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VS宋之问代悲白头翁引起一桩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唐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刘希夷(约年-约年),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采桑》: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谁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携笼长叹息,逶迟恋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刘希夷去世时只有三十岁左右,留下最有名的是这首《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这首诗在清康熙编纂的《御定全唐诗》里有两个作者和标题,另一个作者叫宋之问,题为《有所思》。后者只是将前者诗中三句换了五个字,其他诗句完全一样。刘宋皆初唐诗人,相传为甥舅,围绕这首诗二人给后人留下了一桩轰动文坛悬疑千年的因诗杀人公案。据中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所重。善掐琵琶。尝为《白头翁咏》曰:‘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似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有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为奸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由是稍为时人所称。”晚唐《刘宾客嘉话录》说得更有戏剧性:“刘希夷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问苦爱此两句,恳乞,许而不与。之问怒,以土袋压杀之。宋生不得其死,天报之也。”宋之问就是写出千古名句“近乡情更怯”的七律鼻祖,他在武朝结交权贵,后来又出卖过朋友,因为卷入宫廷斗争而被杀,因而名声非常不好。一个声名狼藉之人,做什么坏事都是有可能的,而刘希夷英年早逝,宋之问杀甥夺诗成了一件出名的诗坛公案。其实全唐诗因为时代久远,很多作者都是错误的,甚至将明人一首诗也编录进去。《代悲白头翁》有两个作者,不一定是宋之问抢了外甥刘希夷的诗。孙翌是盛唐时代之人,当时的人都认为刘希夷是这首诗的作者,可见宋之问当时并没有将这首诗据为己有。更何况宋之问自少时即以诗著称,诗名远在刘希夷之上,何至为了区区两句诗而用极残忍的手段杀人?二人是否真有甥舅关系尚待另考,从各种历史记录推断宋之问比刘希夷还要小几岁。刘希夷死的时候,宋之问并没有什么权势,也无法轻易杀死一个人。至于刘希夷被奸人所杀,和宋之问有没有关系还真无处考证了。墙倒众人推,宋之问人品低下,被人编排故事嘲笑也不止这一件。他曾经写过一首诗献给武则天,要求做北门学士在武则天身边工作,《明河篇》:八月凉风天气清,万里无云河汉明。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云母帐前初泛滥,水晶帘外转逶迤。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这首诗笔调神奇瑰丽,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武则天也很欣赏这首诗,告诉崔融他不是不知道宋之问的才调,不用他只不过是因为他有很严重的口臭。这件事后来就被编排成宋之问主动要求做武则天的男宠,因为口臭被武则天拒绝了,宋之问胆大包天到要泡女皇帝。看来诗情再高,不好好做人,还是要被后人鄙夷嘲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13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别买了山东这98批次药品不合格安徽亿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