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妈妈教写作文2少点套路,多点人话
应读者留言邀请,开写“记者妈妈教娃写作文”系列,这是第二篇。 第一篇点这里,记者妈妈教娃写作文1——流水账聊起来!看过第一篇的,可以直接跳到第二个标题。 例牌声明这不是经验帖。我不是什么名记者,娃也只是普娃。新闻稿和学生作文本质相通,但结构、要求、行文、评分标准上差距甚大。这一系列,只分享一些我们家用着还不错的方法,供参考。 老母亲本人: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从业14年,文字是爱好也是谋生手段,拿过一些奖。出稿速度快,非常快。 菠萝弟:小学一年级,“看图写话”和开放式小日记启蒙阶段。 芒果小哥:小学3年级,没上过作文辅导班。不排斥写作文,总觉得有很多题材可写,对自己的作品非常自信。客观判断,文章鲜活有趣,但离优秀很远。速度快,-字的小作文基本20分钟内能完成。 没内容和没灵魂“上辈子毁了银河系,这辈子辅导孩子写日记。”两个月前,女友跟我吐槽,日记辅导几乎成了压垮亲子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家女儿入读本城鸡血名校,每天都有一项作业——写日记。朝七晚五的小学生活并没有多少波澜,写什么成了每天头疼的难题?想不到内容,自然越发磨蹭。挤牙膏出来的日记需要修改,改了要誊抄,一项日记的耗时要比其他各项作业的总和还多。 没内容写,是很多中低年龄段写日记最头疼的事情。哪怕命题作文给出了方向,也往往找不到内容。 而到了高年级段,随着生活阅历和阅读的积累,作文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美则美矣,没有灵魂。 这在作文培训机构学生的习作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看过本城知名机构的优秀习作集,感觉就是看韩国选美——千人一面。文字很美,表达零差错,灵魂全无。 于是,写老师总有带病工作,写妈妈总有给我缝补衣服,写做了好事就是“红领巾更鲜艳了”,写梦想就是“少年强则国强”……70后80后写作时用惯了的套路,00后10后还用得欢。 习惯了无中生有、无病呻吟,所以才会觉得写作是件苦差。 讲假话比讲真话难多了,自然会觉得写作文难。 讲假话比讲真话累多了,自然会觉得写作文没意思。 好的作文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通的——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的基础是——说人话! 上学路上芒果小哥之前写过一篇自认为很得意的作文,是命题作文《上学路上》。拿到题目,他快哭了。学校和小区只隔50厘米,唯一的景色是围墙围起来的废弃园子,上学路上的见闻实在乏善可陈。 那时,他已经离开了上篇说的“写和家长聊流水账”阶段,于是把自己关在书房,憋了几个小时。 写好“出关”,他炫耀自己的“美文”。大意是,上学路上有片小树林,一年四季更有各的美,让他流连忘返,还都用上了对应的诗词。最让他得意的是,他把“鸟的天堂”嫁接到了这片小树林里,他在百科全书上认识的多种鸟都飞到了这片树林,有布谷百灵白头翁,有老鹰猫头鹰信天翁……而且这些鸟还都成了他的朋友,鼓励他要好好学习。 “你真看到过吗?” “当然没有,为了作文好看啊,这样分数才高。而且这样很美,内容也丰富。” “你爱收藏矿石。你是喜欢塑料做成的仿水晶,还是看起来没那么漂亮的水晶原石呢?” “那肯定是真的矿石。” “作文也是一样啊。” “可是我如果写真的没内容啊?” “真的没内容吗,可以观察下啊。” 最后,小哥改了一篇。他写上学路上看到的“小事”。收垃圾的老爷爷,捂着嘴打哈欠的保安。 …… 我和他对比分析这两篇作文。第一篇华丽,可“一眼假”。第二篇平实,可读着有滋味。 舍本逐末还是锦上添花很多人对好作文的评价标准是——美。 文字要美,结构要美,立意要美。 美当然重要,却偏偏忘记了,美的前提是——真。 这和中高考改卷也不冲突。千人一面看似完美的作文,是很难得到高分的。有特色有自己观点有真情实感,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才有拿高分的希望。 如果为了一时的美,舍弃了真,是舍本逐末。 在真的基础上,再追求美,则是锦上添花。 多体验、多观察内容真实是文章的基础。 前阵子,菠萝弟写一篇看图写话,画的是老鹰抓小鸡。他没有玩过,光盯着图,干巴巴地挤出10来个字。花十分钟带他玩了下,下笔自然具体了、生动了。 做家长的可能有个体会——如果孩子今天带孩子去了公园、做了手工,那这天的日记内容就有了。参与过、体验过,哪怕像流水账一样平铺直叙地记录下来,也有了最基本的素材。 同理,对孩子来说,《我的妈妈》、《我的同学》、《我的老师》肯定比高大上的《我最崇拜的人》要好写得多。 时间等条件许可的话,多带孩子体验是很好的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如,《我最爱吃的一道菜》,如果孩子观察了妈妈怎么做这道菜的全过程或者自己参与做这道菜,就比光对着作文纸回忆要灵动得多。 小哥的语文老师采取漂流日记的形式——每周写一篇日记。和同学们的日记比,他的日记时常没那么美。会记录同学打架,会花几百字描述和弟弟早起互相冲对方“喷气”,会建议老师不要取消教室里的象棋。我和语文老师都支持他这么做。 孩子嘛,本来就应该写他觉得有意思,值得写的东西。这样写着写着才有乐趣,有乐趣了才能做得更好。 那如果平时匆忙,又和前面我朋友家的孩子一样,要每天写日记交差怎么办呢? 我给她的建议是——索性让孩子写一个系列。 比如,写一系列“我的植物朋友”。家里养的多肉、仙人掌、芦荟、绿萝、百合花等,每天观察一样,写一样。比如,写一系列今天最开心的事。每天都写下当天最开心的一件小事。也可以几个主题交错起来写,不至于厌倦。朋友家试用了一阵后,觉得法子挺好。 我个人极反对让低龄段孩子每天写一篇日记,熟练度提高了,可终究事倍功半。 少盲目拔高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都有一个误区——作文立意要深远。于是,就有了很多刻板的套路——一提到梦想,就要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医生为人类做贡献;做了好事,胸前的红领巾肯定会更鲜艳;出门旅游,就要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多么壮美。 很多时候,这些看起来“深刻”的立意,像是小孩穿了大人的衣服一样滑稽,也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 “我以我手写我心”,大人千万别逼着孩子早熟,去刻意拔高孩子作文的立意或者索性歪曲孩子的意思。 辅导过亲戚家五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写的是《长大后,我想……》,他写的是要成为一个医生,疫情肆虐时要冲到抗疫的前线。立意很“高大上”,但是文章很空洞,一眼就能看出他根本不是这么想的。孩子坦诚:“医院,也不想当医生。我妈说这样写,会拿高分。” 我建议他写下内心真实的愿望。他最后写的是,《长大后,我想做个好爸爸》。开头就是这样写的——“我的爸爸是个好爸爸,长大后我想做个跟他一样的好爸爸。不,要比他做得更好。” 文章里,他还写了:“以后等我做了爸爸,我会陪着孩子打游戏,帮助他们打怪升级。当然,不能耽误学习。”“我想做个少出差的好爸爸。”“我想买一辆敞篷的红色跑车,带着我的孩子感受风在耳边冲刺。” 两相对比,虽然第二篇文章的立意要“朴素”很多,却真实可亲。最后,也在比赛中拿到很好的名次。 别担心也有人可能会疑惑——都让孩子写真实的,万一考试碰到不熟悉的内容怎么办?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真品都会做了,还担心不会做仿品吗?另外,合格的作文题应该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特点,没必要太忧虑。 也有人疑惑——都写真实的,那碰到写《未来的世界》考察想象力的作文怎么办?真实和想象并不矛盾。想象不是空中楼阁,也以现实为根据。这类作文,更是要记录内心“真实的想象”。 引导并鼓励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说人话”,说真心话。慢慢地,孩子会发现,写作文并不是枯燥的作业。写作是记录经历、表达内心、宣泄情绪、分享想法的途径。写作是一件美好且有价值的事。这,才是我们让孩子学写作的意义所在。 本系列未完待续,会持续更新。 欢迎大家继续点题。 —END— 朝六晚九的老母亲赞赏是对我写文的鼓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touwenga.com/btwtx/8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海派中医颜氏内科颜乾麟老先生查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