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国七品乌有十七
北京知名皲裂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309/8728419.html 湿意淋漓的诗意江南 李国七 这辈子,我最喜欢两种自然气象,一是雪,二是雨。 在亚热带出生,喜欢雪是因为小时候除了阅读马来文学,就投身英美文学,在马来与英美文学的路上走得比较远。马来文学里没有雪,但是,英美文学从来都没有少过雪。 英美书本中的雪,有时与浪漫挂靠,有时嫁接谋杀,有时是生活场景,有时更与一场政变有关。接触电影以后,雪,无论是正在飘飞的雪,还是雪后的雪白街道,更是书本与电影中从来没有缺少过的营造气氛的背景与道具。 但是,雪只会在很冷温度及温带气旋影响下才会出现,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比较稀少。在马来半岛出生的我,要等到长大离开半岛到欧美日读书与工作以后,才有机会在生活中经历到真正的雪。 喜欢雨,阅读的理论之外,现实生活中接触雨的机会一直都没有少过。雨,一直都是生活中的习惯性自然气候现象。自己出生的马来半岛东海岸地区,每年的十月开始,就出现明显的雨季。无论是靠海城镇还是内陆镇乡,从来都没有少过雨。半岛的雨,偶尔微细,更多的,却是倾盆大雨。这种多半黄昏时开始下的雨,浩浩荡荡地下,然而,持续性却不强,一场豪雨仅是下一两个小时就散场。唯独到了雨季,连绵暴雨可以一连几天下得没完没了。因为豪雨的习惯性,就是每年豪雨激发翻越河堤的洪水侵袭,对半岛居民来说,不过是一次习惯性的洗礼,一点也没有恐慌或畏惧。对小孩与年轻人来说,戏水的戏水,浑水摸鱼的浑水摸鱼,调戏小姑娘的调戏小姑娘,更像是一场水文化的嘉年华。 阅读雨、接触雨,在多雨的半岛,我的很多记忆都与雨息息相关。 接触中国文学以后,我又发现另一种形式的雨。这种雨,带有地方特色,也就是江南有名的梅雨。梅雨,就是指东亚地区比如日、韩、中国等地方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主要是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的初夏时节,长江中下游宜昌以东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特有的连阴雨天气气候现象。 当时,沉迷张爱玲的朋友们进入中国大陆比较早,这批“张迷”到了他们强调“真正江南”的江浙沪以后,回去向我不停地显耀他的江南特别是梅雨体验。后来,断断续续认识了不少海岸另一头的台湾作家,这些台湾统称外省人、原籍江浙、在台湾眷村出生的新一代文人,就是口语带着软绵的台湾风,谈起江南,总不忘激动地讲述他们想象中的江南与梅雨。 当时的我,对中国的一切比较孤陋寡闻,经过他们的再次解释,终于知道,这种连阴雨天气侵袭时,器物容易发霉,因此也习惯被称为“霉雨”,或简称“霉”。同一个时间段,又是江南梅子黄熟时,因而也有人称之为“梅雨”或者“黄梅雨”。“霉”与“梅”,一是物质状况,一是特色物产,前者听起来负面又晦气,后者引发我味蕾上的思念与无尽无穷的想象空间,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兼容与矛盾并存。或者事实就是如此,然而长时间从事咨询工作养成的职业习惯,听到新鲜名词,还是不想随便说几句、说到哪儿算哪儿,很自然就翻书并且到处询问人。 翻书,翻到古诗词,我发现,或者古代文人也喜欢雨,也或者梅雨与江南是分不开的,很多已经挂墙的文人墨客都不忘把梅雨写入诗词里。唐代白居易的作品有《浪淘沙》:“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九江北岸遇风雨》:“黄梅县边黄梅雨,白头浪里白头翁。九江阔处不见岸,五月尽时多恶风。人间隐路应无限,何事抛身在此中?”,《送客之湖南》:“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等。 唐代的杜甫与柳宗元分别写过:“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与“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宋代的赵师秀写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来我对中国古诗词看得比较多,也去了中国大陆很多地方,我发现,古诗词里的江南,已经不限于江浙沪。 询问,跟中国文人聊天,问起江南,一些朋友说:“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在文学中的代表性并不一样。最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出现的江南,指的是江河以南。西晋永嘉之乱以后,中原士族相继渡过淮河与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天的南京)作为都会,也就是历史上的东晋,江南的定义在东晋清谈玄学到南梁《观我生赋》及《哀江南赋》的出现以后,带出了有名的文化江南,也代表了淮河与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到了今天,江南指的是上海、浙江北部(杭,嘉,湖,绍,甬)、苏南(苏,锡,常,镇,宁)、皖南(宁国,徽州包含黄山歙县)、赣北(上饶,婺源))等长江以南的广袤地区。” 另一些朋友说:“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江淮’、‘中原’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不过相当含糊不清,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自然地理区域,也是社会政治区域。”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论述,浙江一直都是江南的核心区。乌有人在江南的核心区,我一直对他描绘江南的诗带有期盼。认识中国文学以后,我一直喜欢这么一个句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觅乌有的江南诗,我眼睛一亮,原来乌有的江南梅雨,一直在“灯火阑珊处”。 乌有的《梅雨》,讲述的并不是景,而是把景移植到人类的身体与精神。从第一句“梅雨一直在母亲的身体里下着”,作为支撑这句话的依据,乌有说“在江南住得太久了”,带出了时间节点。“太久了”,强化之后的“古稀之年的母亲”。漫长与时间,导致古稀的母亲“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充盈着淋漓的水意”。水,不仅仅是停留在肉体,而继续渗入、渗透并且取代,导致“骨髓里轻漾着湿漉漉的水声”。看到这里,我看到“梅雨”的景与“梅雨”造就的声音。接着,乌有说“拄着拐杖的母亲”,把之前的年龄古稀与身体状况“走不出关节里氤氲的湿气”链接起来。从电影的角度来看,静的景、动的人物,乌有缓缓地完成了一次电影的完整片段。这个章节,看起来自然而不经意,却又隐约暗藏匠心的精心布局。 第二段,乌有说“梅雨一直在长江中下游下着”。中游不是下游?场景从一个狭义的空间,延伸伸展到更为广袤的区域,这个区域,有“那么多条支流”,说的已经是长江经济带?这一段梅雨区域,说的是安徽与两湖?这个区域“患上了风湿,类风湿”,乌有在说的,难道是胡焕庸线——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否则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红男绿女”、“患上了抑郁和相思”,“抑郁和相思”的“红男绿女”是因为出走或者留下? 看到这一段,忍不住想起中国人口的迁移以及世界知名的春运。喜欢诗的这一段,就是因为看起来简单的句子,却暗藏玄机,可以按照读者的想象力,延伸到社会与经济场景。接着,乌有解谜一样地劝说“如果要远行,请在出梅后”,出梅亦即梅雨已过,出梅后远行的阻碍较少?而患病,风湿与类风湿,却在梅雨季,因此乌有说“如果要患病,入梅来江南”。 从狭义的空间到区域,乌有继续挥洒,乌有追思古代“梅雨一直在古诗词里下着”,举例“梅子黄时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借助古诗词,乌有形容梅雨季节特色的“滴滴答答”与“淅淅沥沥”,清晨的“滴答”与“长夜”的“淅沥”,既有时间的特殊性,也借助时辰形容梅雨按照不同时令给人的感受。为了强化梅雨,乌有还举例“听得旅人喟叹”以及因为“喟叹”的“无眠”,还有“听得游客劳神”以及“劳神”激发的“伤感”。乌有接下去说“记忆发霉的相册里”,记忆的发霉,可以是因为梅雨,也有时间性的考虑,在以“洇染着晾不干散不开的朦胧和迷离”作为整首诗的总结,充盈着浓浓的化不开的愁绪。 乌有的《梅雨》,从个人的视角与狭义的空间,延伸到广袤的区域性,诗里带出时间、空间、情绪、场景、古诗词以及各种人为感情元素。 个人喜欢这首诗,并期盼乌有写出更多以江南为主题的作品。我目前的生活远离江南,希望可以借助乌有的作品,进一步深化对江南的认知,让远离江南核心的我,在离开之前,好好地品味江南的梅雨、风土人情等,认识、记忆、憧憬真正的江南。 李国七年4月28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吉兰丹,曾任海事工程师,现从事企业管理与顶层设计咨询师。曾获花踪诗歌奖、马来西亚马来语国家文学奖、乡亲中篇小说奖、嘉应散文奖,以及中国主办的小小说二等奖等文学奖。散文、小说与诗歌散见澳门澳门日报、香港刊物、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刊物。多篇诗歌、散文及小说入选各种年度最好小说、散文与诗歌。出版诗集《》《半岛边缘》《一个水手的寂寞》,散文集《來自海上的消息》,短篇小说集《失眠录》《吉兰丹来的男人》,长篇小说《爱与恨》等七部。 梅雨乌有梅雨一直在母亲的身体里下着在江南住得太久了古稀之年的母亲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充盈着淋漓的水意骨髓里轻漾着湿漉漉的水声拄着拐杖的母亲走不出关节里氤氲的湿气梅雨一直在长江中下游下着那么多条支流患上了风湿,类风湿那么多红男绿女患上了抑郁和相思如果要远行,请在出梅后如果要患病,入梅来江南梅雨一直在古诗词里下着“梅子黄时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滴滴答答的清晨在淅淅沥沥的长夜听得旅人喟叹,无眠听得游客劳神,伤感记忆发霉的相册里洇染着晾不干散不开的朦胧和迷离乌有本名李达飞,浙江临海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中国新诗》《诗林》《诗探索》《浙江诗人》等刊物,入选多种选本。出版诗集《乌有之诗》及合著等。 关联阅读 ★专栏‖国七品乌有(一) ★专栏‖国七品乌有(二) ★专栏‖国七品乌有(三) ★专栏‖国七品乌有(四) ★专栏‖国七品乌有(五) ★专栏‖国七品乌有(六) ★专栏‖国七品乌有(七) ★专栏‖国七品乌有(八) ★专栏‖国七品乌有(九) ★专栏‖国七品乌有(十) ★专栏‖国七品乌有(十一) ★专栏‖国七品乌有(十二) ★专栏‖国七品乌有(十三) ★专栏‖国七品乌有(十四) ★专栏‖国七品乌有(十五) ★专栏‖国七品乌有(十六) 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6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微品middot思源你,还记得她
- 下一篇文章: 10类抗肿瘤中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