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植物中的肌理
寻找 植物中的 肌理 我们身边的所有物体都有着它特定的肌理,闪闪发光的水晶、锈迹斑斑的门锁、生机盎然的绿叶……物质表面组织纹理变化,形成了自然界形态各样的肌理。唐代杜甫在“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中,用肌理指代皮肤的细腻;宋代蔡襄在《荔枝赋》中写到:“若傅後皮尖刺,肌理黄色”,这里的肌理是描述器物、花木、果实等表面的纹理。大自然中植物肌理的形式和语言分外复杂,充满着神奇。 植物肌理的质感是指植物本身的整体轮廓、叶片的脉络、树干的纹理等直观视觉上的组织色彩纹理与结构。这些由整体到细节的纵横交错、高低起伏、粗糙平滑、斑斓纹理变化,成为惊叹的自然造物艺术品。 1.植物肌理的直观感受 一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植物肌理组成单元包括叶片、果实、花朵、树皮。如叶片的光滑或粗糙程度、树皮的纹理、枝干是否带刺以及果实上的糙点等。植物肌理往往就是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通常情况下很难改变。如具有大叶片浓密而粗壮的枝干如棕榈、欧洲七叶树、琴叶榕、天堂芭蕉等;还有一些植物具有许多小叶片和小枝,以及密集紧凑的冠型,如鸡爪械、珍珠梅等。 12 3 七叶树新叶和老叶的肌理对比效果 七叶树的花朵产生了新的肌理效果 棕榈叶的肌理也是夏天折扇的原型 2.植物肌理产生的原因 植物自身的轮廓线条和叶片脉络肌理,会因环境中光线的强弱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质感效果。强烈的光线促进植物的叶片扩大增厚,这使得植物叶片的轮廓线更为锐利,质感变得光滑硬朗,例如荷叶、龟背竹等;相反,较为弱的光线使植物叶片的生长相对于强光下生长的叶片,在厚度和脉络质感上明暗对比减弱,质感趋于细腻,例如云杉、冷杉、玉簪、文竹等。 龟背竹与荷叶的叶片轮廓锐利,质感光滑。 12 3 12.云杉和冷杉叶片不同的肌理效果 3.叶片厚实细腻的玉簪 在不同的季节,植物色彩的变化也会影响植物的肌理,春季,植物发出的新叶呈嫩绿色,给人轻盈的质感;夏季,植物的叶片呈现墨绿、深绿色,给人以厚重、沉稳的质感;秋季,植物的叶片转向鹅黄、红褐色,体现出粗犷、迷人的感官。 夏秋两季法国梧桐树叶的不同肌理效果 作为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黄栌在春季时叶片呈现嫩绿,夏季开花后出现淡紫色羽毛状的花梗,且能在树梢宿存很久,远望宛如万缕罗纱,故有“烟树”的美誉,在秋季,黄栌叶片则变成了鲜艳夺目的红叶。 腊梅在冬季和夏季的肌理截然不同。这种先花后叶的植物,寒冬,深色的枝条肌理与黄色小颗粒花朵对比显得格外张扬;春来,花落而去,腊梅长出嫩绿的叶片;盛夏,腊梅的叶片长得大而茂密,且有毛,一丛丛成为林间的遮阴的凉树。 另外,人为修剪对植物自身轮廓的肌理质感也会产生影响。通过观察刚修剪过的草坪发现由于剪草机来回碾压使得草叶倾斜角度变化,对光线的反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肌理效果。世界杯球场的草皮,其五花八门的肌理花纹创造出规律性的色差变化,给观者带来良好的视觉效应。这样的肌理搭配甚至能够为裁判判断球员是否越位起到辅助作用。 一般球场植物肌理效果产生的方法有物理法、生物法、染色法。物理方法是用剪草机或镇压机,按照不同方向、相同幅度在草坪上修剪出条纹。生物方法则是给草坪追加施肥,或喷洒生长调节剂。化学方法就是染色,但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对草皮伤害很大,价格很昂贵。 3.植物肌理的独特之美 不同植物的肌理给人以不同感受,光滑、粗糙、坚硬、柔软、轻盈、沉重……她们的原始呈现如面具一般带给人类美好的情感体验与趣味生灵的捕捉。 (1)多重性格的叶子——坚硬与柔软 沙漠植物的叶片肌理多以硬朗的直线和尖锐的角为主,叶片锋利,令人敬而远之,坚挺而冷艳。 仙人掌叶片的立体感属于真实的三维肌理。它们给人以强烈的凹凸效果,波浪型的轮廓线条产生丰富的视觉肌理,全身带刺,呈放射状、圆柱形、卵形、椭圆形。生活在干旱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从远处观赏就像一个个圣斗士,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及坚韧、无畏的性格。 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仙人掌博物馆 与岩石表面肌理几乎一致的沙生植物 同样是沙漠植物,有些仙人掌的叶子却变成了可爱的毛绒状,就像一个个的白头翁。还有一些多肉植物叶片也呈现出毛绒的质感,十分有趣。 地被植物能产生毛茸茸的肌理效果。地肤能够在地被中起到良好的对比,这是由于其叶片整体形态及纹理产生,柔和圆滑的曲线让人倍感亲切、舒适。再如墨西哥羽毛草是干旱地区较为常见的地被植物,它们能与沙生植物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 (2)鲜艳多姿的花——厚重与轻盈 花的肌理更为丰富,除了表面的形状、质地会产生不同感外,其色彩上的肌理凸显尤为明显。深色的花朵较显体量厚重,例如蝙蝠花又称老虎须,适宜在温暖的气候下生长。由于花型的独特,被称为幽灵般的植物,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它被视为“不吉祥”的花,其肌理效果看起来就像是倒挂着的蝙蝠。还有原产地是日本的蟾蜍百合,其外观看起来更像是一颗海星,此花的斑块肌理效果,让人不易产生愉悦的感情。 斑纹色彩也是花瓣中常常出现的肌理效果,如布满永不过时的斑马纹的蓝色斑马花、形似中国灯笼的灯笼花、红唇似火的嘴唇花、像一粒粒糖果的霍亚花、完美的螺旋状花瓣的日本山茶花等。还有些花卉彰显出更为神奇的肌理效果,如令人忍俊不禁的猴兰花。 (3)奇奇怪怪的茎——光滑与粗糙 植物的茎大都生长在地面上,负载着繁茂的枝叶、花果,并且还要抵挡风雨的侵袭,具有强大的抗御能力。茎的外形,大多数呈圆柱形,但也有呈三角形,方柱形、扁平柱形等,如莎草、蚕豆、薄荷、昙花。植物茎部的纹理大致分为外部肌理、内部肌理两类。外部肌理是植物在自然生长中抵抗外来威胁产生的形态变化,内部肌理则多为植物自身的生长功能需求。 禾本科植物慈竹,竿的肌理因其每节约有20条以上的分枝而显得与众不同;紫竹生长一年生后,其竿逐渐出现紫斑,最后全部变为紫黑色,别致的竹竿肌理使得它的观赏价值倍增,在我国的普陀山就有较多紫竹。 斑竹,也是一类著名观赏竹,以竿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而出名。佛肚竹也在其竹竿上形成了可爱的形态。 彩虹树是在北半球发现的一种桉树,以70米的“身高”及丰富多彩的树干颜色著称。它的树皮拥有红色、黄色、绿色、橙色甚至于紫色等多种颜色。与众不同的彩色现象因树皮在不同时间脱落所致。不同颜色代表树皮的不同年龄段,新脱落的外皮所在位置由亮绿色的内皮取代。随着时间流逝,树皮颜色逐渐变暗,由蓝色变成紫色,而后又变成橙色和栗色。 还有一类特别的树,其树干上长满了可口诱人的果实,其肌理效果饱满。如原产于巴西的嘉宝果,因果实形状似葡萄,而果实又长在树干上,故又称“树葡萄”。 隋唐时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菠萝蜜;盛产巧克力原材料的可可树都是树干果实的肌理表现。 西双版纳傣族菜肴中常见的野生蔬菜大果榕及聚果榕,树干上满满都是果实,产生了丰富的树干肌理立体效果。 植物茎部除了有可爱的果实,茎秆外部较为典型的还有毛绒和尖刺的肌理呈现。如毛茸茸的罂粟花茎;枝条多密刺的虎刺梅、玫瑰。 还有一些植物的茎呈现中空的肌理特质,例如小麦、葱兰、蒲公英等。 4.千变万化的肌理组合 大自然中的植物肌理以多元而变化万千的美妙形式存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好植物肌理的有效特性,通过植物配置对比,能够创建出更为优质的植物景观。 实际上,植物肌理对比主要包括坚硬与柔软对比,粗糙与光滑对比,细腻与粗犷对比,轻巧与沉重对比等方面。在不同类型的植物配置中找到合适的肌理配置方式能够产生完美的视觉效果。如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常见悬铃木与红花浆草的肌理组合,悬铃木质感比较厚重、粗壮,而红花醡浆草质感比较纤细、轻柔,两者相互衬托,超出单一植物肌理的单调感。 美国德州ELPaso山地住宅入口景观,利用沙生植物与砂岩组合,岩石的粗糙质感与太阳光的照射更突显出植物的肌理特征,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 美国佛罗里达州许多住宅小区入口用不同的植物肌理组合配置,形成既有形态特色,又有色彩变化的小景观设计。 德州UTEP大学中最老的建筑OldMain入口的植物景观,将沙漠旱生植物肌理和砂岩组合。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建筑系屋顶花园中,利用植物肌理细心设计,搭配出许多宜人的学习环境。 年,在蒙特利尔举办的国际立体花坛大赛中,《树栖百鸟》、《种树人》等作品气势磅礴、造型优美,生动感人。无论是栩栩如生的动物还是人物都是艺术家对于植物肌理完美集合及熟练配置的充分体现。 美国拉斯维加斯许多五星级酒店中也利用各类植物肌理进行组合,成为立体的艺术品。酒店的大堂、餐厅、娱乐空间等区域都给客人带来对自然环境的无比想象与期许。 植物肌理除了通过视觉造型进行表达,在植物的触感、香味等感官方面也有着各异体现。这一点在盲人花园中尤为突出。例如,圣·乔治初见花园致力于画面和景象的记忆能力。这一感官花园的目的在于为盲人、弱视或者视力健全的人提供相似的共享体验。花园将参观者从其严峻的外观引入反差极大的内部,力图使感官体验最大化、扭曲现实并模仿“心灵之眼”。公园强调盲人和植物的互动,配置了很多有特征性的植物,特别是带有气味特征、叶形肌理特征、花形肌理明显的植物都被纳入,这样盲人可以有更为清晰的味觉和触感体验。这些植物旁边还会立一个牌子,上边有植物的名称,不仅正常人可以阅读,还附有盲文。在这样的花园里盲人和普通人一样认识和阅读这些植物。 俗话说:“一拳山石,一瓢水,一棵植物见自然。”不同植物的肌理丰富了大自然中的植物家族,使人从心灵上感悟造物艺术的神奇,从而得以共鸣。 ByKangliBotanicalArtStudio:Strawberry,CactusHydrangea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1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 下一篇文章: 巧治鸽群霉菌毒素气囊炎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