显得鸟儿精神十足,又衬托出了羽毛的洁白。

在民间美术中,也有不少与白头翁相关的吉祥纹饰,比如白头翁和月季花组合,因为月季又名长春花,所以寓意“长春白头”;白头翁和牡丹花组合,则寓意“白头富贵”。

▲《富贵白头图》清居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枝盛开的海棠,上面栖息着一对白头翁,则寓意“堂上双白”。

▲《海棠白头图》清华嵒

天津博物馆藏

这些美好吉祥的纹饰图样,都寄托了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夫妻白头偕老和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心愿。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自2月19日起,《诗书画》恢复至17:47左右播出。

▲▲▲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5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