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文学山之趣山鸟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山之趣--山鸟 ■作者:萧彬生 初识山鸟,想不到居然是老鹰。年少时,家里的母鸡孵出了一窝鸡仔。傍晚,我上学回家,看到毛茸茸的小鸡,非常爱惜。于是将母鸡和鸡仔一起送到门口草坪上吃虫子。小鸡到了草坪上活蹦乱跳,母鸡“咯咯咯”带来小鸡在觅食。我手里拿着“鸡铲”,不时地拦住想跑出去的小鸡。这时忽然传来母鸡惊慌的叫声。只听“嗖”的一声,一个黑影快速在我眼前掠过,随即传来小鸡的尖叫声。我定睛一看,原来一只“大鸟”正伸出两只利爪,抓住小鸡,并迅速展翅往天上飞去。我连忙挥起“鸡铲”打去,可哪里够得着?“大鸟”已经抓住小鸡飞得无影无踪了。气得我不断用“鸡铲”敲打着地板,恨得牙痒痒的。仔细一清点,当真少了几只小鸡。我慌忙四处寻找,后来在篱笆下、草丛中找回了几只,但最终还是少了一只,肯定是被“大鸟”抓走了。我问村里人那是什么鸟,竟然如此凶猛?村里人告诉我,那就是老鹰。老鹰生性凶猛,专抓小动物吃。在我们村里,经常来光顾的老鹰,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大鸢婆”,一种叫“角鸢”。“大鸢婆”很凶猛,一次能抓几只小鸡,“角鸢”则速度快,防不胜防。有了一次教训,每次看鸡的时候,我就格外小心了。眼睛不住地往天上看,如果发现远处高天上有老鹰在盘旋,便赶快把鸡关进笼子里。然后立在一旁,手持“鸡铲”,随时准备迎击老鹰。村中的古榕及高大茂密的龙眼树上,经常有老鹰悄悄站立,虎视眈眈,眼睛放着蓝幽幽的光。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便在地上找颗石子,朝着老鹰站立的树桠,一石子打过去,把老鹰赶跑了。 虽然如此,但鹰击长空、快如闪电,搏击风雨、不惧艰险,作为强者的象征,其勇毅的精神还是为人们所称道的。李白《观放鹰二首》“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等诗句,都足以证明。 与苍鹰搏击长空的雄风不同,菜唧鸟是鸟中的“小不点”。菜唧鸟常在灌木丛或草丛中钻来钻去,似走似飞,小巧灵活,玲珑可爱。菜唧鸟身小,胆子可不小,有时为了捉虫子,突然从绿叶丛中钻出来,就在我和小朋友的眼前。逗得我们手痒痒的,很想抓住它玩玩。但它们极灵敏,看到它们群聚在那灌木丛中,我们蹑手蹑脚走近,尚未伸手,它们便已溜走了,真是鬼灵精!我们商量好,前后左右对它们形成包围圈,进行夹击,仍无济于事。有时担心它们肚子饿了,我们从家里拿着剩饭菜,丢到草木丛中,然后藏在附近偷看。它们飞来后,看了看,连嘴也不动一下,便不理不睬了。估计它们吃的是虫子,这些剩饭菜不适合它们,况且它们的警惕性很高,生怕有人要抓它们。有的时候菜唧鸟也形单影只,独自在草丛中跳来跳去,有的则孤零零地站立在树丛中。看到它们可伶兮兮的样子,我们也动了恻隐之心,便不再去打扰它们了。 阳春三月,每当村里的枇杷成熟的时候,便有三、五成群的“白头翁”鸟飞来飞去,然后落到树上啄食成熟的果子。“白头翁”吃起枇杷来颇为大方,边吃边和同伴“叽叽呱呱”的,很远都可听到它们的声音。见此情景,村里的人往往大声喝叫,企图将它们吓走。但人们前脚离去,它们后脚又飞回来了,真拿它们没办法。眼看着枇杷被吃掉了许多,树的主人不免心疼。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在树上吊个草人,风一吹,草人不住晃动,跟真的人一般。这办法果然奏效,一连几天,“白头翁”都不敢来了。可是好景不长,几天之后,它们又来了,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挥动利嘴吃个不停。怎么办?树的主人在树上绑上彩色的布条,装上铃铛,用一根长绳连着,垂到地下,并由一个人专门看守。“白头翁”来时,看守的人突然扯动绳子,一时铃声大作,吓得“白头翁”尖声大叫,箭也似的从树上窜出,飞向远处,逃之夭夭。此后,直至枇杷成熟采摘,再也没见它们前来“光顾”。 在村口池塘旁边的龙眼树上,翠鸟躲在阴凉的树干上,眼睛却紧盯着池塘里的游鱼。一天上午,我正在池塘钓虾,池塘水浅,而且清澈。一条虾从水底游过来,开始咬钓钩上的饵。忽然“扑哧”一声,一只翠鸟像箭似的扑到池塘水面上,飞快地叼起一条小鱼,在池塘上空盘旋了一下,把鱼吞进了肚里。不久,又飞回到池塘岸边的龙眼树上。我心里嘀咕,这翠鸟真不知趣,我在钓虾,它却在抓鱼儿,把虾都吓跑了。于是顺手抓起一颗石子,用力打去,把翠鸟赶跑了。我继续钓鱼,可是过一会儿又飞来一只翠鸟,不知是原来那只还是另外飞来一只。我想把它赶走,便放下钓杆,拿着石子赶到龙眼树下。翠鸟发现有人来,便展翅飞到另一颗树上。我紧追不舍,那翠鸟飞飞停停,竟让我追了一里多路。刚回到塘头不久,那翠鸟却又飞回来了。这时我本想再追赶它一番,但觉得有点累了,也就只好作罢。 这时一对燕子飞来。我一看,似乎有点眼熟,好像是在邻家老屋里垒窝的那对燕子。它们在池塘上空盘旋飞舞了一阵子,然后卿卿我我地向南方飞去。果然是往邻家老屋的方向飞去的!那个邻居原来住在老屋里,跟我家常有来往。他家的老屋屋檐下,有一年飞来了一对燕子,在梁上做窝。他一看十分欢喜,便叮嘱家人和小孩,燕子孵梁是吉利的事情,千万不要打扰它们。就这样,燕子在他家的屋梁上安了家。我和小朋友忍不住好奇,经常偷偷去看燕子。时间久了,互相之间似乎也就熟悉了,连那对燕子的叫声我们也耳熟能详。那燕子也不介意,竟自在窝中歇息,或者绕着屋子飞来飞去,任由我们观看。不久,燕子生下了两只蛋,母燕整天在窝里孵着。倒是雄燕,经常到外面去觅食。过了一段时间,竟然孵出了一对小燕子。小燕子很可爱,经常把黄色的嘴丫伸出窝来,等着它们的父母喂食。公燕和母燕归来,总往小燕子嘴里送着什么。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燕子长大飞走了。原来的那对燕子仍住在旧窝里。后来,那个邻居家的家庭生活条件改善了,在附近不远的地方做了间新屋。新屋比较宽敞、堂皇,整体用水泥钢筋筑就。邻居舍不得那对燕子,便把燕子轻轻抓过来,安置在新屋的角落里。但燕子很快就飞回老屋的窝里去了。邻居不解,叹口气说,怎么我的新屋就不如老屋,要飞回去呢?如此过了几个月,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天寒地冻,燕子在老屋生活如常,每日都在屋前屋后的半空中盘翔飞舞。时间长了,就连我们都把燕子当作是自己的邻居一般。时间一晃过去二、三十年,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那对燕子,但它们那熟悉的“唧唧啾啾”的声音仍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回想前事,心中不免感叹。为此我作了一首《堂前燕》诗。诗云:“燕子巢梁戏,堂前绕叫驰。乡亲怜悯护,童稚好心奇。旧屋人迁走,茅窝鸟不离。谓因情义重,无惧夜寒饥”。 山居常以鸟为伴。此话不假。的确,长期在山区居住,如果没有鸟作伴,岂不是缺乏生机?山鸟,其实融入了山里人的生活,成为山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将清脆悦耳的叫声送入人们耳鼓的,是山鸟。日间,在树丛、路旁跳跃欢叫的,是山鸟。夜晚,沉寂的山野偶尔传来的声音,也是山鸟。说得细致一点,丰收时节,伴着稻浪起舞,伴着打谷场上的机声,织就丰收景象的,是麻雀。病树前头,勇于铁嘴挥戈,捉虫救树的,是啄木鸟。暴风雨来临,敢于搏击风雨,遨旋天际的,是雄鹰。黑森森的夜晚,瞪着一双亮眼,捕鼠除害的,是猫头鹰。如此等等。 在山村里居住,年年日久,对山鸟之伴,习以为常,慢慢地也就麻木了。但不可否认,鸟之与人为伴,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鸟与人其实也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必然会反映到人的生活中。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山上的树被砍得逐步稀少了,鸟失去了大量赖以生存的林子,数量也就逐渐减少了。那个时候回到村里,只能偶尔听到稀疏的鸟叫声。以往那种房前屋后鸟雀跳来跳去,空中群鸟高飞低舞,林子里鸟声唧唧喳喳的景象,已经不见了。如今,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三、四十年的艰苦努力,随着山中林木的恢复乃至繁盛,山鸟,这个山中的精灵,以及这些精灵所带来的热闹场景,又悄然回来了。这几年我每每回到家乡的山村,都已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杨启俊/摄 又是一年的中秋时节来临。秋日傍晚,太阳刚刚落下了山。落日的余晖照亮了天际,照亮了群山。远处,一阵阵的鸟儿飞来,正在表演着山村特有的“鸟恋秋山”。你看,沿着低空贴着绿浪飞舞的,是雀鸟等体型较小的鸟儿。盘旋的燕子,飞舞在中天。高高的天空中,则是体型较大的健鸟。它们伸展着双翅,在山峰、野地的天空上,用自己或矫健或纤细的身段,演绎着优美的舞蹈。轻悠的风和悦耳的鸟叫声相互交织,像是向大山倾诉着什么。不一会儿,大地、山林恢复了宁静,一轮明月,从树梢中冉冉升起,银光洒满大地,又是一个美妙的山村之夜! “赏鸟静如禅,神飞万仞耽。雄鹰长俯击,蜂鸟缝中探。大雁成人阵,鸳鸯就草涵。苍天欣各类,安忍扰其酣。”这首诗,是我观鸟后有感而作。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大自然的各类物种,其实都是共生共存的,都是在依照自然规律生存和发展着,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类不能凭借强力随意进行干预,否则必将遭受大自然的惩罚,最终自食其恶果。山鸟的兴衰与发展变化的情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人们务宜谨记之。 图片来源:杨启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点击下方标题链接阅读往期精选! ??山之趣--山林 ??山之趣--山珍 ??山之趣--山泉 致力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古 镇百侯人文.民俗.文化.民 间传说.古建古迹.史料.等 研究.探讨和介绍!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ry/5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头翁有何辛苦有何愁,个个林间尽白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