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一个人无聊,天气却是蓝天白云,一番思想斗争,扛起家伙出门了。秋天的天很特别,阳光下晒,树荫下就凉快清爽。想起去年沙墩河里白鹭翩翩,还见到一只断喙的黄嘴白鹭,不知道今年还来不来,今天去看看,碰碰运气。

玩摄影的都有习语:街拍叫“扫街”,拍鸟叫“打鸟”。

想啥呢?麻雀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哎。斑马线上无斑马,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夫妻肺片里……不要望文生义哟。

这几年鸟类明显增多,这些美丽的鸟成为生态中国大国策的代言和见证。头几年,鸟很少的。绿水青山不一定是金山银山,但起码给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留一方净土。若讲善,此为大善。

沙墩河是一条城中河,过去淤泥污水、臭气冲天,河边的房子都不好卖。经过多年的治理,如今鸟语花香,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地方;而这些鸟类成为城市生态最有说服力的代言。

来到河边,去年几十只小白鹭的场景却不见了,据说是今年雨水大,河水较深,白鹭来的很少了。

去年我把治理沙墩河的同志们一通大夸,今年发现有点问题。

一群人河里除杂草,河岸割草机把草都割得很短,是干净利索了,怎么感觉没有必要这么“修剪”呢,这又不是街道旁的绿化带,自然生长不好吗。草低则无昆虫,鸟吃什么。物极必反。

开始仅见到河面上有一只落单的白鹭,拿着相机到处走很无聊。溜达了半小时,终于发现一个地方树上有鸟,心想大鸟没有,就拍小的吧,也不虚此行。

结果这个地方敢情是一块宝地,来这里这么多次,头回见到这么多种类的鸟。苍天眷顾啊。有只乌鸫dong,在我前面3米的地方溜达,也不怕人,给我当了很久的摄影模特。

突然发现在这里编辑图片没有某篇方便快捷啊,是我还不熟练?

最先出场表演的是,这个亚型应该叫,见别人拍到过,自己头回邂逅。这鸟看着人畜无害的样子,长得还很漂亮,体型也不大,其实很凶猛,鸟喙如鹰,带个弯钩,是食肉鸟类,以小鸟、蜥蜴、鼠类、蛙类、昆虫等为食,有“雀中猛禽”之称。这次不知抓了个什么,泥鳅?

有猛禽说明生态良好,生物链更完整。

接着就是看到的唯一一只了,白鹭分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和黄嘴白鹭。前三者喙是灰黑色。

这站姿和人似的,很少见的姿势。在学我?

一只黑水鸡亚成鸟过来打招呼,亚成鸟就是少年,青春期上初中的那种;成鸟漂亮,羽毛黑色,鸟喙鲜红色,而前者鸟喙是棕色、羽毛也是棕色。

白鹭雌雄难辨,为此不少学者还著书立说写论文“白鹭雌雄鉴别方法”,其实一般人很难鉴别出来。繁殖期白鹭颈后有两支繁殖羽-翎羽,很漂亮。求偶时,雄白鹭就会叼一根树枝在雌白鹭面前显摆,表示自己会盖房子,看来房子对鸟类也很重要。

为争夺配偶,雄鸟会大打出手,胜者抱得美人归。去年见一断喙的黄嘴白鹭,估计就是打斗争老婆闹的。

和丹顶鹤大雁一样,白鹭都是一夫一妻制,一生只爱一个人,终生相依相守,不离不弃,一方不幸离世,另一方终身不娶不嫁,孤老一生。

很可敬,有木有?

这只白鹭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一般伴侣就在不远处,我在此处待了很久也没见另一只。难过中……希望我判断错了,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这会又来一模特--亚成鸟,成年后背部羽毛为棕红色,很美。飞起来,背部棕色,腹部翅膀羽毛是白色的。

白鹭天性大度、合群,筑巢时会和池鹭、牛背鹭等共用一片树林。所以这两鸟见面后彼此很融洽。

白鹭胆子大,池鹭呢比较机警敏感,一有风吹草地就跑。她这低头的样子怪怪的,不知是在找食物,还是发现我了。没一会就躲到深草丛里去了。

旁边又出来一只的亚成鸟。在那晒太阳、整理羽毛。

黑水鸡为涉禽类,鸟爪如鸡,没有鸭蹼样的装备。在沼泽、河边浅水里,可闭气在水底快速行走。遇惊吓时可短距离飞行,或脚踩水面贴着水面来个凌波微步。

幼鸟头回见,毛绒玩具似的可爱。

黑水鸡吃昆虫、水生植物等。它的嘴一看就不是吃鱼的。

运气爆棚,都是一天拍的。拍鸟需要运气。

我喜欢佛系的拍法,遇到就拍,拍的时候绝不惊扰,绝不会、绝不会故意吓唬鸟然后拍它们飞起来的样子。

一会来一麻雀,在我很近的一棵树上蹦蹦跳跳。麻雀习惯不停地动,这次是拍的最清楚的一次。萌萌的……

河中央有几棵睡莲。定拍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

这是另一种水鸟-。是一种潜鸟,不是大长腿的涉禽,和黑水鸡一样发现危险就潜水跑掉。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这个小眼睛呈怒目状,有意思。

下面这中鸟叫。过去见一黑羽毛的鸟头顶飞过,很快,也拍不下来。这次这只鸟就在我前面3米左右溜达,一点也不怕人。这是亚成鸟,还没成年,颈部棕色羽毛整体看起来不太好看。

运气那个好,一会就发现树上有只乌鸫成鸟。

还有更神奇的。

这鸟头回拍到。,中型涉禽,和小白鹭、池鹭个头差不多。除粤海台为留鸟外,留鸟就是长居民,不迁徙;其他地方均为夏候鸟,9月底10月初就飞去南方。所以拍到她很开心。

下图这是“鳽”类鸟的标准动作,脖子伸得长长的,一动不动。如在深草中很难看到它。一边观察敌情,一边随时准备跑。

准备起飞→

胆小、机警

距离很远,看这眼珠子瞪的,看来是发现我了→

原来是老公过来叫她去蹦迪。雄鸟额顶枕部有铅黑色羽毛,雌鸟头顶为栗褐色,很容易区分。

下图是,外号白头翁。是鵯鸟的一种。我们这很常见。

下面是,又叫斑颈鸠、花斑鸠,和外形鸽子相似,过去我以为就是野鸽子O(∩_∩)O

胆小机警,很难近身。

这个是,很小,也就小指头那么长,很难拍到它。因为个头小,多在树丛树叶里待着,行动迅速,见人就飞。后面飞的两张,根本没看到它,拍着是蒙上的。

一会儿池鹭亚成鸟又冒出来了,这警惕的小眼神

飞跑了……可惜我这奇葩的相机机身不防抖不说,对焦速度还慢半拍,加上定的长焦对焦更慢,展翅的镜头愣是没合上焦,哭晕……

回去的路上,喜鹊来了,愿吉祥鸟给大家带来好运!

继续班门弄斧,坚持关府耍刀。

拍鸟体会

衣服很重要,太鲜艳的颜色不行,鸟一见远远就躲了。绿、蓝、黑比较好,绿色迷彩最佳。很多新手容易忽略这点。

长焦镜头,mm及以上,mm大多力不从心。太重的镜头机动性差,得用三脚架,抱着几公斤的大炮跑不现实,但成像质量比我这定好很多。

相机对焦、连拍要好。最好能追眼睛的那种。高速连拍每秒8-30张,速度优先那种,对焦优先太慢,失败率高。

机身、镜头防抖确定打开。有时前晚拍了夜景、有时手滑把镜头的防抖给关了。

TV模式,快门速度和不同相机有一定关系。我用0,容易拍虚。其他故意想拍出翅膀虚化效果的除外。拍移动速度的很快的鸟,快门还要快。

点测光拍纯白的白鹭不是很好,喜欢用中央重点测光,另外,拍白鹭最好白加黑减,否则容易一团白,羽毛细节不佳。

对焦方式,静态的鸟,单点对焦,飞行的鸟必须大范围对焦模式,推荐使用垂直大区域对焦,好用。SEVRO伺服模式,半按快门,拍照,等待,一旦鸟起飞,迅速按下,连拍。有时连拍过程中,依然会脱焦,一旦看到取景框内虚了,只能重新对焦,对空中滑翔的鸟有点作用。对速度很快的小型鸟,拍到飞行姿态,要看运气。

问题来了,单点对焦拍的时候,鸟突然起飞,赶紧换大区域对焦来得及吗?大多来不及。那么,就单点拍几张,然后换成大区域对焦边拍、边等着。

除了器械准备、拍摄参数,还有就是了解各种鸟的习性,非常重要。

总纲是手疾眼快,在静态鸟的前方预留空间,而不是一直把鸟放在画面中央,一旦起飞迅速跟拍。其他的交给运气。

但孰能生巧。越拍越有经验。拍鸟需要耐心、恒信,也很有意思。

这些美丽的大自然的精灵,会让人感到这个世界包容万象、丰富多彩、博大深沉、生机勃勃…学会与邻为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10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